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克亞?吐爾遜
摘要:《活著》是悲劇色彩非常濃郁的一部優(yōu)秀長篇小說,作者在這篇論文中,首先用悲劇理論分析《活著》悲劇的根源。然后,從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出發(fā),辨析《活著》的主人公徐福貴的悲劇形象和徐福貴身上悲劇精神缺失的原因。最后,議論《活著》悲劇的意義,以及《活著》給讀者的啟發(fā)。
關鍵詞:《活著》;悲劇;徐福貴
余華是當代中國文學的著名作家。余華的所有小說很受歡迎的原因之一是他的作品充溢著很高藝術上的悲劇美,《活著》也是充滿悲劇色彩的優(yōu)秀作品。余華在這本書上講述了一個普通家庭的悲劇故事?!痘钪返膬r值就在于它的悲劇美。在這篇文章里,作者主要分析《活著》的悲劇因素。
一、《活著》悲劇的根源
10萬字左右的《活著》中我們能看到底層百姓的悲慘生活。余華相繼營造了10多人的死亡,“我爹”死于我的不孝,“我娘”與妻子家珍由于沒錢去治療而去世,兒子有慶抽干了血而死亡,女兒風霞死于難產,女婿二喜死于意外事故,外孫苦根死于貧苦中的一次暴食。這些親人的一個挨著一個的死去暗示著人生的悲劇性。在小說還有一些人物,例如龍兒死于土改,老全死于戰(zhàn)爭,春生死于“文化大革命”,在社會的大變動死的這些人物暗示著歷史的悲劇性。
從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可以解釋《活著》悲劇的根源。
(一)內部原因
事物的內部原因是導致悲劇的最深刻的根源。黑格爾認為,它根源于“一方面須有一種由人的某種現(xiàn)實行動所引起的困難,障礙和破壞;另一方面須有本身合理的旨趣和力量所受到的傷害?!盵1]
徐福貴的人生為什么充滿悲劇?最重要的原因還在于他自己身上。如果在當初他能夠聽一下父母和妻子的勸告,能夠將自己吃喝嫖賭的習性改掉,那么他不會敗光家業(yè),他爹也不會死。他的妻子由于長期干沉重的活,而且吃得不好,所以她得了軟骨病。福貴的女兒發(fā)高燒時沒有被及時送去醫(yī)院治療就變成啞巴。如果他沒有敗光家業(yè)變成貧窮,他的妻子不會得軟骨病,女兒風霞也不會變成聾啞,甚至不會將自己的女兒賣掉。亞里士多德說過:"……人物之所以遭受不幸,不是因為本身的邪惡,而是因為犯了某種后果嚴重的錯誤?!?正像亞里士多德所說的一樣,徐福貴由于年輕時候的一段錯誤,而一生歷經困難。福貴的悲劇是一次次地面對親人的死亡,自己卻無能為力,孤苦伶仃。
(二)外部原因
雖然內部原因是悲劇產生的根本動力,但是千萬不能忽視外部原因的影響。當時,中國的戰(zhàn)爭,大躍進直到饑餓年代,這些災難給人們帶來了無比的痛苦和艱苦。作為底層的小人物,徐福貴也受到了這些行動的影響。如果當時福貴并不是遭遇了國內的戰(zhàn)爭,他能夠看一下他娘的最后一面,他能夠跟家里人平平安安地活下去。如果當時社會的醫(yī)療條件沒有十分落后,那就能夠治療好家珍的軟骨病,風霞也不會因為難產而死亡;雖然徐福貴的悲劇人生,始于他自己錯誤的選擇,但最終種種外部因素的限制更加嚴重了他的悲劇。
二、《活著》的主人公徐福貴的悲劇形象
朱光潛說過:"悲劇人物不應當太好,否則他的不幸就會使我們起反感;他不應當太壞,否則就不能引起我們的同情。理想的悲劇人物是有一點白璧微瑕的好人?!蔽艺J為,在這方面余華達到了最理想的悲劇人物效果,因為小說中的主要人物徐福貴不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好人,也不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壞人,所以,福貴的不幸不會使我們反感,反而,引起我們的同情。在閱讀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年輕的徐福貴的性格和年老的徐福貴的性格有所不同。
(一)年輕的徐福貴的形象
徐福貴在一個富裕的家庭里長大的,他從小就應有盡有,他爹是當時的大地主,有200多畝地。由于他是徐家的唯一孩子,由于父母過于疼愛福貴,他從來不聽他父母親的話,跟社會上的不三不四的人交往,養(yǎng)成了吃喝嫖賭的習性。他是一個懶惰的人,從來不幫他爹的忙,只知道浪費他爹的錢。他是一個沒有責任感的丈夫,有時候一個多月沒回家,從來不關心自己的妻子和孩子過得怎么樣。他是一個不孝順的孩子,他從來沒想過讓父母安心和高興。因此,他爹被他氣死。
(二)年老的徐福貴的形象
徐福貴敗光家業(yè),他爹去世之后,他沒有辦法堅持下去他以前吃喝嫖賭的習性,不得不承擔了一個男人的責任。從此以后,他疼愛妻子和孩子,找到了珍貴的親情。由于他是一個四體不勤的家伙,他的妻子家珍和女兒風霞不得不做了沉重的活。他也盡責,跟家里人過簡單的,幸福的生活??墒牵旄YF在以后的生存中不斷遭受著死亡的過程,他不斷地見證著一次次死亡。他七次面對親人的死亡,每次面對生命的巨大苦難,他沒有選擇逃出來,也沒有選擇讓自己死去,而是一直麻木地、默默堅忍地活下去。他認為,這是命運的安排,人不能跟命運奮斗。他從來不會考慮人生的價值,‘活著對他來說是最大的幸福。
