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廷階
個案研讀·傅天琳
對孩子的愛就是最美詩篇 [外五章]
——傅天琳《夢話》一詩是愛的旋律
賴廷階
美好的夢話就是詩歌,夢話是另外一個世界在我們?nèi)松砩系淖8?,當然,要是來自光明的夢話。孩子的夢話非常重要,它說出了在睡眠的時候的可愛,是甜蜜語言的舞蹈。
孩子一般都得到了神的祝福,是神最喜悅的人,因為孩子還是接近于潔凈的,還沒走入成人社會,還沒有走入旋渦。
孩子睡覺的時候,媽媽爸爸一般都會看顧,另外,上帝也會看顧這些孩子的睡眠,平安的睡眠乃是神的賜予,而好的夢話打開了光明的窗口。
我們也知道,有時候,孩子也會做噩夢,那個時候,是魔鬼、邪惡的靈侵犯了孩子的睡眠,因為孩子實在是太可愛了,魔鬼也想霸占他們,就是毀掉孩子的睡眠,甚至毀滅孩子。
讓孩子的睡眠平安,爸爸媽媽與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都愿意守候孩子的睡眠。為什么大家都愿意守候孩子的睡眠?經(jīng)驗與人的感覺都知道,孩子還比較弱,有人看護的話,孩子睡眠不會受到驚嚇而睡眠平安。
傅天琳《夢話》這一首詩歌,就是專門寫孩子的夢話與母愛。開始就寫道——
“你睡著了你不知道
媽媽坐在身旁守候你的夢話”
孩子的睡眠,守護得最多的,當然是媽媽,媽媽對孩子付出了無數(shù)心血。其實,媽媽也只是生命的緣分,比媽媽更加看護孩子的,是生命的創(chuàng)造主,也就是生命的本身,神時時刻刻都在看護孩子,是對孩子最愛的祝福,因為神就是愛,這才是生命的本質(zhì)。
媽媽料理孩子的全部,也要整理孩子的夢話,孩子的夢話有一本夢話字典,夢話字典的插圖就是愛,就是微笑。
作為媽媽的愛,只是生命的安排,是生命的授意。媽媽守護孩子的睡眠,這是一種細微的愛,但是,說明了母愛的重要性。
“媽媽小時候也講夢話
但媽媽講夢話時身旁沒有媽媽”
這位媽媽對比自己的童年,與自己孩子的童年呼應,那個時候,這位媽媽的媽媽已經(jīng)不在塵世,這是這位現(xiàn)在做母親的媽媽的童年形成的人生遺憾。
任何孩子小時候都會講夢話,大多數(shù)孩子還會說白日夢的夢話,純潔的愛要引導與看護孩子,呵護孩子,讓孩子說正能量的夢話。
守護孩子的夢與睡眠,需要母愛陽光的力量,母愛看似溫柔,實際上具有剛強的一面,母愛要打退魔鬼對孩子睡眠的騷擾,打退邪靈對孩子夢境的進攻。
“你在夢中呼喚我呼喚我
孩子你是要我和你一起到公園去”
很多時候,孩子的夢話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延續(xù),是對白天生活、日常生活中還沒有完成的美好生活的完善。
孩子的要求一般都是要求快樂,要求開心,要求純潔的天真,這就是孩子的可貴之處。孩子離不開父母,父母是孩子成長的左膀右臂。
孩子作為成長的樹苗,需要父母的愛護,需要父母作為辛勤的園丁,這也是父母的職責。
“我守候你從滑梯一次次摔下
一次次摔下你一次次長高”
現(xiàn)在,在城市中長大的孩子,實際上童年受到了城市的限制,城市讓孩子失去了很多天然的美好,人為的城市割裂了孩子與自然的聯(lián)系。
城市孩子在公園里玩得多,童年就是那些規(guī)定性的游戲,很多孩子都是在這樣設計出來的流程中長大,都在規(guī)定的游戲中長大。
母愛不是溺愛,這位母親就知道,要看著自己的孩子在摔倒之后自己站起來成長,母愛要讓孩子有獨立精神。
“如果有一天你夢中不再呼喚媽媽
而呼喚一個陌生的年輕的名字
那是媽媽的期待媽媽的期待”
孩子在成長,孩子長大了,就會具有偉大的青春力量,成長之后,青春就會有愛情,在睡眠之中,呼喚夢中姑娘或者是夢中白馬王子的名字,那么,就是人生的另外一種風景。
