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近年來現(xiàn)當代作家傳記的一種考察

        2017-12-05 19:00:13張立群
        南方文壇 2017年6期
        關鍵詞:評傳傳記叢書

        隨著傳記研究已進入當代學術研究的核心領域,現(xiàn)當代作家傳記也逐漸成為研究界關注的對象。結合近年來現(xiàn)當代作家傳記的出版情況可知:現(xiàn)當代作家傳記數(shù)量多、種類多但質量并不均衡,已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F(xiàn)當代作家傳記在生產過程中呈現(xiàn)的表面繁榮的景象,在客觀上對傳記研究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zhàn)。近年來現(xiàn)當代作家傳記的出版雖為傳記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個案,但如何評估這些傳記的價值進而為作家傳記的寫作與研究提供有益的經驗,也隨即成為一個難題。本文在考察近年來現(xiàn)當代作家傳記出版現(xiàn)狀的基礎上以“消費時代的傳記倫理問題”為題展開論析,正與此有關。

        歷史進入2011年,現(xiàn)當代作家傳記出版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形成一股浪潮并綿延至今。五六年間出版的現(xiàn)當代作家傳記不僅周期短、速度快、數(shù)量大,而且還在逐步類型化的過程中衍生了新的傳記形態(tài)。其中,一個最為突出的現(xiàn)象是部分現(xiàn)當代作家的傳記被反復書寫、頻繁出版,呈現(xiàn)出過度消費的傾向。出于行文的方便,筆者首先將這類傳記總體命名為“消費性傳記”?!跋M性傳記”大致可以從2011年8月文匯出版社推出的署名“流云”著的《花開綿密的人間四月天:林徽因文傳》算起,后逐漸發(fā)展為系列叢書、集束出版①。時至今日,這類傳記主要包括“白落梅經典散文系列”②、“風花雪月是民國”書系③、“傾城才女系列”④、“煙雨·民國·書系”⑤、“民國·沉香女人系列”⑥、“輕傳記”叢書⑦、“多情詩者”書系⑧、“詩意傳奇書系”⑨等。其特點主要表現(xiàn)為:(一)數(shù)量大、出版形式多樣,在近年來出版的現(xiàn)當代作家傳記中占有絕對的優(yōu)勢。(二)著者基本是自由作者、暢銷書寫手,一人先后出版多種傳記且可自成“書系”。(三)在傳主選擇上因反復書寫而集中于一份固定的“作家名單”,這份名單具體包括現(xiàn)代作家張愛玲、徐志摩、林徽因、蕭紅、丁玲、郁達夫,以及當代作家三毛、海子、顧城。作為一種“傳記前史”,他們的名字和經歷大都能引起大眾讀者的興趣點、隱含著可消費的契機。至于可以列入這份名單的原因,則是至少需要符合“傳奇人生”、“復雜的感情經歷”、“死亡神話”三重標準之一。因此,當他們由歷史人物轉化為文本主體之后,其傳記作為物質化產品,就成為市場消費的起點及重要標志。(四)寫作內容上的類型化、模式化,閱讀價值不大,有明顯的商品消費意識。

        “消費性傳記”以其“消費性”為突出特征,影響著近年來現(xiàn)當代作家傳記的出版與銷售。與這種“消費性”傾向既相區(qū)別又相聯(lián)系的,是“圖本式傳記”成為近年來現(xiàn)當代作家傳記出版的另一道風景?!皥D本式傳記”可列舉長春出版社出版的“圖本中國現(xiàn)當代作家傳”叢書和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文化的記憶叢書”,等等。限于篇幅,此處僅以長春出版社的“圖本中國現(xiàn)當代作家傳”叢書為例,該叢書由溫儒敏擔任總主編,2011年1月出版第1版,陸續(xù)出有《圖本胡適傳》《圖本魯迅傳》《圖本郭沫若傳》《圖本郁達夫傳》《圖本茅盾傳》《圖本老舍傳》《圖本徐志摩傳》《圖本張愛玲傳》《圖本林徽因傳》《圖本丁玲傳》十種,2015年1月出版第2版并在封面設計上有一定程度的調整、更顯“圖本”效果。其作者隊伍主要由高校學者構成。其寫作特色正如“總序”中所歸納的主要包括四點:“一是圖文互動”;“二是回歸日?!?;“三是史家筆法”;“四是優(yōu)美可讀”。此四點從閱讀效果上看,既有“濃重的歷史現(xiàn)場感”,又寫出了特定時代的“個性的生命體”;既強調了“厚實的學術支持,有史家的眼光與方法”、“豐富了對文學史的理解”,又帶有濃厚的“科普”⑩特點,平易可讀。相對于以往有代表性的現(xiàn)當代作家傳記,如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于80年代開始陸續(xù)出版的“中國現(xiàn)代作家傳記叢書”11,“圖本中國現(xiàn)當代作家傳”叢書圖文相間、圖文并茂,力求探尋學術傳記與大眾閱讀、通俗易懂之間的“共通之路”。它充分反映了“讀圖時代”對作家傳記在生產和消費兩方面所產生的潛在影響,是近年來現(xiàn)當代作家傳記生產中一種有規(guī)模的、有針對性的實驗之作,具有較為明顯的融學術研究和大眾閱讀于一體的特征。

