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
金錢買不來好成績
□王雨
那些藏匿于家庭教育中的誤區(qū),值得家長們關(guān)注與深思。對孩子身心成長大撒把,一味花錢請家教,是不能達到預期教育效果的。
張先生是個生意人,雖然平時忙,陪伴兒子小志的時間較少,但望子成龍的他,對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視。張先生認為,只要舍得花錢,孩子的學習就會高枕無憂。為此,他花巨資買了市中心的學區(qū)房,讓孩子上了一所重點小學;張先生信奉“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兒子上一年級開始,便給他報了周末課外輔導班。
因小志上課不認真聽講及經(jīng)常不完成作業(yè),班主任請家長到學校就孩子的教育問題進行溝通。為了不讓老師小瞧了自己,張先生每次去學校見老師時,脖子上都會掛著粗粗的金鏈子,手上帶著兩個金戒指。用張先生的話說:“咱不能讓老師小瞧了家長和孩子。從這一身穿著打扮,老師就會明白咱也是‘成功人士’?!?/p>
抱著這樣的想法與老師溝通,效果可想而知。隨著年級的增高,兒子小志的成績越來越差,張先生沒有從自身找原因,而是覺得兒子在外上輔導班的大課效果不理想。五年級時,為了讓兒子“小升初”時考個好中學,同時也為了不讓兒子因完不成作業(yè)被老師“請家長”,在孩子教育問題上舍得花錢的他,更是以一小時300元一節(jié)課的高價,請了兩位家教老師,專門對兒子的數(shù)學和英語進行“一對一”輔導。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還以一小時200元的價格請了一位專門輔導兒子寫作業(yè)的家教。在張先生看來,只要用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就這樣,他和妻子對孩子的教育、學習及身心成長來了個徹底大撒把。
張先生夫婦喜歡打麻將,有空閑便呼朋引伴在家里的一樓“玩幾圈”。兒子和家教老師在二樓,樓下的打牌聲和吵鬧聲不絕于耳。然而,張先生卻說孩子習慣了這些就不會受打擾了。
張先生覺得,兒子上的是全市有名的重點小學,還有家教老師“一對一”的輔導,如此“雙重保險”,兒子的學習成績應該不叫事兒。然而,小志在沒有父母監(jiān)管的情況下,放任自流,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并且認為:“反正我爸有錢,考不上好學校,他也會替我想辦法?!毙≈疽匀绱诵膽B(tài)對待學習,導致成績頻頻亮起紅燈。
張先生依然忙他的生意,空閑時依然打牌娛樂,小志依然在學?;烊兆?,放了學就和家教老師熬時間。六年級畢業(yè)考試,小志的語數(shù)外考了三個“良”,總分只有235分(滿分300分)。張先生傻眼了,沖兒子喊:“在你學習上我花了那么多錢,你就用這樣的成績報答我呀?”面對爸爸的抱怨,小志卻理直氣壯地說:“長這么大,你管過我嗎?你關(guān)心過我的學習嗎?除了花錢找家教,逼我上輔導班之外,在學習上你做了什么?”兒子的一番話,讓張先生啞口無言。
為了能讓兒子上個好中學,仍舊信奉“金錢萬能”的張先生四處找關(guān)系,并放出話:誰能幫我兒子上某某中學,我愿意花20萬元。然而,在陽光招生政策越來越透明的大環(huán)境下,張先生的兒子只能去一所“兜底?!本妥x。一年后,張先生也因夫妻關(guān)系不合離婚了,正處于青春期逆反的小志更加桀驁不馴,放任自流,在問題孩子的邊緣徘徊……
人間百態(tài)。有些事情是用金錢解決不了的,比如孩子的教育問題。“養(yǎng)不教,父之過。”《三字經(jīng)》里的這句話,有多少父親能真正參透并認真去履行自己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呢?
天下的父母都愛孩子,但愛要得法,不管是急功近利的教子之道,還是放任自流的生活態(tài)度,都會使孩子純真無邪的品性一步步受到傷害,影響到孩子一生的發(fā)展。那些藏匿于家庭教育中的誤區(qū),值得家長們關(guān)注與深思。對孩子身心成長大撒把,一味花錢請家教。因為,僅憑美好的愿望和強烈的動機,是不能達到預期教育效果的。如果家長不樹立正確的家教理念,不懂得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是無法培養(yǎng)出優(yōu)秀孩子的。
(責編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