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犁
平靜與沉實 優(yōu)雅與樸素
——吳藝詩歌解讀
□李犁
相對習慣于翻騰、顫抖和劍拔弩張的詩歌來說,吳藝的詩歌卻讓我感到了一種平靜。平靜的表達,平靜的推進,向平靜的抵達,等等。讓我一貫疾速的閱讀也慢下來,平靜地咀嚼和品析他詩歌的意蘊、意象,以及平靜咬合的詞語間留下的情感齒痕。平靜就是走四方步,就是在磁懸浮一樣快得發(fā)暈的詩歌列車面前,不慌不忙地看自己的風景,但吳藝不是閑云野鶴,他看到的景物都是能掘到他情感的根須,有的就是連接他生命的臍帶。譬如故鄉(xiāng)、親人,思想的荒村、撥動他記憶的火炬松,以及那株總在我眼前晃蕩,病房中陪伴95歲老人的大麗菊。在這些點燃甚至掀翻詩人情感的事物面前,保持勻速的四方步似的寫作姿勢,就不是一般的平靜,而是一種洞察,一種提前預知了萬物的結局而呈現(xiàn)的冷靜和豁達。
冷靜不是冷漠,豁達也不是無動于衷,而是那句老話:看透了人生,還依然愛著。否則吳藝就不會在繚亂的生活里發(fā)現(xiàn)觸動心靈的人和事,也不會一個人在郊野想到蕓蕓眾生,更不會在秋蟲的鳴叫里感到靈魂的震顫。能有感而發(fā),能讓一草一木勾出內(nèi)心的千山萬水,證明吳藝依然是一個有善念有悲憫有情懷的詩人。平靜只是他寫詩的節(jié)奏,是他關照和撫摸生活的方式和習慣。而這樣的詩就有了平靜中有風暴,不動聲色里有驚雷乍響的效果。譬如他的《病房里的大麗菊》,寫一個95歲的老人“一生視花草為女人”,他85歲的妻子就把大麗菊插進病房的礦泉水瓶子里。所有這些的意義體現(xiàn)在結尾:“她在花壇內(nèi)掐下這朵大麗菊后/不停地向他求證:好看哇……/如同當初兩人的相遇——/喜歡一株年輕的大麗菊/因為有一天,它會老去?!?/p>
“不停地向他求證:好看哇……”這是一個非常值得品嚼的細節(jié),除了使詩歌視覺化,還讓詩歌動起來,有聲有色中更有情趣,而這情趣發(fā)生在行將落幕的兩個老人之間,就顯得彌足珍貴。因為美好的一切就像這掐下的鮮花就要掉落,亦如捧在顫微手里的瓷器,既非常珍惜又怕滑落。詩歌在瞬間讓我們感到生命的燦爛又短暫得無可奈何。這是詩歌沉重的部分,但它也透露了另一個信息,就是兩個人因花而結緣,并有花一樣好看的青春和愛情歲月,這樣的人生雖然暫短但無悔并值得再來一回。平靜的敘述中有著滔天駭浪,這比舞舞咋咋地大喊大叫更有效果。所以吳藝的平靜的后面是平實,是拔掉生活表層的花草,擯棄虛妄的抒情和夸張,讓生活的真相和詩歌的本質(zhì)自動裸現(xiàn),至于有什么意義,請讀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有意思的是,生活中的吳藝似乎不是這么一個平靜的人。雖然我與他只有兩面之交,但他給我的印象是真誠熱情,是一個很性情且容易激動的兄弟。一個易燃的詩人寫冷靜的詩歌,這似乎不太吻合,但是從心理學上說,人格是需要互補的,就是一個沖動和大大咧咧的人,在作品里往往更沉靜和細致。這是因為生活中燃燒完了,寫作時就冷靜了。吳藝易感,這讓他比常人多了對生活的感受力,多了寫作的可能性,但真的寫起來,因為激情已經(jīng)在生活中揮發(fā)掉了,就變得沉靜和理智了。當然更深層的東西更復雜,因為人本身就不是單一的運動體,情感和思維更是??傊行宰寘撬嚸舾校芸爝M入詩,理性又讓他沉靜,深入到思。詩和思讓他的詩歌有血肉也有骨頭。這是他平靜寫作的另一種狀態(tài),就是冷靜的觀照和深刻的思。表現(xiàn)在詩歌里就是抒情中有感慨,敘述中有議論,這是思對事物的抽象和總結。這樣的寫作方式在他的這些詩歌中比比皆是。譬如《玻璃器皿》中“生活本應該有態(tài)度/哪怕粉身碎骨也會鋒利且透明無比”;從《郊野》發(fā)現(xiàn)“所謂家園有時經(jīng)不起一場晚來風急/更讓人錐心的是不遠處的工棚/在霧霾里筑就城市野心的前哨”;通過《趕夜路的人》,也許就是他自己,看見并認識到:“在一路香樟、法國梧桐遮住的燈光下/滋生的邪念,收斂的道德/是握在手中,一枚硬幣的兩面”,“我們是千萬匹木馬/把危險深藏心中,在天明時說謊/在黑夜中去掠奪,去瘋狂地愛”等等。