        “圖本式傳記”雅俗共賞,同樣反映了近些年學術性傳記逐步走向大眾化、消費化的傾向。當然,與此同時,我們必須看到的是學術研究性傳記自身的堅守。以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現(xiàn)代文化名人評傳叢書”12(精裝本)為例,該叢書總主編為張一兵、執(zhí)行主編為丁帆。自2012年1月推出賀仲明著的《何其芳評傳》以來,陸續(xù)出版有范伯群、曾華鵬著《郁達夫評傳》、董健著《田漢評傳》、苗懷明著《吳梅評傳》、袁進著《張恨水評傳》、易彬著《穆旦評傳》、秦林芳著《丁玲評傳》、戴光中著《趙樹理傳》、鐘桂松著《茅盾評傳》、程光煒著《艾青評傳》共十種。其作家隊伍也主要是由高校學者構成,且其中很多是學界前輩、著名學人;其部分版本也是在此前已有的基礎上修改而成。在充分了解“近三十年來,海內外陸續(xù)出版了許多文化名人的傳記和評論著作”的背景下,該叢書突出“強調的是關于怎樣在大量的史料基礎上完成評與傳的問題,尤其是傳的部分,如何運用合理的‘歷史的想象力,應該是每一個學者應該持有的基本價值立場?!薄氨局骖檶W術性與可讀性的原則”,這套叢書“明確要求作者將‘傳與‘評盡可能完美地結合。所謂‘傳,是作者以敘事的方法再現(xiàn)傳主的生活歷程,所謂‘評,是作者直接站出來闡釋、論述傳主的人生意義與文化成就”13。相對于此前有代表性的現(xiàn)當代作家評傳,如重慶出版社于90年代陸續(xù)推出的“中國現(xiàn)代作家傳記評傳叢書”14,“中國現(xiàn)代文化名人評傳叢書”有意選擇了何其芳、穆旦等以往很少作傳的現(xiàn)代作家為傳主。其在史料上力求扎實、寫作態(tài)度上力求嚴謹?shù)确矫孀龀龅呐?,使其具有很高的閱讀和參考價值,可作為典型的“學術性傳記”加以使用。通過閱讀這套傳記叢書,人們可以感受到此類傳記是一部關于傳主的文學評價史以及蘊含其中的渴望將作家經典化的寫作訴求。

        上述三種傳記的出版情況,在總體上基本反映了近些年現(xiàn)當代作家傳記與市場博弈的關系及由此呈現(xiàn)出的種種文本形態(tài)。值得指出的是,三種傳記雖各有側重、彼此之間存有差異性,但就具體出版形式來看,又不約而同地選取了“一種共同趨勢”,此即為在整體上以“叢書”“系列”為主的生產方式。相對于自90年代開始的現(xiàn)當代作家傳記常常面臨出版難、無人問津的局面15,“叢書”“系列”可以引起讀者的關注,可以在顯示一種規(guī)模的同時凸顯現(xiàn)當代作家傳記寫作本身的厚度、廣度和實績。這種生產方式對于上述任何一種傳記來說,都會在順利出版、投入市場以及閱讀傳播等方面起到促進作用。然而,若從傳記消費應為讀者帶來更多信息和知識的角度上考察,“叢書”“系列”的大面積增長,會使“消費性傳記”在無限度“重復”的同時讓列入那份“固定名單”上的現(xiàn)當代作家陷入過度消費的狀態(tài),進而加重現(xiàn)當代作家傳記在整體上的消費化趨勢:僅以“張愛玲傳”“林徽因傳”為例,2011年以來誕生的有關這兩位女作家的消費性傳記均已近30種,這種現(xiàn)象本身就反映了近年來現(xiàn)當代作家傳記在出版過程中存有的非理性與非正常化狀態(tài)。為此,對于近年來現(xiàn)當代作家傳記的考察,不僅要分析其究竟選擇了何種出版形式,更重要的還要探究其寫作立場、出版目的和具體消費時的意義和價值。endprint

        從某種意義上說,所有的生產都是為了消費:消費可以實現(xiàn)生產即創(chuàng)造過程的價值,又可以反過來影響并促進生產。現(xiàn)當代作家傳記作為以傳主身份而確認的一個傳記類型,無論就其寫作意義還是就出版層面的考慮,都需要商品消費與閱讀消費的方式以收回成本、實現(xiàn)其全部價值。結合近年來現(xiàn)當代作家傳記的出版情況,不難看出:“圖本中國現(xiàn)當代作家傳”叢書的“圖文互動”“科普”特點,以及使“文學史研究專深的成果”轉化為“平易誘人”16的傳記論說的設想,本身就帶有一定程度上的大眾消費意識;“中國現(xiàn)代文化名人評傳叢書”在寫作中“充分注意到了本套叢書的受眾面——既要為少數(shù)文化研究者提供可資參考的史料和學術視野,同時也要兼顧廣大文化和文學愛好者拜視文化名人的嗜好,為文化普及做好基礎工作”17,以及為了豐富叢書的“直觀性”,要求作者盡可能提供一些有關傳主的“圖像資料,內容包括生活照、手稿、書影等等”,也可以作為一種學術研究層面上的消費考量。但與此同時,我們必須看到:在上述兩種傳記生產的過程中,傳記寫作者們大都秉持著嚴肅的學術研究立場,并對自己筆下的傳記會淪為簡單的消費品保持了足夠的警醒——

        這套書雖然面向普通讀者,卻有厚實的學術支持,有史家的眼光與方法。編撰者都清楚意識到,現(xiàn)代作家傳記的寫作其實就是文學史研究的一支,內容的真實性與可靠性是前提,而且因為立足真實,還可以糾正或補充文學史之不足。18

        毫無疑問,我們這個時代已經進入了一個文化消費的時代,我們不能要求每一個人都是守成主義者,固守拒絕任何想象的傳統(tǒng)“評傳”寫法,摒棄一切文學的想象和合理的推論。但是,我們絕不提倡那種以出賣傳主隱私而獲得名利的商業(yè)性炒作,反對那種“演義化”的寫法。因此,本叢書的編撰原則就十分清楚了,廣大讀者也可從中看出某種端倪。19

        不片面迎合市場、不以為消費而消費為目的,不因單純的商業(yè)消費降低傳記本身的核心價值、學術品味和研究品格,并在適度迎合當下讀者閱讀趣味的同時進行“自然消費”與“合理消費”,進而凸顯現(xiàn)當代作家傳記應有的時代性特征,本身就符合傳記發(fā)展的一般性規(guī)律。由此看待近年來“消費性傳記”,為消費而消費的目的使其從生產階段起就將自身定位于暢銷書、消費品的層次。這類作家傳記的出場,使傳記從生產到消費都發(fā)生了很大程度的改變,同時,也為傳記研究本身提出了新的課題。

