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任生
摘 要:山杜英是一種多用途的鄉(xiāng)土闊葉樹種,又名羊屎樹,為杜英科常綠大喬木 ,生長快 ,材質好,適應能力強 , 容易繁殖,病蟲害少,是一種速生闊葉用材樹種,也是庭院觀賞和四旁綠化的優(yōu)良樹種。本文根據(jù)當?shù)貧夂蚺c育苗生產條件,展開了山杜英不扦插試驗,根據(jù)實踐經驗總結出適當?shù)那げ逵缂夹g及扦插苗造林效果。
關鍵詞:鄉(xiāng)土樹種;山杜英;育苗技術;造林
近年來,隨著我國林區(qū)林種、造林樹種的結構調整,市場對闊葉材和優(yōu)良闊葉樹種的需求不斷增加,而山杜英作為一種生長快,樹態(tài)優(yōu)美,抗病強的速生常綠闊葉優(yōu)良綠化樹種,萌芽力強,耐修剪,生長速度中等偏快,對二氧化硫有較強的吸收能力,因其特殊的生長習性,可以在工礦區(qū)綠化和防護林帶種植,有效地吸收工業(yè)排放的二氧化硫污染物。因此,如何研究山杜英扦插育苗技術來達到造林效果是當前要首先考慮的問題。
一、苗床與營養(yǎng)袋
山杜英幼苗期喜陰耐濕, 因此, 苗圃地應選擇光照時間偏短、排水良好、灌溉方便、肥沃、疏松的耕地或土層深厚、肥沃、疏松的旱地。苗床上覆一層5cm厚的經粉碎的黃心土用以減少雜草與病蟲害。扦插用的營養(yǎng)袋規(guī)格為15cm ×9cm,基質為黃心土,基質經粉碎后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消毒、裝袋之后整齊排放在苗床上。扦插前一個晚上澆透水保持扦插基質濕潤。
二、穗條的選取與處理
山杜英扦插以6 月上中旬扦插成活率最高。穗條應從2~ 3 年生的實生幼樹上剪取枝條中上部的頭年秋梢或當年抽萌并已基本木質化的春梢。采集的新鮮穗 條剪成8~15cm的插穗,插穗上部保留半片的葉片3~4葉,穗條的上剪口和下剪口均在離葉或葉芽處0.5cm~1.0cm,也可保留頂芽,上剪成平面,下剪成斜面。剪好的穗條及時放入0.2%的多菌靈藥液中進行消毒。
三、扦插與插后管理
扦插之前將消毒好的插穗下部3~4cm在100mg/kg的ABT1號溶液中浸泡1~2h。扦插時用一次性筷子弄個插孔,再把插穗放入,以防止插穗基部受傷,插扦深度為插穗的1/3~1/2。放入插穗后稍微用手指壓以使插穗基部與基質緊密結合,隨后即刻澆透水;插后及時搭好簡易拱形棚,蓋上塑料膜,再用50%透光率的遮陽網(wǎng)覆蓋。簡易棚內溫度保持在28C左右,濕度保持在90%左右。每7d噴水1次,保持葉面濕潤為宜。插后每隔7~10d噴1次0.3%波爾多液或0.2%多菌靈水溶液以防止雜菌感染。扦插后50d左右揭開塑料薄膜,只蓋遮陰網(wǎng),當年9月份以后揭去遮陰網(wǎng)全光照煉苗。在整個生長期,要及時除草、排灌、防旱、防澇以及病蟲害防治,在8~10月份速生期間加強水肥管理。
四、扦插季節(jié)選擇
不同樹種的扦插都有一個比較理想的扦插季節(jié),為探索大田簡易設施條件的最佳扦插季節(jié),在參考已有相關資料的基礎上,根據(jù)扦插育苗中存在的實際問題,開展不同季節(jié)扦插試驗。試驗采用隨機區(qū)組設計,設春插、初夏插、秋插、冬插4個處理春插時間為2015年2月20日,初夏扦插時間為2015年5月7日,秋插為2015年10月15日,冬插為2015年12月11日。每批次扦插300根,穗條來自苗圃2年生的優(yōu)勢母株,穗條為樹冠外圍半木質化嫩枝,粗度為0.2~0.3cm。截取穗條長10~12cm,保留頂芽。穗條的處理和插后管理同上。
