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9期李安讀者問:如果人類的意識真能上傳到計算機,人的意識可以操控相應的計算機,那么這算不算人獲得了永生?為什么?
我認為如果人真的將意識注入了計算機,也未必能獲得真正的永生,因為人是要有創(chuàng)新思維的。而計算機做不到,所以當人的意識注入計算機后,從某種意義上講,人就成了計算機,雖然獲得了永生,但從此只會刻板地執(zhí)行命令了。
大科技讀者 又見香樟樹
在一定范圍內(nèi),把意識上傳到計算機中,并且可以運行,那么可以勉強說是達到了永生。而計算機終究會因為各種原因(如停電、硬件老化、損毀等)導致其停止運行,所以意識就有被殺死的可能,就算安全解決了各種問題,還有一個制約因素,那就是宇宙的消亡,那時誰可以躲過?
大科技讀者 風塵絕境
我覺得不能算永生,因為生命之所以為生命,是因為這個物體是活的,如果把人的意識上傳到計算機上,那么人死之后,留下的也只是數(shù)據(jù),不是活體,這些“存活”在計算機里的意識肯定不能算是一個生命。
大科技讀者 檸檬酸
看《黑暗物質(zhì)》中,人死后因為一系列復雜的因素,意識意外被上傳到了電腦程序中,通過創(chuàng)造新的程序來改變周圍的環(huán)境,后來出現(xiàn)了可以有自我意識的AI,可以將電腦程序中的意識上傳到這個AI中以獲得新身體,獲得新生。
大科技讀者 @徹兒-劉
這應該算是一種永生吧,但是和我們所認為的一般意義上的永生不同。我覺得意識不是一成不變的東西,小時候?qū)δ呈碌囊庾R可能是這樣的,但是長大之后變成了另外一個樣子。如果人將意識上傳到計算機,那么計算機不會像活人一樣,意識隨著人的成長、老去而變化,只會停留在意識上傳時的模樣。
大科技讀者 符穎
如果這個世界是虛擬的,那么也許有一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做出判斷,比如說程序自身可能出現(xiàn)漏洞。但制作程序的人肯定想到可能有漏洞這個事,所以會再設計一個程序來清除發(fā)現(xiàn)漏洞的人。
大科技讀者 風塵絕境
我覺得沒有辦法辨認世界是虛擬的,還是真實的,不過我并不認為我們的世界是虛擬的,因為我們的生活不是按照程序來進行的,有時候還有意外的出現(xiàn)。可能這些也可以通過程序來設計,但是難度會很大吧。
大科技讀者 云淡風輕
生活在這個世界里,很難想象我們是虛擬的,不過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畢竟如果真的有科技水平更先進的物種,他們是有可能可以用高科技手段制造一個模擬世界的。如果真是這樣,我們可能很難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是虛擬的,因為我們是被程序模擬出來的,可能沒有真正的自主意識,每走一步都是受程序控制的。
大科技讀者 L-L
如果世界是虛擬的,那很多事情就會按照一定的模式發(fā)展,沒有之二。我們可以分析各類事件是否真的是按照固定模式發(fā)展的,事件發(fā)展過程中是不是有什么意外的事情會影響事件的發(fā)展,如果意外事件的影響比較大,那可能世界就不是虛擬的了。如果我們的世界是計算機模擬的,那我們可以尋找模擬程序的漏洞。不過,就我們現(xiàn)在提出世界是真實,還是虛擬的這個問題來看,我們的世界可能不是虛擬的,如果是虛擬的,我們可能不會懷疑世界的真假。
大科技讀者 胖乎乎
2017年第9期蕎麥面讀者問:假如我們的世界是虛擬的,就像《黑客帝國》那樣,那有沒有什么方法可以辨認出這個世界是真實的還是虛擬的?