        為了能夠全面展示“消費性傳記”帶來的“變化”,本文主要通過如下四方面加以闡述,進而凸顯其“課題性”。首先,是出版策劃上的“小叢書系列”與“多方合作”?!跋M性傳記”雖同樣集中在一套“系列叢書”之內,但其規(guī)模往往不大,有明顯的投入少、出版快和力求見效快的傾向;且在出版策劃的方面,該類型傳記還包括有獨立的“選題策劃方”以及“選題策劃方”與出版社共同合作的現(xiàn)象。以多次和中國華僑出版社合作的“翰林文軒”為例,“風花雪月是民國”書系、夏墨的《我的顧城,我的海子》以及朱云喬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海子傳》等,就是由其進行“選題策劃”的?!斑x題策劃方”獨立存在,既可以聯(lián)系出版社,參與“叢書”設計,又可以聯(lián)絡、組織固定的寫作者,生動再現(xiàn)了消費時代文化市場的運作方式。其次,固定寫手的出現(xiàn)與寫作的泛化及類型化?!跋M性”的現(xiàn)當代作家傳記就寫作本身而言,催生了一批傳記寫手,如白落梅、夏墨、朱云喬、李清秋、朱丹紅、王臣、翟曉斐等。他們不僅寫作數(shù)量多、速度快,一個人可以同時出版幾種傳記,而且還同時將傳記視野擴張至相關人等及至不同時代。如夏墨在先后涉足張愛玲、林徽因、徐志摩、蕭紅、海子、顧城傳記的同時,還寫作過《最美陸小曼傳》《不遺憾 你離開:張幼儀傳》等;李清秋在先后創(chuàng)作張愛玲、三毛、蕭紅、海子傳記的同時,還寫過《一江春水千古愁:李煜詞傳》《人生若只如初見:納蘭詞傳》;朱丹紅的“傾城才女系列”還包括同是北京工業(yè)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由李清照、蔡文姬、上官婉兒、卓文君等古代女作家傳記組成的另一版式,此外,署名朱丹紅的作者還在同一出版社推出過白居易、李商隱、王維、李白的“大唐才子詩傳”等等。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作家傳記還存有因書名一致、作者身份模糊、內容相近而讓人猜測不同的寫作者在實際上是同一個人的現(xiàn)象。如吳韻汐和夏墨都寫有《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徐志摩詩傳》;朱云喬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海子傳》、江雁的《海子詩傳: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以及夏墨的《我的顧城,我的海子》的“海子部分”,三本書雖著者不同、書名不同、章節(jié)目錄不同,但其具體文字內容是完全一致的。從三本傳記封底印刷的“推薦媒體”、“選題策劃”以及“投稿信箱”等信息的相近程度20,人們可以十分清楚地讀出其利用海子神話,出版暢銷書、實現(xiàn)商業(yè)盈利的寫作目的。再次,“相近的裝幀”與“相似的命名”。“相近的裝幀”主要指這類作家傳記在外部形式上大多樸素且力求講究簡約而不失美觀,含有明確的“低成本、低價格、高回報”的營銷策略;在內部形式上,大都文字量適中,多采用詩行排序、段數(shù)較多且行間距較大,引文無出處、無注釋等是其顯著特征?!跋嗨频拿笔侵钙湓凇皡矔泵虾兔勘緯希哂邢嗨频娘L格:如利用“民國文化熱”而出現(xiàn)的“風花雪月是民國”書系、“煙雨·民國·書系”、“民國·沉香女人系列”等;以及在書名上多使用主標題與副標題結合的形式,且前者多使用傳主的一句詩或與傳主有關的一句概括,以留有想象空間、引起讀者的興趣。最后,對傳統(tǒng)傳記寫作和研究形成挑戰(zhàn)。按照一般的劃分方式,現(xiàn)當代作家傳記可分為“自傳”與“他傳”兩種基本形態(tài);在篇幅上可分為短篇傳記、中篇傳記、長篇傳記、集合傳記四種基本形式。上述劃分方式由于著眼點不同,常常在傳記文本具體呈現(xiàn)時相互交叉。需要強調的是,由于“他傳”在傳記寫作實踐中占有絕對的數(shù)量優(yōu)勢,因此又可“向下層遞”劃分更為具體的類型。比如,從敘述性和評述性的角度,“他傳”就可分為“傳”與“評傳”兩種;從性質分類的角度,“他傳”又可分為“歷史傳記”“學術傳記”“文學傳記”“通俗傳記”等多種形式,等等。顯然,就傳記文本的成書形態(tài)而言,傳記類型劃分是一個相對的、實踐的課題:任何一種傳記類型都需要通過創(chuàng)作凸顯自身的形態(tài),且彼此之間并未有絕對的界限。此外,傳記類型又會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不斷衍生出新的形態(tài),“畫傳”“圖傳”“多傳主傳記”“影視傳記”“電子版?zhèn)饔洝币约笆墁F(xiàn)代派、后現(xiàn)代派文學思潮影響而產生的“現(xiàn)代派傳記”“后現(xiàn)代派傳記”都屬于與時俱進的產物。對比以往現(xiàn)當代作家傳記的形態(tài)類型,近年來“消費性傳記”主要在實踐上呈現(xiàn)出難以歸類的問題:除了在命名上出現(xiàn)了諸如“詩傳”“文傳”“情傳”等新的形態(tài),成書時出現(xiàn)“傳記加傳主作品集”“傳記文集加傳記”以及“兩個傳主合集”21等新的形式之外,其在具體寫法上也常常由于面目雷同而難以做進一步的區(qū)分(如“傳”“評傳”等等)。這些新現(xiàn)象需要相應的命名和研究方式予以回應。作為一種暫時性結論,筆者傾向將其整體作為“消費性傳記”的同時,在具體展開時可按照“故事傳奇”“散文隨筆”兩種,加以進一步分類。endprint

