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慧,黃李華
(上海市同濟大學附屬肺科醫(yī)院,上海200433)
肺癌化療患者拒絕PICC置管的原因分析及對策
張 慧,黃李華
(上海市同濟大學附屬肺科醫(yī)院,上海200433)
目的調查肺癌化療患者拒絕PICC置管的原因。方法采用便利抽樣法 ,2015年6月—2016年7月抽取我科拒絕接受PICC置管的83例肺癌患者,采用一般資料及自行設計的拒絕PICC置管原因調查問卷對其進行調查。結果肺癌患者拒絕PICC置管的原因前4位的是:擔心置管操作的危險性73例,占88%;不了解PICC置管技術69例,占83%;影響日常生活及美觀61例,占74%;PICC維護不方便55例,占66%。結論肺癌患者拒絕PICC置管的原因主要為擔心置管操作的危險性、對PICC置管知悉度低、擔心置管后影響日常生活及美觀、維護不方便等。建議護理人員加強PICC置管宣教;選擇患者信任的護士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請科室內已經(jīng)成功置管的患者以親身經(jīng)歷和感受來相互交流;做好置管期間家庭護理指導;指導患者或家屬選擇離自己居住地距離最近的醫(yī)院作置管后后期維護等措施。
肺癌;化療;PICC;拒絕置管;原因
肺癌患者需要較長時間的化療,外周靜脈給藥條件較差,化療藥物意外滲透還可造成療效降低、血管損傷等[1-2]。PICC可避免腫瘤患者反復靜脈穿刺,是安全輸入刺激性或毒性反應藥物常用的靜脈通道,避免損傷外周血管和局部皮膚[3]。但臨床上仍有許多患者拒絕接受PICC置管,目前此方面的報道尚不多見。本研究擬調查肺癌患者拒絕接受PICC置管的原因,以期為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提供一定的參考。
1.1 調查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抽取2015年6月—2016年7月我科拒絕接受PICC置管的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細胞學診斷和病理學診斷為晚期肺癌;(2)經(jīng)醫(yī)生及護士全面評估后有PICC置管必要但拒絕接受置管;(3)預計生存期≥3個月;(4)1 個月內未接受過化療;(5)年齡>18 歲;(6)意識清楚,能閱讀文字或可以正確回答問題;(7)自愿參與本調查。排除標準:(1)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2)精神異常;(3)聽力障礙。
1.2 方法
1.2.1 調查工具 包括一般資料及拒絕PICC置管原因調查問卷2部分。(1)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2)拒絕PICC置管原因調查問卷:通過專家咨詢,在收集患者較關心的PICC置管問題基礎上,自行編制而成。包括:對置管是否了解;對置管危險性是否擔心;對置管費用是否有擔心;對置管后對自身外表美觀和日常生活造成影響是否擔心;對醫(yī)院置管技術熟練程度是否擔心;對出院后每周PICC門診維護是否有顧慮;對醫(yī)保報銷范疇是否有顧慮7個條目。每個條目均為單選題。邀請3名靜療專家對其內容效度進行評價,結果顯示問卷全部條目內容效度為0.69。
1.2.2 調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方法。由靜療??谱o士對病房護士進行統(tǒng)一培訓,培訓合格的護士采用統(tǒng)一指導語向患者及家屬解釋調查目的及問卷填寫方法,獲得統(tǒng)一后發(fā)放問卷由患者自行填寫。無書寫能力或者不方便書寫的患者,根據(jù)患者本人口述,患者家屬或護士按照患者意愿代寫。共發(fā)放問卷83份,回收有效問卷83份,有效回收率100%。
2.1 一般資料 83例肺癌患者,年齡(55.13±10.29)歲;其中男 47 例(57%),女 36 例(43%);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43例(52%),大專及本科27例(33%),本科以上13例(16%);家庭平均月收入:<5 000元38例(46%),≥5 000元 45例(54%)。