人總是要長大的,自己的孩子也是這樣。孩子長大了,媽媽也就老了,這是媽媽的開心,也是媽媽的憂傷。
很多媽媽都希望孩子不長大,當然,這只是一瞬間的想法而已。
“媽媽的期待是驚喜和憂傷”
當孩子進入偉大的青春,進入愛情,又會發(fā)現(xiàn)人生一個偉大的美好。其實,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是偉大與美好的。
媽媽看到孩子成長,是愉快的,只要是安全地成長,經(jīng)得起風雨,有夢想,有未來,有祝福。
傅天琳《夢話》一詩是獻給孩子成長的祝福詩篇,是一種明亮的真實的母愛。這樣的詩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具有童年的正能量。
從夢話的角度來寫對孩子的愛,這樣的詩歌角度是很好的,從這個視角看到了母愛,看到了孩子的成長。人在成長的道路上,有很多風景。其中,我們要看到,來自母愛的力量對孩子成長的影響。父母對孩子的愛,不是溺愛,是看顧,而不是包辦;是呵護,而不是代替;是鼓勵孩子的獨立精神、自由精神,而不是偏見教育。只有如此,孩子進入青春,成長起來,才是生命本身所需要的成長,是一種堅持的成長。健康的成長來自兒童健康的夢想,而這樣健康的夢想與父母的愛是十分有關聯(lián)的。
附:夢 話
傅天琳
你睡著了你不知道
媽媽坐在身旁守候你的夢話
媽媽小時候也講夢話
但媽媽講夢話時身旁沒有媽媽
你在夢中呼喚我呼喚我
孩子你是要我和你一起到公園去
我守候你從滑梯一次次摔下
一次次摔下你一次次長高
如果有一天你夢中不再呼喚媽媽
而呼喚一個陌生的年輕的名字
那是媽媽的期待媽媽的期待
媽媽的期待是驚喜和憂傷
人遇到困難的時候怎么辦?人在生命的時間不多了的時候,怎么辦?這就需要人有一種堅定的力量,這種堅定的力量只能是信仰的力量,而且,是要正確的信仰的力量。
正確的信仰是對真理的信仰,是對光明的信仰,具體地說,是對生命拯救的信仰,也就是對戰(zhàn)勝魔鬼力量的全面肯定。
無論出于什么寒冬的局面,無論是到了什么嚴酷的環(huán)境之下,人只要有信仰的能量,就能把問題解決,因為正能量的信仰就是讓人度過寒冬的智慧。
傅天琳《十二月的枯葵》這一首詩歌,就寫到了十二月的一地枯葵,而想象力讓它充滿生機勃勃,就戰(zhàn)勝了毀滅揮著消失的嚴酷。
這首詩開始這樣寫道——
“十二月以一地枯葵
贈我以想象”
十二月,在歲月之中,在一年之中,都是結束了,都是殘酷的時候,都是寒冷的時候,這里集中突出的就是在一年歲月結尾的時候,在這個大背景下,關鍵詞“枯葵”出現(xiàn),它當然沒有紅花綠葉,果實也被收割了,正被人們享受。
嚴酷的時候,一種沙漠般的植物,就用想象力來把它變?yōu)樯鷻C勃勃的紅花綠葉,這樣去想,無論什么壞透了的時候,對人、對自己都是積極的。
好的心態(tài),就是壞情況的敵人。有了好心態(tài),就能戰(zhàn)勝嚴酷的冬天。同時,想象力的重要性也是好心態(tài)的助手。
“想象一片喧鬧的海
蜂蝶們?nèi)绾巫砗鹾鯐灪鹾?/p>
追逐于波濤之巔”
向日葵在豐收之后,就只剩下枯干的軀干了。向日葵在生機勃勃的時候,人都十分喜歡,金黃的花瓣,圓盤的果實,都是令人喜愛。
現(xiàn)在,要面對的就是枯干的向日葵,已經(jīng)卸下豐收,已經(jīng)卸下一切美好。然而,在積極的人這里看來,就算只剩下枯干的向日葵稈稈,也是積極美好的,因為感恩的心,因為想象力,可以讓干枯的向日葵重新恢復活力。
金黃的向日葵海洋,那真是一大風景,在夏天的時候,我們看到這樣的風景,都會很高興。而現(xiàn)在,是在夏天的反義詞冬天的日子里,在枯干的向日葵稈稈身上,想象這些美好的風景,這是白日夢,也是好心態(tài)。
“想象一場巨大的金色圍剿
如何被時間一點一滴地
突破!”