        通過以上四方面分析,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消費性傳記”從生產到消費均具備了一般消費品的特征。通過利用廣大讀者的“好奇心”和“缺乏了解”,近年來現(xiàn)當代作家傳記出版在實際上已抵達了波德里亞所言的“在空洞地、大量地了解符號的基礎上,否定真相”22??梢哉f,在消費形態(tài)的現(xiàn)當代作家傳記中,至少擁有“傳奇人生”“復雜的感情經歷”“死亡神話”三重標準之一的傳主們已成為一個又一個符號——只要有“符號”,就可以在變換外在形式等前提下持續(xù)生產、進行消費。此時,集“可消費/消費”于一身的“符號”既是消費過程的起點,又是消費過程的終點。至于“符號”及其文本究竟有多少意義、價值,以及是否在此過程中悄然解構了作家傳記的核心部分,都變得無關緊要、無足重輕了。

        “消費性傳記”在改變作家傳記固有核心價值部分的同時,又與“傳記主體”的蛻變形成復雜的對應關系。這一點,是我們以現(xiàn)當代作家傳記出版為考察對象,進而探尋文學生產與消費之倫理的出發(fā)點。以動態(tài)的眼光考察一部傳記生產與消費過程,其實不難發(fā)現(xiàn)傳記是“人的一種精神活動,是不同主體間精神互動的成果”23,而“不同主體”的身份確認則預示了“傳記主體”本身的多重性。如果傳記家是傳記的書寫主體,傳記寫作對象即歷史和現(xiàn)實中實際存在的某一人物是傳記的歷史主體,那么,作為一個閱讀對象和一個消費過程,傳記主體還可包括文本主體和閱讀主體即讀者兩個有效組成部分?!皞饔浕顒拥倪@四種主體,在發(fā)展中建立了一種復雜的互動關系:書寫主體獲取歷史主體的材料,并整合為文本主體,閱讀主體通過自己的閱讀行為影響書寫主體的活動。”24

        值得指出的是,文本主體即傳記作品中出現(xiàn)的傳主,雖與傳記的歷史主體在名字、身份等方面上重合,但兩者之間還是有區(qū)別的、不能簡單地混為一談?!拔谋局黧w是歷史主體的文字表現(xiàn)形式,是某一位傳記家對歷史主體的具體的認知和書寫結果。同一個歷史主體可能有許多個文本主體”;“對傳記來說,歷史主體和文本主體也可以分別稱為歷史傳主和文本傳主……歷史主體同文本主體的關系,類似于歷史同歷史學的關系,本真同真實的關系?!?5既指出了二者既相區(qū)別又相互聯(lián)系的特點,又間接道出了傳記本身的魅力及獨特性。傳記可以像歷史編纂和小說創(chuàng)作一樣展開合理的想象與虛構,在一定程度上既賦予了傳記家可以創(chuàng)造性的書寫歷史主體的權利,同時,也揭示了傳記寫作中反復被強調的“真實”其實只是一種相對的真實,是歷史主體淹沒于歷史長河后通過傳記寫作者的敘述而呈現(xiàn)出的“再現(xiàn)”和“表現(xiàn)”的統(tǒng)一。此時,傳記的書寫主體即傳記家的觀念、個性融入傳記寫作在客觀上已成一種必然,傳記書寫主體會按照自己的理解對傳記材料加以選擇、敘述,而傳記的真實性就這樣轉化為書寫主體對史實和傳主留下來的各種材料的盡可能占有和準確把握,以及對傳主性格、氣質的深入理解。在此前提下,部分研究者將傳記定義為“生命與生命的對話”,進而認為“作家傳記的真實是兩種真實(再現(xiàn)的真實與表現(xiàn)的真實)的統(tǒng)一。真實只能在再現(xiàn)于表現(xiàn)相統(tǒng)一的過程中來確認,因此‘真實應當是一個功能性的概念,而不應是一個實體性的概念。”26就具有了相應的合理性。

        傳記活動包含的書寫主體、文本主體以及閱讀主體常常會因時代的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發(fā)生變化,這是因為不同時代的文化氛圍會影響到傳記家以及讀者的觀念、趣味和評價尺度。近年來出現(xiàn)的“消費性”的現(xiàn)當代作家傳記突出表現(xiàn)了消費時代的文化特征:以符號化為主要特征的消費時代,導致了藝術與生活、學術與通俗、神圣與世俗之間界限的消解,也由此產生了符號生產者、文化媒介人……最后,連閱讀主體的閱讀也因“好奇心”和“缺乏了解”而具有了消費的特性。總之,在消費時代,以往一切價值觀念都正在發(fā)生或已經發(fā)生了相應的改變。對此,作家傳記自然無法置身事外,但在筆者看來,消費時代作家傳記的主體考察還應當包括一個新的角色,此即為連接生產與消費之間的“媒介中間人”即本文此前提到的出版社和選題策劃過程中包含的主體維度。

        從歷史主體上說,近年來消費形態(tài)的現(xiàn)當代作家傳記因“一份作家名單”而將歷史層面的傳主固定化了且只追求其符號意義,因此,這類傳記除了不能抵達寫作應有的“真實”層面、深刻程度,還因過度強化和集中消費而使大眾讀者對文學史的了解和認知產生了片面的、消極的影響。從書寫主體上說,傳記寫作者高度集中化、相互混淆以及寫手身份使其實踐活動非常像網絡寫作者的“匿名機制”。盡管,在部分“消費性”的傳記文本中,人們也看到了某些敘述形式的變化,但就總體而言,這些傳記的寫作者實際上正經歷自身的類型化甚至符號化的轉變——寫作者放棄了傳記家應有的自由的權利,他既不必為傳主的選擇而感到憂慮,也不必為材料的搜集與選擇、敘述的結構以及傳主一生活動與成就的解釋和評價而擔心,他只要以仿真的、批量化的方式勾勒出傳主的一生即可。在此過程中,主體的退隱、個性的匱乏、缺少靈魂之間的對話早早決定了寫作本身的“無我性”特征。