插后選定長0.4m,寬1.0m(畦寬)的觀測小區(qū)各3個(作為 3次重復)并插上試驗號。每15d定期拔取一定數(shù)量的插穗觀察記錄其愈合、生根情況。插后90d對每試驗小區(qū)進行隨機調查巧株苗的根系發(fā)育情況并統(tǒng)計生根率、根長與根量,并對生根率進行方差分析與多重比較(表1)。
從表1可見,開始出現(xiàn)愈傷組織和開始生根以初夏和秋插的最快,插后20d~23d就開始產生愈傷組織,第30~35d開始生根。 而春插和冬插的比較慢,特別是冬插需要60d才開始愈合,75d才開始生根。而且初夏和秋插的生根率也高、根量多、根相對較長,生根率高達87.4%~92.8%,根量平均每株多達5。2~7.3條,平均根長達3.1~3.5cm 。經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各季節(jié)扦插間的開始愈合天數(shù)、開始生根天數(shù)、生根率、平均根量和平均根長這些指標均達極顯著差異水平,對生根率這個主要指標進行多重比較,結果表明初夏和秋插間的沒有差異但都極顯著高于春插和冬插,而春插的生根率也極顯著地低于冬插。因為春插所用的穗條為去年的秋梢,雖然枝條比較粗壯但木質化程度相對較高加上氣溫、地溫低,插穗愈合生根慢、生根率低。而初夏和秋季的當年穗條木質化程度剛好,氣溫和濕度都比較高。利于穗條愈合生根。冬季主要是氣溫低、空氣濕度也低而不利于愈合、生根。因此,在大田簡易育苗設施的條件下,以初夏和秋季扦插最為理想。
五、造林效果
培育的容器扦插1年生苗高可達89~90cm,地徑達0.7~0.8c m,達到I級苗的質量要求,而且苗木均勻、健壯。2015年春,將未銷售完的2014年初夏扦插的苗木和實生苗(苗高大約60~80cm,地徑0.5~0.8cm)同時遷移于大田,2016年3月份起苗時調查2種類型的苗木生長情況,2016年8月份調查了造林表現(xiàn)(表2)。
從表2看出,移栽大田后,2年生苗木生長有一定差別,扦插苗的苗高、地徑都略高于實生苗,特別是根系差別大,扦插苗主根比實生苗小,但側根很發(fā)達,平均每株側根數(shù)達28條。2016年,結合新農村綠化建設,在某村的林區(qū)道路綠化中,講2種苗木各種植于道路2側,每種苗木各種植1000株,種植后30d左右的成活率都比較高,除個別受暴雨襲擊影響外,基本都成活。2016年8月 10日調查生長情況(表2),種植山地150d后,扦插苗的樹高、地徑均大于實生苗,兩者相比,扦插苗的樹高、地徑比實生苗提高 9.81%和17.24%,而且比較整齊。主要因實生苗的主根較長,起苗時主根受傷嚴重而恢復慢,加上側根不如扦插苗多而導致生長不如實生苗。第二,扦插苗保存了母株的優(yōu)異特性,其長勢優(yōu)于實生苗。
六、結語
山杜英生長速度快、病蟲害少、抗風能力強、適應性強,主干通直圓滿,體態(tài)優(yōu)美,是城鎮(zhèn)新農村綠化美化、林分改造修復和森林公園森林景觀改造的優(yōu)良樹種。扦插育苗對于快速繁殖生產用苗是一個有效的途徑,大力推廣山杜英扦插育苗(以苗繁苗)技術,并用扦插苗造林,能極大地推動闊葉材的發(fā)展和進步,從而提高林業(yè)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 朱西存,宋金斗,王文莉,何邦令,時鑫,顏衛(wèi)東.山杜英的特性及嫩枝扦插技術[J].山東林業(yè)科技. 2005(06).
[2] 羅德光.杜英播種育苗技術研究[J].福建林業(yè)科技.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