金色向日葵就像人的青春黃金年代,是一個黃金的海洋,充滿了神奇的魅力,當然,任何人都頂不住時間。
人的青春年華是寶貴的,也是容易流失的,會被時間帶走。時間要帶走人生,人擋不住。
要讓生命獲得永恒,就要有真理的力量。只有造物主才能讓生命永恒,那么要跟隨神,才能得到神的拯救,讓人的生命超越塵世的時間超越死亡,進入永恒。
“如今十二月的枯葵
墜落在我斑白的兩鬢里”
我們看到黃金一樣的夕陽,成為一個人黃昏的晚年,在黑暗來臨之前,還是那么美好,讓人覺得生命的偉大。
誰都想讓自己的人生,具有生命永恒的偉大,尤其在晚年的時候,人越來越想這樣。其實造物主一直在等待任何一個人與他牽手。
與神牽手的人,信仰永恒生命的人,敬畏真理,就是讓自己進入了十字架上的永恒救贖,就可以獲得戰(zhàn)勝死亡的力量。
“想象墜落時的聲音
一定比思緒更輕。大地靜穆
清空曾經(jīng)的滿滿的充盈
一切又將重新開始”
對生命強烈的渴望,讓人都追求生命的永恒,而永恒的生命就掌握在上帝手里。人是可以獲得上帝的力量的,人獲得了上帝的愛,就是獲得了一種巨大的恩典。
神就是愛,只有神的愛才能讓人獲得死亡之后的復活??葜突?,每年春天都復活,這是造物主設計的能力。
人在死后開始新的生活,重新開始,進入了天堂,但更多的人是下地獄。
“十二月的枯葵
你無邊的銹色令我著迷”
枯干的向日葵,顏色就像生銹的鐵一樣,類似于黃昏暗淡的陽光金黃,當然,這種顏色讓人記住了黃金的熱烈,讓人記住了陽光的熱烈。
陽光是令人喜歡的,因為它就代表了神,神就是光。光是讓人敬拜的,光塑造了我們的生命。
傅天琳的《十二月的枯葵》這一首詩歌給人最深刻的隱含意義,那就是人要活得精彩,活得精彩最偉大之處就是戰(zhàn)勝死亡。
附:十二月的枯葵
傅天琳
十二月以一地枯葵
贈我以想象
想象一片喧鬧的海
蜂蝶們?nèi)绾巫砗鹾鯐灪鹾?/p>
追逐于波濤之巔
想象一場巨大的金色圍剿
如何被時間一點一滴地
突破!如今十二月的枯葵
墜落在我斑白的兩鬢里
想象墜落時的聲音
一定比思緒更輕。大地靜穆
清空曾經(jīng)的滿滿的充盈
一切又將重新開始
十二月的枯葵
你無邊的銹色令我著迷
獲得新生命是這個世界活著的人們的普遍的渴望,誰都希望獲得比現(xiàn)在更好的生命,誰都希望自己一直活下去。在這世上,我們看到,人從小長大,一直到老,都是單向型,都是河流一樣,那么,到了人生的最后階段,一般地說,就是到了老年的時候,都會面對死亡。其實,人生的任何一個階段,都會面對死亡。
死亡與新生時時刻刻出現(xiàn)在人生道路上,尤其是出現(xiàn)在生死關頭。新生是對死亡的戰(zhàn)勝,是對過去的戰(zhàn)勝。在時間的流程里面,新生才是喜悅,也是生命的存在。
一個人到了老了的時候,如何面對死亡?如何在年邁的時候讓生命質(zhì)量更好?這就需要精神的力量,唯有靈魂光明,才能面對死亡。
傅天琳《柑橘花開》這一首詩歌,用詩人的人生經(jīng)歷與柑橘的開花交融,來說明如何讓晚年充滿生命的意義。
這首詩開始寫道——
“曾經(jīng)給過我一千只蝴蝶
一千片葉子,一千畝春天的
柑橘樹,你把花朵和波濤
都同時刻寫在我的履歷表上了”
詩人曾經(jīng)是果園里面的一名工人,她在果園勞動,稱為“果園詩人”,這名詩人的人生經(jīng)歷與她自己的詩歌寫作,有很大的關系。