        書寫主體作為傳記寫作活動的實踐者,其身份的轉變自然會影響到傳記文本主體的塑造和傳記文本的質量,進而影響到閱讀環(huán)節(jié)?,F(xiàn)代作家傳記作為中國現(xiàn)代傳記寫作中成就最高的類型,且在近年來寫作中日漸興盛、延及當代,除了源自現(xiàn)代作家以及現(xiàn)代文學本身不斷歷史化與經典化的總的前提之外,還包括以下幾點原因:其一,作為傳主的現(xiàn)代作家往往都在某一文學創(chuàng)作或某一歷史階段的創(chuàng)作上取得了突出成就,需要或至少是值得后人為其樹碑立傳、加以紀念。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等現(xiàn)代重要作家,皆有為數(shù)眾多的傳記就與此有關。其二,作家因作品而影響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創(chuàng)作過典范乃至膾炙人口之作的作家歷來是不同時代讀者渴望了解的對象,與此同時,作家的現(xiàn)實生活也往往與其創(chuàng)作之間具有某些“對應關系”,作家傳記可以將豐富多彩的文學世界同作家的個性、氣質和成長經歷結合起來,呈現(xiàn)其內在的聯(lián)系,滿足讀者閱讀的期待。其三,現(xiàn)代作家一般都有比較豐富的感情經歷和人生經歷,同其他同時代的人物特別是各界名人有過密切的交往與聯(lián)系,這些都為傳記家的寫作提供了廣闊的“平臺”,傳記家可以通過寫作“更好地展現(xiàn)歷史的橫斷面,把重要的歷史事件同作家的生平聯(lián)系和穿插起來,從傳主的生平中發(fā)現(xiàn)沖突、清理線索、找出故事、吸引讀者的興趣”27。其四,現(xiàn)代作家的創(chuàng)作本身也為其傳記書寫提供了現(xiàn)實的便利條件?,F(xiàn)代作家的創(chuàng)作大都公開出版、易于收集,而對作家作品的介紹和評論也可以成為作家傳記的重要內容。此外,現(xiàn)代作家還因時間上的“近距離”而具備親屬、后人、朋友、學生以及許多親歷者可以訪談、咨詢等諸多便利條件,這些當然也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現(xiàn)代作家傳記的寫作。“消費性”現(xiàn)當代作家傳記在傳主選擇中當然也會基于上述的考慮,只不過,其在實踐時是集中于某幾位作家且在具體書寫時往往傾向于傳主人生的某一點或某幾點?!跋M性傳記”不必為描繪傳主的一生付出太多努力,因而也就不再計較傳記能否作為文獻史料甚至一般性普及讀物的意義與價值。此時,傳記不再承擔人性的紀念、人生的示范以及認知的快樂等傳記功能;傳記不再是文學研究,也不是偉大人格震撼的結果,它只是一種模式、一個類型、一種復制,不需材料的搜集、整理、發(fā)掘,也不需要引文及出處的注釋。當然,這并不是說消費形態(tài)的傳記并不具備出版現(xiàn)象的意義?!跋M性傳記”本就是消費時代文學生產與消費的一種表征。它一面消費傳記本身的固有價值,一面為了維護傳記本身的基本形構,常常需要某些手段,如通過對“文學性”的片面追求,來實現(xiàn)傳記本身的通俗化與社會化,進而在將文本轉化為一種優(yōu)美的、近似詩意的文字符號的過程中,將增加傳記閱讀魅力的手段即“文學性”作為目的、本末倒置,割裂作家傳記應有的歷史評價與美學評價相統(tǒng)一的本質要求。endprint

        最后,從閱讀主體上說,消費形態(tài)的現(xiàn)當代作家傳記不會讓讀者深入了解傳主的一生,自然也不會帶來閱讀的滿足和人生的啟示。然而,在另一方面,消費形態(tài)傳記的出現(xiàn)在客觀上又深刻反映了這一時代廣大讀者的閱讀水平,與此同時,廣大讀者的閱讀趣味、獵奇欲又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消費形態(tài)傳記的產生。上述復雜而辯證的邏輯關系,最終提醒人們還應當將傳記生產過程中出版社等中間環(huán)節(jié)所包含的主體考慮在內。從近年來現(xiàn)當代傳記出版的具體情況可知,出版社的層次、利益追求等主客觀因素,同樣是決定傳記需要消費和如何消費的重要前提。將出版社和傳記多重主體的蛻變進行綜合考察后,近年來現(xiàn)當代傳記從生產到消費所要反思的課題也必然要進一步地深入下去。