三、徐福貴身上悲劇精神缺失的原因
悲劇精神指的是,悲劇主體在面臨生命悲劇沖突時,所表現(xiàn)出的強烈自我保存的生存欲望,在激烈的矛盾沖突中敢于同毀滅的必然性進行殊死抗爭的勇氣,以及凸顯出的個體生命的自主意識。
我們從文本可以看出來徐福貴每次面對悲劇沖突時,他從來不會奮起反抗跟命運奮斗。當時福貴被拉去當壯丁時,福貴看到縣太仆人在連長槍口下僥幸逃生后放棄了強烈的回家欲望;后來在內戰(zhàn)時期,聽說了夜里的逃兵被打死,福貴又放棄了回家的念頭。如果當年解放軍不幫他回家,他可能永遠跟家人團聚不了。可見,徐福貴每次面對生與死的抉擇中,他沒有更多的選擇,只有求生的念頭。他沒有反抗生活與磨難的勇氣。
當福貴所有的親人都先他而去后,他對自己的一生做了這樣的總結:"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他還滿意地說:“我還活著” 。 從中我們看出,福貴在苦難面前只是順從而屈服地活下去,從來沒有試圖改變苦難的命運。正是抗爭意識的缺失給他帶來了接二連三的不幸和苦難。
朱光潛認為“對悲劇來說緊要的不僅是巨大的痛苦,而且是對待痛苦的方式。沒有對災難的反抗,也就沒有悲劇。引起我們快感的不是災難,而是反抗?!盵2]從朱光潛先生的理論我們知道:抗爭性的缺失是造成小說的主人公徐福貴不具有悲劇精神的主要原因。在福貴身上,我們看到了他較弱的自主意識,以及本民族性格中風險和隱忍的特征。從此看來,“中國人性格中所普遍共有的隱忍的特質也造成了富貴生命意識中抗爭性的缺乏?!盵3]
四、《活著》悲劇的意義
每個人的人生道路永遠都不可能是風平浪靜、一帆風順的,我們都逃脫不了各種各樣的苦難和悲劇命運,但人們對苦難與悲慘命運的態(tài)度不一樣。那些年很多人選擇了死去,雖然小說的主人公徐福貴遭受了比別人更糟糕的命運,但徐福貴默默承受,不屈不饒地堅持下去。余華這樣說過:"福貴是屬于承受力太多之后,與苦難已經不可分離了,所以他不需要有其他的諸如反抗之類的想法,他僅僅是為了‘活著而‘活著。他是我到的這個世界上對生命最尊重的一個人,他擁有著比別人多很多的死去的理由,可是他活著?!?/p>
研究《活著》的一些學家贊同徐福貴的人生觀。有些學家佩服徐福貴身上的活下去的力量,例如,金路杰說:“我們之欽佩的不僅僅是他身上表現(xiàn)出的那種愛的力量,更是那股活下去的力量。”[4]有些學家贊同他對世界樂觀的態(tài)度?!案YF雖歷盡人間難以忍受的苦難,但還詩意的棲居著。他那頑強的生命力給讀圖時代的我們很大的震撼。常人無法忍受的苦難,他卻承受了,而且還是那么樂觀,那么安然?!盵5]當然,他的這種對‘活著的強烈欲望和對世界樂觀的態(tài)度讓我們震撼。他的這種堅強精神值得贊揚。但是,他只想活著,而不會考慮生命的價值?;钪囊饬x何在?難道人要只是為活著而活著嗎?
作者余華也認為,“人生不能承受的,不是存在,而是作為自我的存在?!毙旄YF選擇并不直面自己的悲劇根源,而是繼續(xù)活下去,繼續(xù)麻木地生活。這就是自我中心的思想。在徐福貴看來,命運必定是勝利者,人是脆弱的,在命運面前,人是無奈的。做人還是平常點好,人沒有出息也沒事兒,活得比別人長一點就好了。這正是徐福貴的人生觀。如果一個人只是為活著而活著,對家和故鄉(xiāng)、對民族一點奉獻都沒有,那個人活得更長也有什么意義呢?生命的價值不是在于生命的長短,而是在于跟殘酷的命運奮斗給身邊的人帶來幸福。
"悲劇很悲,卻很美,讓觀眾在眼淚的模糊中看清人生的本質,美得讓人驚心動魄?!?徐福貴的那種為活著而活著的生命悲劇讓我們感受到很多?;钪⒉粌H僅是作為肉體的機械延續(xù),更是一種活著本身價值的傳承,是人類的尊嚴和人類的強大。跟苦難、跟命運勇敢奮斗的人生才會有意義的,人不是為辛苦而生的,世上的每一個人都有改變困境的責任和義務。人要有克服困難的精神和意志。"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笨偠灾痘钪纷屛覀冎匦抡J識自己,讓我們反思活著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黑格爾.美學 第 1 卷[M].商務印書館,1979:271.
[2] 朱光潛.悲劇心理學[M].安徽教育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 :206.
[3] 陸星合.淺析 < 活著 > 的悲劇審美意識[J].作品評說,2014,6:74.
[4] 金路杰.余華 < 活著 > 死亡悲劇的崇高美[J].九州文談,2011,7 : 18.
[5] 朱自進.論 < 活著 > 的悲劇意識[J].思茅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2 ,4.2:74 .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少數(shù)民族文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