這一節(jié)詩歌,就是這樣的交代:詩人的人生與勞作都在果園里展開了很多年的時光。人生在花朵中盛開,這也是一種快樂,雖然這樣的快樂是辛苦的。
很多詩意在當時經(jīng)歷的時候很辛苦,但是在回憶的時候會成為人生的財富。
“這燦爛的白,同時兼具
陽光和冰雪品質(zhì)的白”
柑橘的鮮花是白色的鮮花,柑橘的鮮花那種生機勃勃的香氣,十分迷人。這樣大自然的杰作,給人帶來安慰,給人帶來美麗。
柑橘的鮮花在春天具有冰雪的氣質(zhì)與魅力,這是一種獨特的力量,因為高貴所在,因為造物主賦予的不同凡響的美好。
詩人熱愛自己的果園,詩人熱愛自己種植的果樹的鮮花,因為這些鮮花會帶來果實,在過程里面,鮮花是璀璨的。
“你是陰霾天氣里唯一照亮我的燈盞”
人生在陰暗的歷史時期,有很多不好的煩惱,這些煩惱讓人喘不過氣來,讓人不快樂,讓人郁悶。
在心情不好的時候,鮮花是一種慰藉,鮮花對人是一種鼓勵,鮮花是一種正能量的朋友。
鮮花成為燈盞,照亮人生路上的坎坷;鮮花照亮人的內(nèi)心,讓人克服阻力,讓人克服黑暗。
“一匹懷舊老馬,四蹄醉臥于草叢
鼻子一聞便聞到了青春”
人在老年的時候,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會時常成為一種回憶,回憶有懷舊的情感,懷舊的情感就讓人感慨萬千。
人在懷舊的時候,人就老了;人在懷舊的時候,就會在過去的時光里流連忘返,讓自己回到過去的時候。
回憶的鼻子聞到了青春的氣息,原來在果園里勞動的青春汗水,現(xiàn)在只能是回憶,也是一種欣慰。美好的人生要無愧生命,就要有真正的生命意義才能讓回憶覺得人生沒有被浪費。
“別說芬芳的時代早已過去
就是落葉一筐,灰燼一堆”
自己的青春時代是沒有浪費的,雖然已經(jīng)過去了,但是它的價值依舊在,成為人生的寶貴財富,讓回憶都成為一種偉大的力量。
過去了的人生之所以有積極的價值,是因為它沒有年華虛度,當過去的經(jīng)歷成為正能量,越到后來,就越能鼓勵自己。
要讓過去的時光成為正能量,就要在經(jīng)歷的時候,好好珍惜,要好好熱愛自己的人生,去積極進取,有正確的人生信仰,無論什么時候都要追求與敬畏真理。
“我蒼老的軀干
依然能從這樣的花香里
抽出幾節(jié)新枝”
人在晚年的時候,很多時候,依靠人生在過去的經(jīng)歷作為一種精神支柱,成為一種自我?guī)椭?。實際上,要無愧自己的人生,就要無論什么時候都有積極的努力,不虛度光陰。
讓人生不虛度光陰,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要建立積極的信仰,要建立正能量的信仰,讓自己信仰真理。
唯獨真理能夠讓人戰(zhàn)勝死亡,讓人在死亡之后獲得新生,人獲得永生才是真正的生命意義。
傅天琳《柑橘花開》這一首詩歌,讓人從其中感受到了一個重大的主題:如何在人生的歷程里面獲得戰(zhàn)勝死亡的力量?那么,唯一的答案就是信仰真理才能獲得這樣的力量。
附:柑橘花開
傅天琳
曾經(jīng)給過我一千只蝴蝶
一千片葉子,一千畝春天的
柑橘樹,你把花朵和波濤
都同時刻寫在我的履歷表上了
