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稻之父”陳日勝三無土專家成就大事業(yè)
“無學(xué)歷、無單位、無資質(zhì)”的“三無土專家”,他是如何成長為“海水稻之父”的?
“我生在廣東,也有機會賺錢,但人活著無非兩件事:一件是能賺錢過上好日子;一件是意義很大能為老百姓做點事,但沒錢賺。然而花天酒地的笑聲雖很大但不一定幸福,老百姓那種純樸的笑卻令人感覺到幸福?!贝┲咨胄湟r衫,站在比人還高的海水稻田里,陳日勝說,如果不下雨,就該收割海水稻種子了。這是廣東湛江市遂溪縣虎頭坡的海水稻種植基地,隔著一片樹林就是海洋,漲潮時,海水會倒灌到田里,退潮后,留下被海洋“肆虐”過的雜亂。從1986年到現(xiàn)在,陳日勝賣房賣地獨自研究海水稻31年?!盁o學(xué)歷、無單位、無資質(zhì)”的“三無土專家”陳日勝如何成長為“海水稻之父”?
如今海水稻已“名動天下”,國內(nèi)外專家認(rèn)為其有助于中國乃至全球鹽堿地開發(fā)利用和糧食生產(chǎn)?!半s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牽頭在青島組建了海水稻研發(fā)中心。陳日勝聲名鵲起:全國范圍內(nèi)的機構(gòu)與他進行合作研究,他的研究論文登上了國際專業(yè)基因雜志。有媒體稱陳日勝為“海水稻之父”,他謙遜地稱“當(dāng)不起”,繼續(xù)窩在湛江海邊研究海水稻,執(zhí)著、沉默而堅韌。
“陳日勝是我敬佩的人,他的持之以恒和專注,是我們現(xiàn)在搞科研的人都需要的精神?!边@是與陳日勝合作發(fā)表海水稻論文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xué)洛杉磯分校基因組和大數(shù)據(jù)中心主任李新民教授對陳日勝的評價。
如今已55歲的陳日勝,身材不高,寸發(fā),精瘦,因常年在地里勞作皮膚黝黑。戴著眼鏡有學(xué)者知識氣,站在地里像地道的農(nóng)民。第一次見陳日勝是在2014年,當(dāng)時記者在陳日勝家里采訪到子夜12點。乍見時,感覺這個“老頭子”平易近人、面目溫和,但不承想這溫和的面容下有著難以想象的堅韌。為了研究海水稻,從1990年開始,陳日勝自掏腰包,跑到全國各地去考察鹽堿地。他說:“我記不清到底跑了多少地方,反正聽到哪里有鹽堿地就去,那時交通不方便,常常一去就是一個月?!泵康揭粋€地方,陳日勝都會帶走兩樣?xùn)|西:一份是當(dāng)?shù)佧}堿地的泥土樣本;一份是當(dāng)?shù)胤N植的稻種。這些曾將陳日勝家的老房子裝得滿滿當(dāng)當(dāng)。遺憾的是,為了還債,陳日勝把老房子賣了,搬家時他在外地,很多樣品被不知情的妻子扔了。
所幸,如今在遂溪縣虎頭坡合作社的辦公樓內(nèi),部分樣品存留下來:玻璃罐的標(biāo)簽上寫有北京、吉林白城、大慶等地名。陳日勝說,袁隆平是他的偶像。他敬佩袁隆平研究雜交水稻時那些“瘋魔”的故事和一生不懈的研究。事實上,陳日勝也一樣有著幾乎“瘋魔”的執(zhí)著和專注。
有一年,海水稻在三亞試種時出了問題,當(dāng)?shù)睾献鞯难芯咳藛T把陳日勝請了過去。到了三亞,陳日勝查遍土壤、水稻和水,也沒發(fā)現(xiàn)問題出在哪里。晚上回到賓館洗澡洗到一半時,陳日勝腦子里突然靈光一閃:三亞溫度比湛江高,是不是因為溫度問題?想到這里,陳日勝立即沖出浴室,把想到的東西全部記下,才又回去接著洗。“我怕洗完澡就忘了?!标惾談倩貞浥f事,哈哈大笑。
獨自堅持31年研究海水稻,陳日勝傾盡所有。從上世紀(jì)90年代到2000年前后,陳日勝利用自己的專業(yè),做了不少副業(yè),在廣東云浮、廣西桂林等地搞林場、種果樹,甚至搞過建筑,將這些副業(yè)賺的錢,每年投入幾萬元進行海水稻研究和育種。雖然一度小有身家,但也花得七七八八了。為了還債,他賣掉湛江的老房子;為了投錢,他不惜將林場幾乎賣光。