        考察近年來現(xiàn)當代作家傳記出版的實際情況,引發(fā)了筆者對傳記文學倫理的思考?,F(xiàn)當代作家傳記是在20世紀80年代之后,隨著文學史研究和文藝思想的發(fā)展與進步而開始走向繁榮的。由于此時現(xiàn)代文學已經歷了長期的積淀、眾多現(xiàn)代作家已獲得了穩(wěn)定的歷史評價,所以,許多現(xiàn)代作家都因此擁有了多部長篇傳記出版、短篇傳記不計其數(shù)的“經歷”;部分起步于現(xiàn)代、成名于當代的作家也開始陸續(xù)進入傳記寫作的視野。至90年代,一批有代表性的、在學術界和讀者群中產生重要影響的現(xiàn)當代作家傳記的誕生,更是為現(xiàn)當代作家傳記的發(fā)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結合這些已有的、整體上獲得認可的傳記文本如“中國現(xiàn)代作家傳記叢書”“中國現(xiàn)代作家傳記評傳叢書”等,我們不難看到現(xiàn)當代作家傳記作為現(xiàn)代傳記寫作中的一個重要類型,不僅要自覺承擔傳記寫作應有的理想價值追求,還應當自覺追求傳記本身獨特的藝術個性。這些在當時共同遵守的寫作準則幾乎對于每個傳記寫作者都是不言自明的,因為傳記家們都知道唯其如此,自己筆下的作家傳記才能在可供一般讀者閱讀之外,具有較高的學術品位、重要的參考價值及至本身就構成了作家研究和文學史研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然而,從近年來消費形態(tài)現(xiàn)當代作家傳記迅速生產,已然超越學術型傳記的增長勢頭來看,傳記寫作和傳記研究有必要在回歸自身本質的過程中,探尋一種可以稱之為傳記倫理的問題。傳記倫理主要是一種針對傳記書寫主體即傳記家的行為約束力,是傳記書寫主體對自身文學創(chuàng)作道德感的外化。它通過傳記實踐活動彰顯,既不是一種文本意義上的道德說教,也不涉及傳記寫作者的個體道德;它是傳記寫作過程中觀念上共同遵守、行為上需要履行的原則,具有普泛的審美價值和理性價值;它是優(yōu)秀傳記文本產生的前提,又是評判前者的重要依據(jù)。由于傳記倫理是針對近年來現(xiàn)當代作家傳記的出版情況而提出的,所以,它在具有悠久歷史感、不斷歷史化的同時理當具有鮮明的時代性特征;它主要圍繞傳記的書寫主體展開,并以積極的、實踐的姿態(tài)間接指向并影響著傳記的閱讀主體和出版過程。

        在《自傳契約》一書中,法國自傳理論家勒熱納曾提出“真誠”與“真實”兩組概念,即“真誠性—相似性—精確性—信息”和“真實性—同一性—忠實性—意義。”“真誠性是一種保證和承諾,即‘契約,真實性是一個結果?!?8“真誠”與“真實”貫穿傳記寫作的準備階段和實踐階段,其實已涉及傳記倫理的某些重要方面。傳記家要態(tài)度真誠地、盡其所能地去掌握傳主直接或間接留下來的全部材料,同時還要密切關注相關論述提供的新的信息及思路。傳記家要真實地再現(xiàn)傳主的一生,要有敘述、發(fā)現(xiàn)、解釋、評價、揭露、辨?zhèn)蔚哪芰坝職?。不僅如此,傳記家還要對傳主一生進行合理的“安排”、發(fā)揮合理的想象,對于部分敘述加以合理的虛構,達到一種文本真實和閱讀真實。“通過給我們講述真實故事,把不重要的細節(jié)逐一篩選出去,將整篇作品加以規(guī)劃,使我們看到其概貌,傳記作家比任何詩人和小說家(除了最優(yōu)秀的以外)都更能激發(fā)人們的想象力。因為很少有詩人或小說家能承受‘告訴讀者真實故事的緊張壓力。但只要尊重事實,幾乎所有傳記作家都可以將諸多事實告訴我們,增加我們的積累。他可以告訴我們血肉豐滿的,具有創(chuàng)造性和啟發(fā)性的事實?!?9

        傳記倫理要求傳記家在傳記寫作過程中盡最大限度浸潤主體性,傳記家要深入理解自己的書寫對象,實現(xiàn)靈魂的對話與碰撞?,F(xiàn)當代作家傳記作為一個特殊而又獨立的傳記門類,除具備上述倫理意識外,還需在學養(yǎng)和才能上具備很高的素質。傳記家雖與作家傳記之傳主一樣,同被稱為作家,但他的知識結構和學識修養(yǎng)僅局限在歷史學方面是不夠的;作家傳記的寫作者要有敏銳的、藝術的感受力,能夠從傳主留下來的作品中發(fā)現(xiàn)常人所不能發(fā)現(xiàn)的內容,能夠破解作家與作品之間的對應甚至是自喻或隱喻的關系,能夠詳細掌握作家研究的歷史與最新動態(tài),能夠以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自己從事的寫作,能夠既準確、完整寫出傳主的一生,又能客觀、公正地評價傳主的文學成就和文學史地位。除此之外,作家傳記的寫作者還應具有高超的文學素養(yǎng),在傳記寫作中凸顯相應的文學性?!白非笪膶W性實質是傳記作者‘體裁意識自覺的一種表現(xiàn),即用文學性將作家傳記和一般學術著作、史料匯編區(qū)別開來,將作家傳記作為一種獨立的體裁建立起來?!瑫r,文學性也是作家的思想和作品社會化、通俗化的重要條件。通過文學的魅力將作家推向整個社會,或許也是作家傳記獨特的價值之一?!?0當然,作家傳記的文學性追求只是使傳記富于藝術魅力的手段,不應作為傳記的目的和內容過度強化。正如唐弢、馬良春等現(xiàn)代文學研究的前輩在強調作家傳記文學性的同時,指出不能因此把作家傳記寫成傳記小說一樣31,華而不實、片面追求文字的美感,已成為近年來消費形態(tài)作家傳記用以掩蓋傳記真實性匱乏的重要方式與重要表征,值得研究者注意與反思。

        傳記倫理在客觀上確實決定了“只有優(yōu)秀的文學研究者才能寫出成功的作家傳記”32的結論。優(yōu)秀的文學研究者熟悉掌握傳主資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著多年的研究經驗和寫作經驗,能夠掌握作家傳主的最新研究動態(tài),進而實現(xiàn)作家傳記寫作過程中德、才、學、識的辯證綜合,自是現(xiàn)當代作家傳記寫作者的最佳人選。除此之外,與傳主旨趣相近、靈魂相通的作家和與作家傳主有著多年交往的朋友以及傳主的后人,也會寫出成功或是有特色的傳記作品,這是因為他們或是在理解力、洞察力,或是在史料、與傳主相關的見聞等方面占有“天然的優(yōu)勢”。傳記倫理與傳記書寫主體之間互為因果的關系,再次印證作家傳記絕非是低人一等的創(chuàng)作。任何一本優(yōu)秀的傳記都是文學和歷史的統(tǒng)一,有自己獨立存在和流傳下去的合理性與必要性。在此前提下,我們所言及的傳記倫理其實已經觸及傳記的本質和范疇歸屬等層面上的問題,一部傳記究竟有無價值也與其是否具有傳記倫理有關。endprint

