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宗彩娥
大數據與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改革
文|宗彩娥
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我們已經步入信息社會時代。尤其是自2013年“大數據元年”的高調亮相以來,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比如交友、購物、醫(yī)療、教育,大至法律制度、國防建設、國家安全等都無法離開大數據的支撐,甚至德國國家足球隊征戰(zhàn)世界杯、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的選舉獲勝都要倚仗大數據技術,進而掀起了一場更高水平的信息社會革命—數據技術革命。大數據肇始于自然科學領域,但正日益影響著人文社科領域。目前,高等教育的改革正面臨著一系列的困境,把握發(fā)展際遇、破解發(fā)展難題、厚植發(fā)展優(yōu)勢,必須對這場數據革命做出積極回應,進而使大數據技術因勢利導,為我所用。
早在1980年,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便在他的《第三次浪潮》一書中,將大數據高度的頌揚為“第三次浪潮的華彩樂章”。對于大數據的定義,在學界至少有幾十種。那么究竟什么是大數據?通俗理解,大數據是相對于以往的小數據而言的,它代表巨型的數據集的組合。大數據的原型首先應用于計算機領域,體現(xiàn)的是人機的互動關系。對于“大數據”(Big data),維基百科的解釋是:“所涉及的數據量規(guī)模巨大到無法通過人工,在合理時間內達到截取、管理、處理并整理成為人類所能解讀的信息?!薄坝删扌蛿祿M成,這些數據集大小常超出人類在可接受時間下的收集、管理和處理能力?!?與傳統(tǒng)的
小數據相比較,大數據顯示著明顯的5V特征:①Volume,數據體量巨大。②Variety,數據種類多樣。③Velocity,數據處理速度迅速。④Veracity,數據交錯混雜。⑤Value,商業(yè)價值突出但價值密度低。而在這些紛繁復雜中的大數據提取信息、汲取智慧則必須依靠云計算。云計算是一種基于互聯(lián)網的先進計算方法。它與大數據一起共同分析數據表象、挖掘數據內容、揭示數據規(guī)律、洞察數據背后本質。大數據和云計算并非只是在表面上簡單的給人提供了科學分析數據的方法和處理數據的技術,更為深刻的是,它引起了人類管理思維的改變。
大數據時代,地方本科院校的教育改革面臨著三個方面的突出問題:宏觀層面,政府與高校之間的權責關系有待進一步明晰;中觀層面,地方高校內部治理體系與特色鮮明的地方高水平大學的建設要求還不相適應;微觀層面,還普遍存在著對綜合改革的認識不夠深刻的現(xiàn)象。
首先,在宏觀層面,政府與高校之間的權責關系有待進一步明晰。從高校綜合改革的外部原因而言,學校綜合改革遇到的基礎性難題就是自身的辦學自主權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陡叩冉逃ā访魑囊?guī)定,高等學校有獨立法人地位,那就必須給高等學校跟法律上規(guī)定的獨立法人地位相當的辦學自主權。辦學一定是學校在辦學,要把法律賦予高等學校的權利交還給學校。改革開放以來,國家通過法律確權、簡政放權、章程賦權、依法維權等多種舉措,落實和擴大我國公辦高等學校辦學自主權,對促進我國高等教育發(fā)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自主權還有待進一步擴大和落實。高等學校辦學自主權不擴大,那改革就是有限度的,還只能停留于目前的條條框框里面,止步于深化改革門外。由此,政府管理大學的重點應該在管方向、管政策、管引導、管評價這幾個方面,政府在實行權利清單管理、堅持放權的過程中要實行同步監(jiān)管。
其次,在中觀層面,地方高校內部治理體系與特色鮮明的地方高水平大學的建設要求還不相適應。地方高校整體的管理水平與發(fā)展要求還不相適應,思想觀念的更新和治理能力的現(xiàn)代化有待進一步提高,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改革有待進一步推進。推進地方高校的大學內部治理體系改革,制訂專項規(guī)劃,完善以“黨委領導、校長負責、教授治學、民主管理、依法治?!睘榛緝热莸默F(xiàn)代大學制度的力度不夠;改革內部管理體制,完善內部治理結構,推進治理理念現(xiàn)代化、治理主體多元化、治理機制科學化、治理過程法治化,健全社會參與機制,推進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水平不高。