這燦爛的白,同時兼具
陽光和冰雪品質(zhì)的白
你是陰霾天氣里唯一照亮我的燈盞
一匹懷舊老馬,四蹄醉臥于草叢
鼻子一聞便聞到了青春
別說芬芳的時代早已過去
就是落葉一筐,灰燼一堆
我蒼老的軀干
依然能從這樣的花香里
抽出幾節(jié)新枝
我們都喜歡甜蜜的事物,甜蜜與美好、幸福的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給予甜蜜的只有造物主,世界上那些好吃的東西、明亮的東西,都是造物主創(chuàng)造出來的。
人不珍惜自然,到了現(xiàn)在,瘋狂掠奪、摧毀自然已經(jīng)是家常便飯,只顧眼前自己的享受,根本不敬畏自然生態(tài),人失去了敬畏之心,身上就有越來越多的魔鬼性發(fā)作,在毀滅這個世界,也在毀滅自身。
人悖逆生命的創(chuàng)造者,人背離真理,導致人離開真正的生命,真正的生命沒有生死,只有永生的幸福。
自古以來,漢語詩歌里面,一些詩歌對于蜜蜂的描寫,都很到位。而現(xiàn)代詩歌對于蜜蜂的描寫,有特色的,傅天琳的《一碗蜂蜜》就是這樣的例子。
這首詩這樣寫道——
“一碗蜂蜜擺在面前
吃吧!尊貴的客人,就這樣吃吧”
蜂蜜好吃,來得不容易。把最好的食物拿來招待客人,友誼與修養(yǎng)、對客人的尊敬可見一斑。好客的熱情會感染客人,客人會同樣地尊敬主人。
這一碗蜂蜜,全都是一份淳樸的心,全都是真正的情感。塵世最為感人的,莫過于奉獻,把自己豐收里面的最為甜蜜的部分,毫不猶豫地奉獻出來,這就是奉獻,這就是無私。
對人好,就是胸懷寬廣;對人善良,就是善良;對人奉獻,就是愛。
“這不是常見的蜂蜜
這是一幢琥珀色樓房
從六角形通道流出的,是醇厚
飽滿、甜得有些刺喉的原生態(tài)山歌”
蜂蜜是蜜蜂招待大自然的客人的,它們把人作為客人,但是人卻沒有尊重蜜蜂,人吃了它們的蜂蜜,卻對它們不客氣,不尊重它們的勞動,不尊重它們的生命,不尊重它們的家園。
一方面,產(chǎn)蜜的蜂巢是一個美好的建筑;一方面,自然山區(qū)里面的房子就是養(yǎng)蜂人的住所。人與自然和諧,在一個局部的自然空間里面,人依靠自然獲得舒服的好生活,自然包括蜜蜂在內(nèi)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都給予人好的食物等生存條件。
人尊重自然,自然就會一如既往地對人友好,自然按照造物主的意愿來養(yǎng)人。蜜蜂的蜂巢是上帝給它們的小窩,它們在自己的家里釀蜜,把最好的勞動成果給了蜂王,也給了人。
“它多像眼前這座小屋
一戶普通山民的小屋
樸素、明亮、溫暖”
我們看到這一首詩的前面的鋪墊,都是為了這一首詩歌后面的書寫。動物在大自然里面,上帝給予了它們生存權,給予了它們棲息。
同樣,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人人都有生存權,人人都有上帝賦予的生命權,人人生而自由,人人都有平等獲得生存資料的權利。
普通人自己的住所,受到上帝的保護,普通人自己擁有財產(chǎn)權,人們在自己的家園里生存,受到上帝的祝福。
“格?;ń鸨K花一路開到門前
一群蜜蜂口含琴弦
圍著大土碗嗡嗡嗡地飛”