看了2017年第9期《外星人來了?不用怕!》這篇文章,我有一些想法。
首先不管是人類還是外星人,做星際旅行都是要消耗能量的!走得越遠消耗的越多,歸根結底受能量守恒定律的約束嘛!很顯然如果外星人派艦隊為了資源攻打地球,那會是個賠本的買賣(星際遠征消耗資源比就近獲取更經(jīng)濟)!所以外星人絕無可能有意攻占地球!
但是這里還有一種特殊情況,比如外星人的星系出了狀況,舉族遷徙逃難來到地球,才有可能與人類開戰(zhàn)!這種情況是迫不得已才會出現(xiàn)。但是這種外星人往往族群狀態(tài)不佳,人類并非沒有戰(zhàn)勝他們的希望。
最后如果外星人真的可以輕輕松松地來到太陽系,這說明對于星際旅行消耗的能量他們已經(jīng)不在乎了。掌握如此能量級別的外星人絕無可能有意進攻地球,他們應該無視才對,比如修建曲速航道時隨手讓整個地球,甚至是整個太陽系就灰飛煙滅了!
想要證明我說的話比較合理很簡單,首先假設能量守恒定律普適全宇宙,其次曲率航行耗去的資源對于毀滅地球可忽略不計了!
大科技網(wǎng)友 射電星系
希望能增加關于國內(nèi)歷史解密的欄目或者文章,這些內(nèi)容既有趣又吸引人,畢竟謎團大家都喜歡。
大科技讀者 童心未泯
2017年第7期《黑洞創(chuàng)造時間》里說到時間的問題,我認為研究時間是最沒有意義的事情,時間是人類方便生活定義的一個量詞,本身并不存在。物質(zhì)的變化和運動產(chǎn)生時間的概念。
大科技網(wǎng)友 云浩然
覺得貴刊是一本非常好的雜志,內(nèi)容豐富,但是缺點也是有的,比如趣味性比較差。希望編輯們在寫文章的時候多加注意,畢竟《大科技》的讀者大多數(shù)還是學生。
大科技讀者 左岸
看了2017年第8期的《史前符號暗藏文明起源》一文,個人認為,人類起源應該是多個地域發(fā)展的,不可能全從歐洲來。如果單從歐洲向別處傳播,那抗災能力就太弱了,早就滅亡了,所以我覺得“歐洲說”就是胡說八道,是西方人自大的表現(xiàn)!
大科技網(wǎng)友 令狐沖131786929
2017年第8期《隨時都會爆炸的紅色巨人——參宿四》講到了參宿四可能隨時會爆炸,我倒是覺得參宿四也許早就爆炸了,只是它的光還在來地球的路上。我們能看到的紅巨星除了參宿四還有金牛座A星、大角等。
大科技讀者 北風列列
對于2017年第9期《外星人來了?不用怕!》這篇文章,我覺得當人類看到外星人時,開始一般會像當初美洲印第安人對待初來乍到的哥倫布那樣子吧!但時間長了究竟會咋樣就很難說了,最終取決于外星人整體上給人類帶來的好處是否大于害處。
大科技的熱心讀者
希望《大科技》可以出一個APP,這樣可以方便大家在上面搜索需要的科普知識,也方便讀者搜索往期的文章,這樣的話就不用只等紙質(zhì)雜志寄來才能看雜志了,方便又快捷。收費方面可選擇的方式也是很多的,比如會員包月之類的,還可以搞成簽到有禮的模式,都是很好的方法,希望你們能考慮。
大科技讀者 李榮彬
《大科技》內(nèi)容豐富,涵蓋了天文、地理、歷史等很多方面的知識,語言通俗易懂,即使是對于文科生來說,也是可以看得懂的。幾年前就開始接觸《大科技》,一直追到現(xiàn)在,不過現(xiàn)在很難買到雜志,學校周邊沒有,圖書館也沒有,有時就讀微信公眾號電子版。希望《大科技》繼續(xù)努力,寫出更多好文章。
大科技讀者 張敏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