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通渭縣思源學(xué)校/閑看亭花
黃土坡隆起的流年
甘肅通渭縣思源學(xué)校/閑看亭花
臘月,素雅的白紙,浸透墨跡,皴擦點染的思緒,層巒疊嶂。
那條小路,沖破晚歸的塵埃,終為放逐的愛指點迷津,收回放縱的視野。
煙火,輕輕托起一支禿筆的寫意,畫下你在的故鄉(xiāng),那家門,那屋脊,那枯樹,那寒風(fēng)里鳴叫的寒鴉。
小曲,拉出久久的回溯的弦音,那些人,那些事。一笑一泣,已然不再婉約,豪放找不到粗聲大嗓的酣暢,遠(yuǎn)處,是誰讓歸來的步履踉蹌?
那里,備年的氣氛驟然升溫。一頭豬,掛在架上,正等著民俗和口福用黃金分割。
屠刀,佛陀,岸,藏下隱喻。
我猛然想起很多事,豬正被宰割,村莊打了一個寒噤。
雪沒有落下,等待的人心里一直下雪。
沒有神仙,偏偏有繚繞的藍(lán)煙,托起打坐的時光。那時候,父親盤腿坐在老屋的炕沿邊,煙鍋輕磕下一段忙里偷閑的時光。
那是一個個小道具,是牙縫里擠出的一小段微苦的抒情。
借著回憶里低矮的小屋,我把記憶搬在土做的爐子上,想起熏黃的舊事。三兩個木材便被父親插進(jìn)小小的爐口,便冒起火焰,瞬間又熄滅。
是爸爸用嘴吹起滾滾濃煙。那一杯茶,開了,就著苦得化不開的命運釅一點喝下。
那時,煙霧滿屋。父親,沒有掉一滴淚。
如今,刺鼻的往事讓我淚水漣漣。
童年,我已經(jīng)記不清聽過了多少動人的童話。
如今,已經(jīng)慢慢忘記,那些講童話的人,一次次印證著物是人非,陽山屲,仍舊在寂寞的水平梯田邊,回望。
張家大嬸,孫家大叔,隨悠遠(yuǎn)的故事遁入那一世,只有他們的嘆息和我的嘆息達(dá)成一致的余音。
屁顛屁顛走著的丑小鴨仍在想象中,跳躍到現(xiàn)實里,模樣是那樣熟悉,就像自己幾十年了還沒變成白天鵝。
喊狼來了的孩子,最后成了狼最喜歡的替身。
此時,我很想問問我的長輩們,美麗的天堂,還有誰在聽著那些讓人掉淚的故事?誰會為故事的主角留下同情的唏噓?
廟會,就是請一尊尊大神,叫一個班子的秦腔演員給神唱戲。
神請來了,大戲就開始了。
我最喜歡戲臺上那些閃著的紗帽翅子,多美。其實我不懂得,它代表什么。我只知道,他們說話唱戲都很瀟灑,有幾個人跪在他們旁邊,他喊叫一下,再搖一下紗帽,帥呆了。
不知怎么的。那年,我撿到一個紗帽翅我便綁在帽子上搖,可惜小腦袋用盡了力,紗帽翅子就是沒有戲臺上的威風(fēng)。
燈很暗。
故鄉(xiāng)偏偏是最為靚麗的時候,沒有燈泡更沒有為燈泡說事的人,月光就是證人。
寒窗不寒,村莊不矮,煤油燈累了,沉下來的夜幕,無意中驚起春雷,催醒鼾聲。
燈影子要在村大院上演了,那時誰也不會想到,那么多牛皮人就是非物質(zhì)文化,需要花大力氣保護,一張牛皮就那么金貴。就如困境里的人們,哪知道一根撐起家國的骨頭能值多少。
皮影戲上演了,偏有一些牛皮做的人,升堂的升堂,打架的打架,哭的哭,還咿咿呀呀地唱。我那時不知道他們在干什么。就如現(xiàn)在我還是不知道,有人滔滔不絕的承諾和遠(yuǎn)處的打鳴的母雞,誰更值得相信。
那時,看的人說好。
看罷了,做鳥獸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