        當然,傳記倫理作為一個實踐性的課題,同樣也有自身的現(xiàn)實語境及限度和難度。結合近年來現(xiàn)當代作家傳記出版的實際情況,我們可以看到傳記倫理在具體實現(xiàn)過程中常常處于“斷裂”與“分層”的狀態(tài):對于那些消費形態(tài)的傳記文本,人們其實很難從出版社的環(huán)節(jié)上去實現(xiàn)生產與傳播意義上的傳記倫理,同樣也很難讓讀者去普遍接受一種閱讀意義上的傳記倫理。究竟是選擇“暢銷書”還是“長銷書”?這個長期的、涉及不斷提高傳記生產者、出版者和讀者自身素質的問題,一直包含著復雜的歷史內容。傳記倫理的彰顯雖在時間上按照寫作、出版、閱讀的邏輯順序,但實際上,只有從生產到消費都呈現(xiàn)出一種道德倫理意識,傳記倫理才算完整地實現(xiàn)。因此,傳記倫理貫穿于傳記生產與消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并需要各環(huán)節(jié)的共同作用才能抵達自己理想的狀態(tài)。為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在不斷提高寫作者、出版者和讀者自身素質的同時,只有實現(xiàn)傳記從生產到消費過程中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自律,認清這個時代作家傳記的基本構成方式并不斷重新定位傳記的層次,我們才能找到傳記倫理與當下傳記結合的理性形態(tài),進而在正確看待當前傳記生產與消費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接近傳記倫理本身。

        【注釋】

        ①文匯出版社在2011年8月推出流云的《花開綿密的人間四月天:林徽因文傳》之后,又以同一種裝幀風格相繼推出了周鵬程的《煙花綻出的急景流年:徐志摩詩傳》,2012年2月版;陳又的《寂寞煙云的絕世風華:陸小曼情傳》,2012年4月版;謝國琴的《金粉世家里的啼笑因緣:張恨水文傳》,2012年7月版;周漢的《春風沉醉里的翰墨春秋:郁達夫文傳》,2012年8月版;陳韻鸚的《底影青灰的遺世浮歡:張愛玲文傳》,2013年4月版;吳偉靜的《呼蘭河畔的蕭蕭落紅:蕭紅文傳》,2013年4月版,共9種。這些傳記雖未命名為何種叢書,但就整體情況來看,符合系列叢書的特點。

        ②“白落梅經典散文系列”,中國華僑出版社陸續(xù)出版,計有7種,著者均為白落梅。與本文相關的作家傳記有《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林徽因傳》,2011年9月版;《因為懂得 所以慈悲——張愛玲的傾城往事》,2012年2月版。

        ③“風花雪月是民國”書系,中國華僑出版社2013年2月版,計有4種,著者均為夏墨。與本文相關的作家傳記有《最癡張愛玲傳》《最暖林徽因傳》。

        ④“傾城才女系列”(這里指現(xiàn)當代作家方向),北京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13年5月版,共6種,著者均為朱丹紅。與本文相關的作家傳記有《顛沛時光浮生夢:丁玲》《亂世風華愛成殤:蕭紅》《夢里花落惜別離:三毛》《傾世傾情半生緣:張愛玲》《寂寞花凋青顏改:陸小曼》以及邵麗坤、朱丹紅合著的《一念花開鎖清思:林徽因》。

        ⑤“煙雨·民國·書系”,石油工業(yè)出版社,2013年陸續(xù)出版,計有5種,著者均為朱云喬,屬于多傳主、關系式的傳記。與本文相關的作家傳記有《情暖三生:梁思成與林徽因的愛情往事》,2013年9月版;《黃金時代:蕭紅與蕭軍的亂世情緣》,2014年5月版;《翡冷翠的夜:當徐志摩遇見陸小曼》,2014年5月版。

        ⑥“民國·沉香女人系列”,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5年3月版,共6種,與本文相關的作家傳記有歐陽娟的《婉轉的鋒利——林徽因傳》、范雅的《她的世俗與高貴——張愛玲傳》、孫雯的《我貪戀這泥淖里的溫暖——蕭紅傳》。

        ⑦“輕傳記”叢書,現(xiàn)代出版社,2014年陸續(xù)出版,共6種,著者多為李清秋。與本文相關的作家傳記有李清秋的《蕭紅:愛與漂泊》,2014年10月版;李清秋的《夢中的橄欖樹:三毛傳》,2015年2月版;李清秋的《在孤獨中吟唱傳奇——張愛玲傳》,2015年5月版;胡可哉的《你是愛,是暖,是希望:林徽因傳》,2015年5月版。

        ⑧“多情詩者”書系,中國紡織出版社2015年5月版,共4種。與本文相關的作家傳記有吳韻汐的《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徐志摩詩傳》;吳韻汐的《天空一無所有為何給我安慰:海子詩傳》。

        ⑨“詩意傳奇書系”,石油工業(yè)出版社2015年7月版,共3種。與本文相關的作家傳記有夏墨的《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徐志摩詩傳》;夏墨的《我的世界,春暖花開:海子詩傳》;李清秋的《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顧城詩傳》。