我把這些段落和詩句理解成吳藝詩歌中銳利的部分,是力量,是劍尖和刃,更是詩眼,是平靜的升級版冷靜的結晶。標志著吳藝的詩歌不是向外沸騰,而是向內(nèi)凝聚,凝聚成骨頭和思想。這讓他的作品與那些總是在激情中咕嘟著蒸騰著詩歌比,顯得有點涼,至少不燙人,像淬火的鋼和鐵,是兵器,固體的,而不是開水和洪水,凝重而不輕浮。這是思的狀態(tài),也是思的結果。當然思就要思萬物的根,思生命之本,這讓吳藝的這些詩歌就有了穿過生活的表層,破解生命之謎的厚度和尖銳感。但是詩畢竟是詩,再重大的思想也必須是在情感沖動和流動中自動產(chǎn)生,所以吳藝的這些思都帶有情感的溫度,是與血肉攪合在一起的筋骨,是詩化了的思考,是來自于生活并被詩人體驗過了的思,這樣的哲思就接了地氣,有了生氣和知覺。最典型的是這首《菊》:
城市的君子隱于花鳥市場內(nèi)
與塵世,與凡心,與稻粱
決裂。讓遲到的大雪羞愧
王孫,那只是一段脆弱的塵緣
這是寫菊花的魂,單薄但高拔,絕不流俗并超然于紅塵之上。這首詩后面以寫南山為主,因為南山是菊的故鄉(xiāng),陶淵明就有名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南山是隱者的暗喻,是君子,是菊也是清高和純潔的象征:
南山不是御史臺,不落血雨不刮腥風
南山也不是國子監(jiān),沒有牢騷、不遇
南山更不是中國好聲音《南山南》只唱出了喧囂
南山是廟堂與江湖的降壓藥
更是老家10年前——
每年十月都要舉辦的菊花展;在赭山公園
孤身一人尋找菊花叢中的姑娘
我認為這是吳藝最好的詩歌之一,意象與意旨、敘述與描寫,還有情與理、遠與近、輕與重融合得不留痕跡。思稀釋在詩里,認知的高度和深度融化在詩意甚至趣味很濃的表達中。最后一段是高潮也是詩歌最高妙之處,見詩人功力也見作品力度,而且把菊的虛玄現(xiàn)實化真實化了。詩人突破了難度,詩歌就有了常人無可攀援的高度和動人之處。
這首詩歌即使流動起來,但依然是從容不迫,平靜加上冷靜,讓他的詩歌沉實又飄逸。而且他的詩歌不僅慢,甚至總想停下來。不僅停下來,還想回撤,也就是返鄉(xiāng)。這是詩人內(nèi)心的歸宿,詩歌的總方向。這個過程雖然有點激蕩,但充滿詩意,甚至讓人有點陶醉。正因如此,我饒有興致地反復吟誦吳藝的《還鄉(xiāng)》,盡管村莊早已變了模樣,但是故鄉(xiāng)依然是醫(yī)治都市人精神迷茫的良藥,是現(xiàn)代人精神的出口。所以吳藝這首《還鄉(xiāng)》就有了無限的詩意,有了精神啟明燈一樣的價值。即使有悵惘和失落,也非常的美,非常的令人沉醉。如果用一種品格來概括就是:優(yōu)雅和樸素。前者是氣質(zhì),后者是品質(zhì),這樣的詩歌既讓人仰望,又讓人親切,更直抵人心。也許吳藝的詩歌還沒有全部達到這樣的境地,但他正走在通往這個境界的路上,這讓我們充滿了期待和信心。
這就是我對吳藝詩歌的理解。最后讓我們溫習他的《還鄉(xiāng)》,讓我們在吳藝的現(xiàn)實又浪漫,清澈又深邃,以及巨大的鄉(xiāng)愁詩意美中返回自己的精神之鄉(xiāng):
如果時代久遠一些,我會騎一匹
青驄馬踏塵歸來
回到離開之前的茅舍
土坯房的氣息還在一年四季喘息
如果我一襲長衫,錦帽貂裘
能在村口的那棵槐樹下
那長大的水鄉(xiāng)妹子
還能和我一起聞聞槐花香嗎
......
責任編輯 古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