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娟
兒時,我去光祿白塔街表姐家,常會遇著有幾個身著漂亮彝族服裝,用馬幫馱著山貨來表姐家換商品的地索男女。每次他們到來,表姐夫都會用彝話和他們嘀咕半天。他們走時,總會留下一些山貨,然后從表姐家?guī)ё咭恍┵I的生活用品。
他們走后,我就可以大飽口福了。我問表姐夫,她們是哪里的“倮倮”呀,咋會這樣好看?
表姐夫笑著說,地索坪的!是姚安出美女的地方。姚安俗話說“三角的米湯,地索的婆娘”,這就是說我們姚安三角的米好吃,米湯香,地索的婆娘漂亮。
后來,我工作地方是姚安東山片區(qū)的彝家鄉(xiāng)鎮(zhèn),彝家女人穿的也是自己親手繡的服飾,也非常的漂亮??稍谖业挠∠罄?,總是懷念我記憶中地索女人的彝族服飾??傁胝覚C會去地索走一走,看一看這個美麗的地方,看看這些美麗的彝家女人。
今天,我和姚安縣作協的朋友們一起走進兒時就向往的地索坪。一路上,古樹參天,時不時會看見路邊的小松鼠竄來竄去,讓我感受了大自然的美景。走進地索村,路邊的村民和我們打招呼,邀請我們到家里坐一坐,每個人都是那么真誠和友善。這讓我倍感彝家人的熱情。村子里從村長到小孩對我們的到來都表示熱情歡迎。走進每一戶人家,都像是在自己的親戚家。她們沒有客套的話語,都是用心和我們每一個人交談,讓我感受著她們的純真和友善。
走在地索坪村,村前良田沃野,一片心曠神怡。這個村子背靠這座山像一把倒置著的犁頭,故稱犁頭山。村前是大片的良田,這個季節(jié)秧棵已經發(fā)綠,放眼望去,大片碧綠的秧苗在微風中向我招手,像似對我這個突訪客表示歡迎。行走在這片濃得化不開的碧綠中,我躁動的心瞬間平靜下來。
我的思緒隨著微風飄向遠方。我看見我身著美麗的彝族服裝,帶著我的愛人和親人在這里生活,每天扛著鋤頭到田間勞作。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棲,每天悠然行走于地索河邊,呼吸清新空氣,沐浴天然泉水,品嘗著山珍佳肴。勞作之余,我挽一家老小行走在地索吊橋上,傾聽婉轉鳥語,傾聽微風拂面;我下河撈魚,我上岸起炊。 多么愜意的山居生活啊。
地索河一路繞著地索坪村子旖旎流淌,在蜿蜒起伏的山中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瀑布。我看見,河邊牛羊吃草,河中孩童戲水摸魚,宛如行走于畫中。
行走于地索河畔,傾聽流水的聲音,感受楊柳的輕拂。那柳絲好似母親在安撫久違歸來的兒女,讓兒女們疲憊的身心得以在此安靜下來。呵,地索真美呀!我著迷于地索的山,更著迷于地索的水。
在這炎炎夏日,行走于地索河畔,看著清澈見底的河水,忍耐不住挽起褲腿跳進河中嬉水,那是人生最快樂的享受。
地索山美水美,地索的人也美,女人更美。
在村委會,羅大姐熱情好客,對每一個來客都很熱情,她不停地給我們夾菜、加肉,不停地說“羊肉要趁熱吃”,自己卻沒有吃一塊。席間,她又唱起了梅葛調來歡迎我們的到來。我們在歌聲中享受佳肴,我們在熱情中享受地索的暖。
地索女人是熱情而美麗的。地索女人的美不僅是在外表,更是美在內心。羅大姐作為一名村醫(yī),她在工作之余,帶領全村的女人發(fā)展產業(yè),走致富的道路。
她總是對村里的女人說,地索婆娘是地索女人的一張名片,我們要把這張名片做好,就要不斷提升自身素質。
她說,我們不僅要讓外界認識地索,還要讓外界認識梅葛,還要讓外界認識地索的女人真的也不差。說著,她又給我們唱起了動聽的梅葛。
羅大姐說,在沒有通公路的時候,他們都是靠人背馬馱把收獲的特產運出山外。難怪在我很小的時候在白塔街就能看到地索馬幫,難怪地索女人這么勤勞,難怪地索人是用她們勤勞的雙手發(fā)家致富,讓這深山中彝家山寨的日子一天天富裕起來。
地索人用她們熱情好客來迎接遠方的客人,讓遠方的客人記住了地索和他們的熱情。
在地索,我品嘗著可口的農家菜、熱呼呼羊湯鍋、肥而不膩的火腿肉。
在地索,彝家老表大碗喝酒的豪放和熱情,彝家表嫂好聽的酒歌,讓我有了一種“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沖動,索性坐下來和表哥表姐們大碗喝酒唱起歌來。
行走于地索,讓你有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豪氣;行走于地索,讓你有置身世外桃園的寧靜致遠;行走于地索,讓你親身感受高寒山區(qū)里不一樣的熱帶河谷氣候;行走于地索,讓你體驗地索女人火一樣的熱情和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