        ⑩1618溫儒敏:《圖本中國現(xiàn)當代作家傳·總序》,見易竹賢、陳國恩:《圖本胡適傳》,1—3、2、2頁,長春出版社2011年版。

        11“中國現(xiàn)代作家傳記叢書”,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于80年代開始陸續(xù)出版,截止至2001年韓石山的《徐志摩傳》為止,共計出版魯迅、趙樹理、冰心、郭沫若、曹禺、沈從文、沙汀、周作人、孫犁、朱自清、丁玲、鄭振鐸、巴金、田漢、胡風、夏衍、艾青、林語堂、王統(tǒng)照、張愛玲、蕭紅、徐志摩的傳記20種。

        12該叢書雖名為“中國現(xiàn)代文化名人評傳叢書”,但就傳主選擇情況來看,都可視為現(xiàn)代作家。且此叢書是“教育部南京大學新文研究中心醞釀多年的一個課題計劃”,從寫作者的經歷、構成來看,也會選擇現(xiàn)代作家為主要寫作對象。故此,可作為“現(xiàn)代作家評傳叢書”看待。

        131719叢書編委會:《中國現(xiàn)代文化名人評傳叢書·總序》,見賀仲明:《何其芳評傳》,1—4、4、4頁,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14“中國現(xiàn)代作家傳記評傳叢書”,重慶出版社于1993年開始分四輯陸續(xù)出版,截止至2000年陸耀東的《徐志摩評傳》為止,共計出版現(xiàn)代作家評傳30種。

        15比如,在美國學者金介甫所著的《沈從文傳》之“譯后記”中,該書譯者符家欽就曾結合此書出版經歷指出“近年”出版界面臨著“訂數(shù)大為滑坡,學術作品更無人問津”,自己的譯書屢遭出版社拒絕的尷尬局面。384頁,時事出版社1990年版。這種情況較為真實地反映了90年代以來出版界的現(xiàn)狀和生態(tài)。

        20指此三部傳記,在封底的“強勢媒體 聯(lián)袂推薦”欄目中都包括“網易讀書”“騰訊讀書”“搜狐讀書”“天涯文學”“豆瓣讀書”和“翰林文軒”六種媒體,其中,朱云喬版將“翰林文軒”置于“選題策劃”位置。此外,三部傳記在封底記錄的“投稿郵箱”:hanlinwx@sina.com 也基本反映其策劃者的一致性。

        21“傳記加傳主作品集”,可列舉署名“王臣作品”的《喜歡你是寂靜的:林徽因傳》隨書附贈《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林徽因經典作品集》,湖南文藝出版社2012年版;署名“王臣作品”的《愿此生歲月靜好:張愛玲傳》并隨書附贈《因為懂得,所以慈悲——“看張”經典作品集》,東方出版社2015年版。在定價銷售過程中,兩本書是合在一起的。以上是將兩本書合在一起定價銷售的?!皞饔浳募觽饔洝笨闪信e《你是愛,是暖,是希望:林徽因文集·林徽因傳》,該書顧名思義,分兩部分,作者署名“林徽因 姜雯漪”,中國華僑出版社2014年版?!皟蓚€傳主合集”可舉夏墨的《我的顧城,我的海子》,該書前半部可作為“顧城傳”,后半部分可作為“海子傳”,中國華僑出版社2014年版。

        22[法]讓·波德里亞:《消費社會》,劉成富、全志鋼譯,13頁,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23242527楊正潤:《現(xiàn)代傳記學》,144、147、145—146、265頁,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263032董炳月:《從幾部現(xiàn)代作家傳記談“作家傳記”觀念》,載《文學評論》1992年1期。

        28楊國政:《〈自傳契約〉代譯序》,見[法]菲利浦·勒熱納:《自傳契約》,14—15頁,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

        29[英]弗吉尼亞·伍爾芙:《傳記文學的藝術》,《伍爾芙隨筆全集》“第三卷”,1335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版。

        31《傳記文學的科學性和文學性——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召開現(xiàn)代作家傳記作者座談會》,載《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1984年2期。

        (張立群,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博士后流動站,遼寧大學文學院。本文系教育部規(guī)劃基金項目“現(xiàn)當代詩人傳記的史料問題研究”階段性成果編號:16YJA751032)endprint

        猜你喜歡
        評傳傳記叢書
        梅蘭芳評傳
        戲曲研究(2022年1期)2022-08-26 09:05:34
        轉世的桃花(評傳)
        作品(2021年12期)2021-12-21 02:48:11
        《林非評傳》序
        神劍(2021年3期)2021-08-14 02:30:06
        張庚評傳
        戲曲研究(2021年4期)2021-06-05 07:08:52
        “人梯書庫”叢書
        少年漫畫(藝術創(chuàng)想)(2020年4期)2020-07-28 15:43:36
        讀友·少年文學(清雅版)(2020年1期)2020-03-23 06:18:14
        從后現(xiàn)代主義傳記戲劇到元傳記:重讀《戲謔》與《歇斯底里》中的荒誕性
        傳記必須回歸史學
        傳記書坊
        傳記文學(2019年3期)2019-03-16 05:14:14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剧情| 丰满人妻中文字幕乱码| 精品国产3p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观看视频 | 欧美高清视频手机在在线| 亚洲另类欧美综合久久图片区|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 国产一区三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欧洲乱码伦视频免费|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 4hu四虎永久在线观看| 四虎精品成人免费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熟妇人妻18|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视色| 国产深夜男女无套内射| 欧美韩日亚洲影视在线视频| 国产麻豆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久久精品国产福利亚洲av| 欧洲美女黑人粗性暴交视频| 真人与拘做受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老熟女久久| av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99精品久久免费| 亚洲男人天堂| 国产三级黄色片子看曰逼大片|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性色|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乱xxⅹxx国语对白|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高清|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小向美奈子|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广东少妇大战黑人34厘米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色区丝瓜| 女同同志熟女人妻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 天天干夜夜躁| 久久人妻少妇嫩草av蜜桃 | 人妻 日韩精品 中文字幕|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系列| 国产精品人伦一区二区三| 日本老熟妇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