2.2 肺癌患者拒絕PICC置管原因 本研究中肺癌患者拒絕中心靜脈置管的原因前4位的是:擔心置管操作的危險性73例,占88%;不了解PICC置管技術69例,占83%;影響日常生活及美觀61例,占74%;PICC維護不方便55例,占66%。見表1。
表1 肺癌患者拒絕PICC置管原因情況(n=83)
3.1 擔心PICC置管危險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88%的肺癌患者因擔心置管危險性而拒絕置管。趙萌等[4]研究發(fā)現(xiàn)腫瘤患者在PICC置管前處于輕度或中度的焦慮和抑郁以及輕度自卑。研究發(fā)現(xiàn),在癌癥治療過程中,特別是在放化療治療過程中,患者常伴隨產(chǎn)生焦慮、抑郁、敏感、喪失信心等負性情緒[5-6]。負性情緒不僅會影響患者的預后,也容易令其對陌生的治療或操作產(chǎn)生恐懼,害怕自己出現(xiàn)其他不良反應。因此部分肺癌患者愿意接受風險系數(shù)較低的周圍靜脈留置套管針而不愿意接受PICC置管。
建議護理人員根據(jù)患者的年齡、文化程度等,選擇個性化的宣教方式。如針對老年、文化程度較低的患者選擇以圖片為主的宣傳手冊及宣教視頻等淺顯易懂的宣教方式,使患者能夠認識到PICC置管不僅可以降低化療藥物外滲的風險而且PICC置管操作本身的危險系數(shù)較低;選擇患者信任的護士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減輕患者負性情緒。請PICC置管成功受益的患者與拒絕置管的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以親身經(jīng)歷和感受來激勵擔心置管危險性的患者,提高其置管信心、降低其對置管危險擔心的程度。介紹PICC置管操作人員的背景,均通過專業(yè)的PICC置管技能培訓及考核,均具有強烈的責任心和豐富的穿刺經(jīng)驗[7]。
3.2 對PICC置管不了解 本研究結果顯示,83%的肺癌患者表示因對PICC置管技術不了解而拒絕置管??赡芘c本研究調查的肺癌患者多為40~70歲的中老年人有關,這些患者獲取PICC置管相關知識的途徑少,對此項技術不了解。PICC導管在體內留置時間長,護理不當時易出現(xiàn)導管堵塞和脫落,創(chuàng)口感染,靜脈炎等并發(fā)癥,部分患者存在排斥和恐懼心理。同時也與科室對PICC的宣教力度不夠有關。建議護理人員印制相關教育口袋書,加強PICC的健康宣教。在病床的床尾懸掛圖片式PICC置管術前宣教手冊,方便患者隨時翻閱。定期舉行PICC置管主題健康教育會議,普及住院患者對PICC置管的目的、優(yōu)勢、方法、作用等知識的掌握,解答患者相關疑問,提高患者對PICC置管知識的知悉度[8]。
3.3 PICC置管影響日常生活及美觀 本研究結果顯示,74%的患者擔心置管影響日常生活及美觀而拒絕置管。究其原因,可能與本研究調查的肺癌患者43%為女性,擔心PICC置管部位活動受到限制,影響自己的外在形象,又不能分擔家務有關。
建議護理人員做好置管期間家庭護理指導,告知患者超聲引導下塞丁格技術是在手肘上內側面置管,不會對日常生活和工作、學習造成影響。指導患者置管肢體可進行簡單的家務,注意洗澡、運動出汗對穿刺部位干燥的影響,不能擅自撕下敷料[9-10]。在外出活動時,擔心影響美觀的患者可以在置管處套上合適的飾物,起到美觀和固定作用,從而維護患者的外在形象。
3.4 出院后PICC維護不方便 本研究結果顯示,66%的肺癌患者因出院后PICC維護不方便而拒絕PICC置管。可能與患者出院后仍需每周到PICC門診進行管道維護有關,患者擔心門診掛號排隊等待時間長、來回車程耗時等因素而導致無法按時完成管道維護。另外,患者還懼怕因缺乏管道自我護理的經(jīng)驗而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生管道異常。
建議護理人員建立PICC維護網(wǎng)點手冊,詳細注明開展PICC維護門診醫(yī)院的名稱、門診時間、聯(lián)系電話。指導患者或家屬選擇離自己居住地距離最近的醫(yī)院完成置管后管道后期維護。建立醫(yī)護聯(lián)系檔案,內容涵蓋置管操作人員的聯(lián)系方式、患者的個人基本信息、簡要病史以及置管、管道維護的相關信息。檔案建立后可以及時反饋置管患者出院后家庭護理中管道維護情況。
