馬瑞翎
“阿爸,你教我過溜索吧。你就讓我去吧……”
“等你快要去上學(xué)的時候再學(xué)!”
每次,阿此懇求阿爸,阿爸總是這樣回答他。所以,阿此只好用渴望的眼睛看著篾笆墻上掛著的溜梆。那是用小滑輪、鋼槽和麻繩扣做成的專門用來過溜索的工具。當然嘍,這是現(xiàn)代的溜梆。古時候的溜梆是一個用紫柚木雕出來的凹槽,卡在索道上,過溜索的人得像猴子一樣,一下又一下地朝著對岸攀緣,哪像小滑輪那樣利落。
阿此每天站在寨子下方的山腰上,眺望江面上那根細細的黑線,看是不是有一團人影在飛速地滑動。有時候他索性一直走到江邊,看那些大人怎么把溜梆掛上索道,然后又是怎么把自己套進麻繩扣里,身子往前一躍,像燕子一樣從江面上掠過。
終于,阿此七歲了。他可以去江對岸的民族小學(xué)上學(xué)了。這下子,阿爸非得教他過溜索不可了。雖然阿此早就把卡溜梆、掛繩套那些技術(shù)給看熟了,但他要學(xué)的關(guān)于過溜索的知識還真不少。
“從前的溜索是用竹篾或者藤子編的,足足有碗口那么粗!”父子倆走在去江邊的路上,阿爸對阿此說,“這一頭拴在大石頭上,那一頭拴在樹上。風吹太陽曬,再粗的索道也會朽壞,或突然斷掉。這樣,每年總會有人在過溜索的時候跌進江里去?!?/p>
他們到了索道口。這兒有兩根溜索:一根是去的,一根是來的。
“你瞧,現(xiàn)在的鋼溜索多好啊,從來不會斷?!卑衷诒诖值匿摿锼魃锨昧艘幌拢按逦瘯€有人給它上黃油,這樣過溜索的時候滑得更快。這么些年,也沒聽說出過什么人命?!?/p>
阿此爬上大巖石,這樣他才夠得到溜索。阿爸站在大石頭下邊,關(guān)切地望著他。阿此把溜梆卡上索道,用麻繩套住自己的腰。瞧他的動作多么準確!其實他只是把看過一百遍的動作重復(fù)一遍罷了。
“記住,過溜索的時候,千萬不能用手去碰鋼索!”阿爸說,“否則,你的手會受傷的!”
阿爸還把一塊麻布送給阿此。當阿此滑到對岸的時候,就可以用這塊麻布護住手,用自己的手做“剎車”,剎住溜梆。
準備好了!阿此朝阿爸看了一眼,阿爸朝他點點頭。然后阿此閉上眼睛,身子往前方一躍。他的身子懸空了,像箭一樣朝對岸射去。他的耳朵里除了唰唰的滑行聲,只剩呼呼的風聲。他感到自己在凌空飛翔,衣服和褲子在啪啪地迎風招展。轉(zhuǎn)眼間,速度變慢了,眼看就要停止了。他睜開眼睛,哈哈!原來已經(jīng)到對岸了!他用“剎車”剎住溜梆,攀住索道往前爬了兩下。好!他的腳落到了地上,他成功了!
阿爸在對岸向他招手。從現(xiàn)在起,阿此就是一個會過溜索的人了!不,是一個會過溜索的小學(xué)生了。原先掛在篾笆墻上的那副溜梆,現(xiàn)在就像課本和鉛筆一樣,每天放在阿此的書包里,成了他的專屬“財產(chǎn)”。
有一天,在索道口站著兩個人,他們是外地人。當那些婦女的白麻布長裙在溜索上嘩啦嘩啦飄動,像仙女一樣飛到對岸的時候,他們就一邊贊嘆,一邊拿著攝像機拍個不停。
“小朋友,能不能告訴我們你叫什么名字?”
“我是阿此?!?/p>
“阿此?你也會過溜索?你敢一個人過溜索?”
“當然了!”阿此理直氣壯,從書包里拿出溜梆,“我天天過溜索去上學(xué)!”
“你每天就這樣一個人上學(xué)、放學(xué)?”
“當然了!”阿此想:這有什么好問的?咱們學(xué)校里誰不是一個人上學(xué)、放學(xué)呀?有的同學(xué)還得翻好幾座山呢!
兩個外地人互相看了一眼。那眼神很特別,好像有了什么大發(fā)現(xiàn)似的。
阿此很快就把這事兒給忘了。
他們的學(xué)校在半山腰。遠遠望去,碧綠的樹叢里露出一半白色的小樓。樹叢上空飄著一面紅艷艷的國旗。在旗桿下邊,在小小的操場上,幾十個像阿此一樣的小學(xué)生排著隊。隊伍前邊站著校長、老師和村主任。今天開的全校大會和平時的全校大會有點不同:操場邊上多了一些紙箱。校長和老師把箱子里的東西拿出來。啊,原來是漂亮的書包,又軟又輕的棉襖,還有圖畫書和文具。
這是山外大世界的人送給大家的禮物。學(xué)生們排著隊走上去,從校長和村主任手里接過自己的一份。
阿此可高興了。他不知道這些禮物到底是怎么來的。不僅是禮物,這兒的江邊公路上,大吊車、大卡車都來了。很多人住在帳篷里,開始建一座橋,阿此也不知道這跟自己有什么關(guān)系。
其實,這事兒是這樣的:人們從電視上看到一個很動人的場景,一個小小的、非常健康可愛的男孩子,胸前斜挎著一個艷麗的民族掛包,像小燕子一樣在溜索上飛翔。長長的索道彎成弧形,洶涌的江水幾乎就要擦到他的腳。電視里有一個聲音在告訴觀眾:這是生活在云南怒江邊的一名小學(xué)生,他每天都要走過長長的山路,滑過溜索去上學(xué)。電視機前的人們都驚呆了。因為在他們看來,過溜索實在是太危險、太可怕了!
“我們每天開車在大馬路上,可有些地方,孩子們上學(xué)都困難呢!”有人這樣說。
“我們應(yīng)該為那些地方的孩子們做點什么。”人人都這樣想。
所以啦,什么書包、棉襖、文具、鞋子……就源源不斷地通過郵局寄來了。架橋的人也來了。
很多天過去了。一道長長的新橋,被幾十根粗大的鋼索拉扯著,掛在這兒的江面上。橋上還插著很多三角形的小彩旗,可漂亮了。
不過,阿此還是喜歡過溜索。瞧,過溜索多快啊,迎著風,像神仙一樣,轉(zhuǎn)眼就飛到對面了。當人們趕著一頭新買的驢子,從集市上回來的時候,也是這樣。大人們把它抬起來,掛上溜索?!耙?、二、三!” 唰唰唰!盡管它在空中劃拉著四條腿,被嚇得淌出了驢尿,可轉(zhuǎn)眼間,它就到對岸了??纯?,過溜索多方便、多好玩??!
只是,那些架橋的人,他們會怎么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