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玉清
摘要:在中國歷史文化的發(fā)展過程中,影響最大的莫過于儒家思想。而儒學思想主要以“仁”為中心,以人為本,主要體現(xiàn)在“做人”這一大方面上。文學作品《白鹿原》以白鹿原這一地方為原型,著重地描寫了在白鹿原上生活的人們的傳統(tǒng)的習俗、觀念和相應的生存和生活方式。而在這個地方生活的人們日?;顒?,無不體現(xiàn)出儒家文化和儒學思想。作品《白鹿原》主要刻畫了白嘉軒和以朱兆麟作為原型的朱先生這兩個角色。白嘉軒身體力行地對儒家文化進行著實踐,而朱先生則是儒家文化精神的代表。生動地演繹了儒家思想以及在傳統(tǒng)的封建秩序(宗法、家族觀念等),在呈現(xiàn)儒學思想文化的同時,也暗示著這一文化的沒落。
關鍵詞:白鹿原;儒學思想;傳統(tǒng);尋根
一、白嘉軒——儒學思想文化的堅定實踐者
白嘉軒是作品《白鹿原》主要刻畫的人物之一。他崇拜著另一個主人公朱先生,是儒家思想文化的堅定的實踐者,在他身上,幾乎可以看到傳統(tǒng)的文化全部。他是一個沒有多少文化的鄉(xiāng)紳,一生都沒有離開過勞動。他雖然沒有經(jīng)過系統(tǒng)的儒家文化的教育,但是在實踐中卻真真實實地做到了儒家文化所要求的精髓。他將“仁、義、禮、智、信”作為自己做人的標準,擁有教徒一般的虔誠。他相信耕讀傳家,甚至將這四個大字刻在自家的樓前。耕是養(yǎng)生和生存的根本,而讀又可以使人掌握知識明白事理,這種農業(yè)的田園的做人的方式是典型的儒家模式。他不為名利,只求內心的平靜和安定。用客觀的眼光去看待這個為名為利奔波忙碌的世界。他樂于助人,無償?shù)刭Y助鹿三兒子上學。在和鹿三聊天時,他自己說這一輩子從來沒有干過一件愧對良心的事情。這正是儒家文化仁和義的鮮明體現(xiàn)。他作為白鹿村的族長,帶領村民推行自己制定的“鄉(xiāng)約”,要求村民必須遵守這一法律性質的條約,這是他為了保衛(wèi)儒家文化所采取的措施。同時他又興辦學堂,讓無力上學的孩子都可以讀書,讓下一代都可以更好地接受儒家思想文化的教育,懂得如何做人,做好人。
不僅如此,白嘉軒更是一個村民們學習的榜樣。他將儒家所提倡的思想都放入他的日常生活。他帶領村民鏟除煙苗,救濟李寡婦。和做長工的鹿三一起吃飯,一起談心,沒有一點瞧不起的樣子。其中最讓人感慨的是當已經(jīng)成為縣長的孝文返鄉(xiāng)的時候,白嘉軒還讓他去看望已經(jīng)瘋掉的鹿三。當他資助的黑娃,落草為寇,甚至洗劫了白嘉軒的家,讓白嘉軒身受重傷。白嘉軒并沒有責怪黑娃,反而在黑娃被捕的時候,想方設法營救黑娃。白嘉軒身上體現(xiàn)的這種舍棄小我而成就他人,正是儒家文化的典型體現(xiàn)。儒學思想的這種“仁”和“義”,并不是一種虛偽的不存在的東西,它是真誠的,希望人與人之間充滿關懷,充滿理解。白嘉軒的存在,讓我們對儒家思想產生了信心。白嘉軒將儒家思想做到極致讓人敬佩,他的人格讓人敬佩。這種人格精神,不僅僅是對儒家思想的堅守,也是他對生活、對自己信仰充滿樂觀、堅定的態(tài)度。白嘉軒堅定地維護和實踐著儒家的思想,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世代繁榮昌盛的精神支柱。
二、朱先生——儒學思想的代表人物
朱先生的形象,是中國傳統(tǒng)的讀書人的形象,他也是陳忠實所奮力刻畫的一個人物。《白鹿原》中的朱先生,可以說就是儒家文化的化身,他就像一位圣人,不為塵世的嘈雜所擾亂,超越了自身生命的意義。
朱先生從小就受到了儒家文化的熏陶,他對于某些事情總有著超凡的洞察力,并有時可以預見某些事情的發(fā)生。朱先生對于現(xiàn)實理性而又批判,對于存在的那些荒謬的現(xiàn)象,不加絲毫的憐憫,總會進行徹底地批判。小說中有這樣一個情節(jié):朱先生給劉軍長卜卦,他先對劉軍長說了“惡狗看門”、“豆腐熬肉”等讓人疑惑不解的詞,然后對劉軍長說他進不了城。到最后卦辭果然應驗,這表現(xiàn)出了朱先生對于未來深刻的理解。朱先生作為儒家文化的一類代表人物,他的言行舉止,都在影響著白鹿村的人。從白嘉軒到叛逆的黑娃,都是朱先生最為忠實的門徒。黑娃從一個叛逆的少年,甚至是整個白鹿原的罪人,到最后的自我懺悔,回鄉(xiāng)祭祖,跪求白嘉軒的原諒,這些體現(xiàn)了儒家思想對于一個人的寬容的態(tài)度和教化的作用。
作者通過刻畫朱先生的形象,支撐中國傳統(tǒng)的發(fā)展的儒學思想進行了極度地肯定。
三、總結
《白鹿原》是一部史詩巨作,它所反映的傳統(tǒng)的儒家文化思想,是支撐中華民族發(fā)展的脊梁??傆[全書,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無論是朱先生還是白嘉軒,他們身上都體現(xiàn)出仁義這一核心精神。整部劇作都透露出很強的宗法觀念以及家族觀念,這兩種觀念都是以儒家的思想為核心。作者通過創(chuàng)作這部作品,希望在這個新時代引導人們重新對儒學思想進行審視,回到中華民族最為核心的精神層面,共同建立中華兒女的精神家園。
參考文獻:
[1]陳遠剛.鄉(xiāng)土倫理的縮影:儒家文化視野下《白鹿原》中的人物形象解讀[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1(02):125-128.
[2]李紅兵,錢虹.論《白鹿原》中人物與繼承傳統(tǒng)儒家文化[J].江西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02):77-78.
(作者單位:萊蕪市萊城區(qū)鳳城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