綜上所述,肺癌患者拒絕PICC置管的原因主要為擔心置管操作的危險性、對PICC置管知悉度低、擔心置管后影響日常生活及美觀、維護不方便等。建議護理人員加強PICC置管宣教;選擇患者信任的護士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請科室內已經(jīng)成功置管的患者以親身經(jīng)歷和感受來相互交流;做好置管期間家庭護理指導;指導患者或家屬選擇離自己居住地距離最近的醫(yī)院作置管后后期維護等措施。本研究的不足之處在于樣本量偏少,諸多原因之間的聯(lián)系沒有進行更深入的探究,今后有待進一步探討。
[1]楊新雅,蔡 萍,蔡東焱.經(jīng)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與植入式靜脈輸液港在肺癌患者化療中的應用效果比較[J].中西醫(yī)結合護理 2015,1(1):82-84.DOI:DOI:10.11997/nitcwm.201501031.
[2]周美玲,李惠萍,王維利.PICC導管相關感染的研究進展[J].護理學報,2009,16(1A):21-24.DOI:10.3969/j.issn.1008-9969.2009.01.007.
[3]雷敏敏,周蘭英.經(jīng)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的應用及護理現(xiàn)狀[J].解放軍醫(yī)藥雜志,2012,24(4):61-64.DOI:10.3969/j.issn.2095-140X.2012.04.022.
[4]趙 萌,龍小麗.PICC腫瘤患者集體心理干預和護理培訓的 效 果[J].護 理 學 報,2017,24(2):63-65.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7.02.063.
[5]Watts S,Prescott P,Mason J,et al.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Ovarian Cancer: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Prevalence Rates[J].BMJ Open,2015,5(11):7618.DOI:10.1136/bmjopen-2015-007618.
[6]Cora A,Patricio M,Monaco M,et al.Health Risk Factors in Caregivers of Terminal Cancer Patients:A Pilot Study[J].Cancer Nurs,2012,35(1):38-47.DOI:10.1097/ncc.0b013e31820 d0c23.
[7]楊麗麗,介穎麗,姚玉紅.個性化護理在癌癥患者化療期間PICC置管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5,10(22):239-240.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22.174.
[8]黃 芬,周靜然,章 蕓,等.血液內科化療患者拒絕使用PICC的原因及對策[J].實用臨床醫(yī)學,2013,14(4):119-120.DOI:10.3969/j.issn.1009-8194.2013.04.051.
[9]田丹丹,魏 沛,朱 麗.血液科化療患者拒絕PICC置管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中國護理管理,2015,15(11):1401-1404.DOI:10.3969/j.issn.1672-1756.2015.11.032.
[10]梅思娟,孫 莉,余 娟.超聲引導下PICC置管患者疼痛及其影響因素調查[J].護理學報,2016,23(14):28-31.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6.14.028.
[本文編輯:方玉桂 王 影]
R473.56
B
10.16460/j.issn1008-9969.2017.20.044
2017-03-17
張 慧(1981-),女,上海人,本科學歷,主管護師。
黃李華(1977-),女,上海人,本科學歷,主管護師,護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