是什么支撐自費研究幾十年?陳日勝說:“1986年雖已是有飯吃的年代,但我高中之前,能吃上一碗白米飯就是很幸福的事了。我從1990年開始出差考察全國鹽堿地,最長一次用了7個多月……上世紀(jì)90年代住在鹽堿地區(qū)域的老百姓有多苦,更理解不到他們有多窮。到了1996年,在街上買東西還連一百元都找不開零錢,那時還有多少個這樣窮的小城鎮(zhèn)?住在鹽堿地的老百姓不是不努力,但往往是努力半年顆粒無收,只能嘆口氣說天氣不好地又返堿了。任何有良知的人看到那些人的那種艱苦生活,都想為他們做一點什么。我生在廣東,也有機會賺錢,但人活著無非兩件事:一件是能賺錢過上好日子;一件是意義很大能為老百姓做點事,但沒錢賺。然而花天酒地的笑聲雖大但不一定幸福,老百姓那種純樸的笑卻令人感覺到幸福。”
有人將陳日勝稱為“海水稻之父”,陳日勝謙遜地說:“不敢當(dāng),我沒學(xué)過水稻專業(yè),只是最早去研究海水稻,我也是一邊學(xué)習(xí)一邊做?!?/p>
研究海水稻30多年的陳日勝,其實是個學(xué)林業(yè)的“野路子”。而這一切要從1986年說起。這一年,陳日勝跟著老師羅文烈調(diào)查湛江紅樹林資源時,在湛江遂溪縣城月鎮(zhèn)燕巢村海邊發(fā)現(xiàn)一株比人還高、看似蘆葦?shù)乃荆吒叩乃旧辖Y(jié)著穗。羅文烈對海水稻的價值是怎么看的,如今斯人已去,答案已不得而知。但羅文烈做了一個安排:讓陳日勝收下522粒種子進行繁育,將海水稻種子保存延續(xù)下來。作為一個學(xué)林業(yè)的“外行”,要研究培育一個新品種水稻,其難度可想而知。與科班出身的研究者相比,陳日勝是地地道道的“外行”。但24歲的陳日勝接下了這個任務(wù),他說:“這是老師交給我的作業(yè),必須把它做好。”
在陳日勝家里,水稻研究方面的書裝了一柜子。陳日勝告訴記者,當(dāng)時很多都不懂,大多是通過自學(xué),邊學(xué)習(xí)邊摸索邊研究。1987年,陳日勝用采摘到的種子在遂溪的海邊進行育秧,結(jié)果差點“全軍覆沒”。當(dāng)時他將種子分別種在兩小塊空地上,靠路的一塊為了防止人畜進入造成破壞,就用漁網(wǎng)圍了起來,靠海的一塊則沒有。結(jié)果漲潮時,隨著潮水游上來的海魚把沒有圍起來的秧苗吃了個精光,另外一塊因被圍著而幸免于難。海水稻一年一造,試驗周期長,單是普選稻種,陳日勝就做了好幾年:1987年種植400株,選擇優(yōu)良單株51株;1988年種植51個株系,入選15個株系,選擇株高、熟期一致的單株80株……如此選種到1991年,陳日勝才定型品系為“海稻86”,在10個株系中收獲種子3.8公斤。而這3.8公斤種子,就成了海水稻“燎原”全國的“星星之火”。從1992年開始,南到海南,北至東北,陳日勝通過多種方式,將這些種子不斷培育并且在全國各地的鹽堿地上試種。陳日勝自己的種植基地,也擴大到近3000畝,其中湛江市遂溪縣虎頭坡有300多畝,湛江廉江市(縣級市)有1300多畝,而湛江雷州市(縣級市)有1000多畝。2014年10月中旬,專家組經(jīng)過現(xiàn)場考察后,發(fā)表共同意見認(rèn)為:海水稻是一種特異的水稻種質(zhì)資源,具有很高的科學(xué)研究和利用價值,建議國家加強對海水稻資源的全面保護,并大力支持開展系統(tǒng)研究。如今海水稻已全國聞名,培育了海水稻的陳日勝,也從一個“無學(xué)歷、無單位、無資質(zhì)”的“三無土專家”變得聲名遠(yuǎn)揚。
聞名世界的同時,質(zhì)疑伴隨而來。有人認(rèn)為海水稻名不副實,不是種在海水里;也有人認(rèn)為,海水稻的作用過分夸大,早在上世紀(jì)30年代國際上就有耐鹽水稻的研究,國內(nèi)在上世紀(jì)80年代也已開始研究。對此,陳日勝說,海水稻只是一個形象說法,說種在海水里只是誤解。我國的鹽堿地除了西北氣候干旱形成的之外,還有大量的濱海鹽堿地,以及地下水等形成的鹽堿地。這些都是海水稻可能適宜種植的地方。袁隆平認(rèn)為,我國有約15億畝鹽堿地,其中可開發(fā)利用的約3億畝,如果這些鹽堿地都能種上高產(chǎn)的海水稻,我國糧食增產(chǎn)前景廣闊。
邢大軍據(jù)《新華每日電訊》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