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忠全
雖有神仙,不如少年
◎ 吳忠全
以前是什么樣子呢?把那些微醺的光陰一一倒退,我站在二十幾歲的位置回頭望,一片炙熱,清亮且清風徐來。如果存儲的記憶沒有說謊,那時的我應該是,想說的話很多,又總覺得別人不懂;想要做些努力,卻又沒有方向;想要快點長大,卻又鄙夷大人的世界;想要愛一個人,卻又不敢牽起她的手。
這些在如今看來怎么都不能算得上是好的狀態(tài),甚而有些幼稚、叛逆和膽怯,卻每每想起時都會不自覺地發(fā)笑。真的會像看一個孩子般去評判,會像成人般去寬容,也就漸漸理解了那時我們眼中的大人和他們當時看我們的心態(tài)。但不知怎么的,我還是會懷念那時的自己,希望那個少年好好地活在溫柔的光圈里,永遠不要長大。
十幾歲時,獨自去爬過一次泰山,背包里裝著水和吃的,八千多個臺階,五個多小時的路程,走走停停,到處新鮮,也會覺得累,但心中一直充盈著一種信念,只有一步步走上去才能算作來過。
后來到了山頂,小腿已近乎痙攣,但當俯瞰一切的時候,內心真的升起一股豪邁之情,覺得自己征服了高山,悸動之情久久不能平復。那時日升中天,山風勁吹,吹透我單薄的衣服也不覺得冷,只遐想著人立于天地之間,一定要做些恢宏的大事,才不負于人世間走這一遭,那大概也是年少時期鮮有的一次豪情萬丈。
去年和朋友又重登了一次泰山,在山下備好了護膝拐杖等一切裝備,卻只走了一半便停下選擇乘坐纜車。并不是因為體力的關系,我自是覺得比當年要強壯了許多,只是走著走著就煩了,千篇一律的臺階望不到頭,風景也都如舊相識,抬頭看那些乘坐纜車的人,再打量一下自己,會自問我們的目的地難道并不相同嗎?雖然重在過程的人生格言在心中響起,可若真的推至人生的范疇,誰又會不想要走捷徑呢?
我大概就是這么說服自己的,于是和朋友乘坐纜車一路到了山頂,休息,吃東西,拍照,一切都輕輕松松,再站在曾經站過的那塊巨大的巖石上,也只生出了些關于風景的贊嘆。我和朋友說,你給我拍張照,這兒我以前來過??删驮谶@句話說出口的剎那,我猛地覺得哪里不對勁,我想起了一首很小的時候就讀過的古詩詞,這么多年過去,到如今終于理解了作者的心境。原來這種不對勁,古人千百年前就體會過了:“舊游無處不堪尋。無尋處,唯有少年心?!?/p>
來北京有三年了,還是沒太能找到歸屬感,人似乎也越來越懶,或者說是對很多事情提不起興頭來。朋友約吃飯,幾個街區(qū)外就會嫌遠懶得動。就算偶爾不聊工作,說到生活方面,也全都是房子車子,結婚生子,年邁的父母和年歲的壓力,讓人透不過氣來。
以前不是這樣的。以前的我們可以因一部好看的電影,興奮地討論幾個小時;會因和喜歡的人一起吃頓飯開心好幾天;也會因為窗外季節(jié)的變換,傷春悲秋好一陣。那時覺得每一個人都是鮮活的,明媚的,滿身的沖勁兒和驕傲。想愛的人就是力量,艱難險阻也要追;想說的話就馬上傾訴,不管別人愛不愛聽;想要的生活都不同,唯恐千篇一律。如今順時隨俗,不再記得當初的愿望,也不再想要與眾不同,偶爾想起這變化,也不會感到難過,輕輕飄起的憂愁,隨風而逝。
我不太想承認這些本就是人生該經歷的過程。想起春節(jié)時老友聚會聊起的一件事,朋友說當年有一次我們兩個在河邊散步,一直往河流的上游走,她走累了說回去吧,我卻堅持要走到盡頭看看河的源頭,最后自然是什么都沒看到。河水太長,回憶太短,我卻清楚地想起了那天的夕陽,把整個河面鋪成金黃色的海,我站在十幾歲的年紀里往未來望,一片光亮。
我聽做生意的叔叔常說:雖有珠玉,不如黃金。后來在一本書里又看到這句話,才發(fā)現(xiàn)這只是前半句,它的后半句是:雖有神仙,不如少年。我漸漸認可這句話,雖有神仙,不如少年。我只愿少年時光能久一點,再久一點,也但愿如今的我們,依舊懷著少年的心性,因為曾少年,所以在今天的生活中抱著更加成熟,更加開放的心態(tài)。
人生,時時刻刻都像少年時一樣,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