上帝對人的祝福,用整個自然的力量來祝福,用整個愛來祝福,自然里的花花草草、一草一木,都是對人生存的祝福;自然里的小動物、大動物,都是自然的組成部分,它們也是受到造物主的委托,對人的生存給予祝福。
自然里的住戶,與自然和諧在一起,不對自然造成傷害,不污染自然,自然當然愿意與這樣的人家在一起,人與自然都感到開心。
鮮花與蜜蜂都喜歡有愛心的人的住所,它們的心能夠感受到人到底有沒有愛。
“這是一群有情有義的蜜蜂啊
它們是懷念故土
它們是來看望被拆卸的房屋”
就是這樣和善的住所,就是人在自然里面求得生存的住所,被暴力拆除,就連大自然里面勤勞的小蜜蜂,也知道來看望被拆掉的無辜者的房子。
大自然被暴力與欲望拆毀,人的住所也被暴力與欲望拆毀,這都是一只小蜜蜂見證了的。
傅天琳的《一碗蜂蜜》是一首很巧妙的詩歌,用十分巧妙的角度,寫到了拆遷、拆毀的悲劇,獨具匠心,以小見大,聲東擊西,是詩歌的智慧。
附:一碗蜂蜜
傅天琳
一碗蜂蜜擺在面前
吃吧!尊貴的客人,就這樣吃吧
這不是常見的蜂蜜
這是一幢琥珀色樓房
從六角形通道流出的,是醇厚
飽滿、甜得有些刺喉的原生態(tài)山歌
它多像眼前這座小屋
一戶普通山民的小屋
樸素、明亮、溫暖
格?;ń鸨K花一路開到門前
一群蜜蜂口含琴弦
圍著大土碗嗡嗡嗡地飛
這是一群有情有義的蜜蜂啊
它們是懷念故土
它們是來看望被拆卸的房屋
說到熊貓,人們一下子就會意識到它就是國寶,因為在這個國度,在這個世界,熊貓已經(jīng)十分罕見,數(shù)量稀少。很多藝術作品都用它來塑造精神世界,創(chuàng)造精神表達。然而,這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造物主創(chuàng)造的,唯有造物主本身,才是精神世界的全部,而萬物身上看到的,只是被造物的部分生命力量與精神存在。
熊貓是生命的一個物種,已經(jīng)瀕臨毀滅,肯定會毀滅,這種物種的毀滅,都是因為人類的墮落造成的。萬物因為人的墮落而蒙羞、痛苦、毀滅,熊貓也不例外。
寫熊貓的詩歌真還少見,因為常見的按照漢語詩歌的習慣寫的那些詠物詩,只是寫司空見慣的事物。
傅天琳《一只熊貓》就寫出了作者的一種思考,這首詩歌雖然是按照漢語的思考來寫的,但還是有自己的特色。
這首詩開始就具有中國特色——
“它只顧著吃竹子
吃了一根又一根
日光堆積已沒過膝蓋”
雖然是寫熊貓,其實寫到了人,因為熊貓殘存在這個漢語吃的大國,熊貓吃竹子,就是饕餮,這與漢語人大吃、特吃、狂吃的本質(zhì)沒有一點點區(qū)別,只有本質(zhì)的相同。
只要有吃的,就是幸福,這是熊貓的行為,也是中國人的行為。吃幾乎成為一切,成為生命的存在。
饕餮成為瘋狂,時間里,吃成為一切,其實很殘酷,也沒有生命的本質(zhì)。難怪熊貓會吃得毀滅。
“一分鐘一分鐘已嚼成細渣
它還在吃還在吃,旁若無人”
把自己的全部時間都用來吃,只要有吃的,每一秒時間都會用來吃,這就是吃的可怕,這就是吃帶來的毀滅。
狂熱地喜歡吃,就拒絕了其他寶貴的內(nèi)容,拒絕了真理的話語。人一旦被吃的欲望控制,那就被毀滅的欲望控制,這就是魔鬼的行為。
吃,就不顧一切,享受不會敬畏生命的本質(zhì),也不接受監(jiān)督。
“輕輕靠著這個上午蔥綠的肩
它好像活在時間之外霧霾之外
一切紛爭之外?!?/p>
時間,成為一個新穎的比喻,時間的肩膀成為熊貓的依靠,其實,這都只是暫時的,一切時間都要流失。
只要有吃的,就不管一切了,就貪婪地吃,不管是不是自然環(huán)境遭到了惡化,不管霧霾等人為破壞如何解決??傊谐?,就了不起;有吃,就有一切。
如此看來,無神論世界,吃是最大的事情,就像中國人見面的打招呼:吃了嗎?這多可怕,把吃作為生命的核心,其實,神的話語才是生命的核心。
“一只熊貓眼中
有吃不完的竹子就叫小康
有爬不完的樹就叫生態(tài)
憨憨的笨笨的就是智慧”
簡單、樸素,是一種生活境界,也是一種追求。然而,這樣的追求并不是終極追求,終極追求就是戰(zhàn)勝死亡,回到真理的懷抱。
我們看到貪吃的熊貓有很多可愛的地方,中國人也有很多可愛的地方,這都是生命的創(chuàng)造者給予被創(chuàng)造者的美好的地方,雖然這些被造物自甘墮落,但是,被造物保留有造物主給予的真善美的恩典。
悖逆造物主,就會自立世界,但這都是靠不住的??康米〉闹挥姓胬肀旧怼?/p>
“一只熊貓家住碧峰峽
家就是天堂。今有客人來訪
客人就是一片飄來飄去的塵?!?/p>
是的,在漢語文化的世界,在無神論世界,人們最記得的就是家,最重要的是記得回家,回到家里就是天堂,然而,地上的家都只是暫時的,都會煙消云散的,只有永恒之家,才是人最終的家園。
熊貓生活在自然保護區(qū)里面,自然環(huán)境很好,但是人把自然保護起來,最終還是被毀掉,因為保存不了自然,才會設立自然保護區(qū)。
在天上的永恒之家看來,地上的都只是給人客旅的地方,地上的世界就是塵埃。
傅天琳的《一只熊貓》這一首詩歌,通過寫熊貓的生活狀態(tài),揭示了吃這個重大問題的背后的思想,引人思考。
附:一只熊貓
傅天琳
它只顧著吃竹子
吃了一根又一根
日光堆積已沒過膝蓋
一分鐘一分鐘已嚼成細渣
它還在吃還在吃,旁若無人
輕輕靠著這個上午蔥綠的肩
它好像活在時間之外霧霾之外
一切紛爭之外。一只熊貓眼中
有吃不完的竹子就叫小康
有爬不完的樹就叫生態(tài)
憨憨的笨笨的就是智慧
一只熊貓家住碧峰峽
家就是天堂。今有客人來訪
客人就是一片飄來飄去的塵埃
漢語詩歌,寫父母的很多,因為父母的愛就在身邊,是我們?nèi)松吹靡姟⒚弥氖虑?,為此,詩歌來贊美父母尤其是贊美母愛是理所當然的。西方詩歌不一樣,西方詩歌是贊美上帝贊美生命的本質(zhì)作為詩歌的使命,因為我們的父母都是上帝創(chuàng)造的,父母并不能創(chuàng)造我們,孩子是上帝的恩典賜予父母的偉大禮物。
自古以來的漢語詩歌,寫母愛的很多了,從慈母手中線到現(xiàn)在不計其數(shù),寫得好的其實并不多,很多詩歌寫母愛,但并不是好詩歌,感人只是詩歌的一個元素。
母親形象在漢語里面一直是一個苦難者形象,是一個承擔壓力與風險的形象,是孩子長大的容器形象,而并不是西方文學里那些英雄、拯救者、上帝(耶穌基督)的形象,后者更具有真理性,而前者只是一種人間情感。
傅天琳《母親》一詩為人所稱道,因為在同一類詩歌或者是在同一層面的詩歌里,讓人感到不一樣,具有重要的意義。
這一首詩歌開始寫道——
“在田野,母親
你彎腰就是一幅名畫”
我們看到詩歌把大地做紙張,讓母親的形象出現(xiàn)在上面,是一個彎腰者的形象,是一個勞動者的形象,是一個向大地致敬的形象。
母親是一個動詞,是一個求生的動詞,是一個勞作的動詞,是一個為了孩子的動詞,是一個養(yǎng)家糊口的動詞。
就連母親都在勞動,都在為了食物而努力,可見生存的艱難,可見為了吃一口飯的艱難。為了食物,母親不得不低頭。
圣經(jīng)告訴我們:人活著,不僅僅為了食物,更是因為神的話語。
“粘滿麥秸的臉龐
疲勞而鮮亮”
母親作為一個勞動者,在與莊稼一起的勞動時光,汗水是唯一的表達,只有付出汗水,才能換來糧食,才能讓自己孩子全家活下去。
母親作為勞動者的臉,肯定是勞動的味道,肯定是糧食的味道,肯定是愛的味道。
雖然勞動的母親不會是梳妝打扮的母親,但是勞動的美德讓母親成為美好的力量。
“銀色夜晚的柔情
來自一座草房
我們家永遠蔥綠
來自母親的靈魂
永遠地開放”
在勞作的季節(jié),甚至母親都要開夜工,都要晚上勞作,這是因為怕天氣變化,讓快到手的糧食受到風雨的打擊而減少豐收。
母親生活貧窮,住的房子是草房,可見貧窮的程度。為了對抗貧窮的生活,為了活下去,母親晚上都要進行重體力勞動,這都是迫不得已的,也是現(xiàn)實環(huán)境里應該的。
就算是一個草房很貧窮,但是,人積極向上的心靈卻是綠色的,綠色的生活全因為母親愛的綠化,愛照亮了全家的生活,母愛綠化了一個家庭的生活。
“兒孫般的玉米和谷穗
一代代涌來
將你圍成一座村莊”
母愛支撐的家庭,勤勞的母親組成了一個強大的家庭,因為母愛的奉獻,這個家庭或者一個家族就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一個充滿力量的母親,她周圍的家人與親人,就形成了一個村莊的力量。這是一個母愛的組織,這是一個母愛的結構。
母愛是一種勞苦的力量,讓生命生機勃勃,讓家里的人活得好好的。在這里,我們要看到,母親如此,父親的形象就是無能與孬種。
“在母親博大的清芬里
我只有一粒綠豆的呼吸和愿望”
母愛是如此忍辱負重,一個國家與民族,她的女人,她的母親都在被勞動折磨,可見現(xiàn)實生活的殘酷,女性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雖然人人需要勞動與工作,但是,女性需要更多的休息,因為男人要承擔更多的責任。
“一粒綠豆的呼吸和愿望”,是成為綠色的生命,成為綠色的致敬,成為綠色的骨頭需要的骨氣,成為純潔的力量,這都是母愛帶來的純潔與境界。
苦難的母親形象,勞動的母愛的形象,是令人尊敬的,為此,我們要看到,拯救苦難母親的力量,只能來自上帝,只能來自真理。
傅天琳的《母親》這一首詩歌,作為漢語當今環(huán)境的詩歌,讓人看到了不一樣的力量,尤其是“一粒綠豆的呼吸和愿望”具有新的能量。
附:母 親
傅天琳
在田野,母親
你彎腰就是一幅名畫
粘滿麥秸的臉龐
疲勞而鮮亮
銀色夜晚的柔情
來自一座草房
我們家永遠蔥綠
來自母親的靈魂
永遠地開放
兒孫般的玉米和谷穗
一代代涌來
將你圍成一座村莊
在母親博大的清芬里
我只有一粒綠豆的呼吸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