最后,在微觀層面,普遍存在著對教育綜合改革的認識不夠深刻的現(xiàn)象。在綜合改革這個問題上,需要全校師生能夠統(tǒng)一認識,借綜合改革的機遇興利除弊,謀定學??缭桨l(fā)展的大局。但是,目前沒有完全形成全局性的改革趨勢,形成合力。最令人擔憂的狀態(tài)是,在綜合改革這個問題上,地方高校在認識上還存在著一些問題,行動上還習慣于等文件、等上級布置,沒有形成上下合力,沒有形成上下良性的互動。這還表現(xiàn)在人才培養(yǎng)機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科研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國際交流改革等許多方面。如在人才培養(yǎng)機制改革方面,“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學中貫徹執(zhí)行力度仍需加強。地方高校在推進課程體系改革,深入落實考試改革,推進在線課程建設,建立與能力培養(yǎng)相適應的考核評價標準,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變等方面任重道遠。人事制度方面,在進行崗位聘用制度和績效工資制度改革后,尚未建立起相配套的、完善的教師考核評價機制。地方高校亟待建立起以分類管理為基礎,業(yè)績貢獻和能力水平為導向的教師評價機制。科研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方面,還未真正建立起標志性的科研團隊。地方高校把科研團隊與協(xié)同創(chuàng)新平臺建設融合起來,依托特色研究基地,圍繞重大科研項目,健全科研機制,開展協(xié)同創(chuàng)新,優(yōu)化資源配置,組建高水平高協(xié)同能力的創(chuàng)新團隊的水平不高。國際交流改革方面,深度和廣度需要加強。在優(yōu)化合作辦學項目,發(fā)揮國際合作的輻射帶動作用等方面也有待落實和加強。
針對上述問題,大數據恰好是一劑良藥。大數據時代,深入挖掘數據中的相關價值,用數據說話,用事實說話,能夠更為明確地研判高校教育改革發(fā)展現(xiàn)狀,能夠更為清晰地預判高校教育改革的發(fā)展方向,能夠更為科學的采取高等教育改革的相關措施。
首先,在科研服務方面,大數據時代要求高??蒲泄芾聿块T積極轉換角色與工作方法。運用大數據技術,從科研成果看學校的總體發(fā)展趨勢;從科研業(yè)績分布分析學校各學科發(fā)展情況;從論文發(fā)表數量考察教師的科研水平和研究方向,可以實現(xiàn)從對教師的方法引導、內容輔導方面轉變?yōu)閷φ麄€學??蒲谐煽兊膭討B(tài)考察、數據分析及業(yè)績推動。以往對于科研能力的考察,往往是基于某個學科的理論研究或者實證研究。大數據提供了與以往科學研究不同的思維方式與科研范式。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某些特定的學科領域,大數據技術將成為主導性、決定性的因素,跨領域、跨學科甚至跨國界的科研互聯(lián)互動平臺將成為高??蒲泄ぷ鞯幕A,其應用前景十分可觀。例如在某些人文社會科學領域,老師和學生可以根據大數據平臺提供的技術分析,在論文撰寫之前就事先了解到相關領域的學術前沿、熱點及動態(tài);掌握與核心概念相關度較高的其它概念,該領域研究的主要作者、學校甚至地區(qū);也可以用來分析哪些學術期刊傾向于發(fā)表該類學術文章。
其次,在校園管理方面,大數據技術可以全面提升管理的效率,節(jié)約管理成本。比如,通過對宿舍用電量的監(jiān)控,可以分析宿舍使用違章電器的可能性,維護校園消防安全、有效預防火災;通過對學校的人群密集地區(qū)如宿舍、食堂、操場、圖書館進行人流量監(jiān)測,可以有效安排用餐時間、運動時間,對學生及時發(fā)布實時信息,從而盤活現(xiàn)有的硬件設施,既能保障學生的正常使用,又不至于過分擁堵、造成空間資源緊張。在遇到節(jié)假日、重大活動時,可以通過學生在主要搜索引擎網絡上的關鍵詞、手機信號來源地區(qū),WiFi熱點等交叉印證,在整體上準確預判學生群體的思想變化、流動情況,即時引導,適時介入。
最后,在教學方面,大數據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同時使用線上與線下兩種教學模式。當然,目前為止,教師本人在課堂講授仍然是主要的教學方式。但是,作為時代精神先覺者,高校教師必須面對大數據時代的問題,充分運用網絡空間的教學資源和思維,比如翻轉課堂、慕課等全新的輔助手段,更好的服務教學。比如學生平時在網上完成作業(yè)時,可以通過每一道題答題時間的長短與準確率,分析出現(xiàn)這種問題的原因,那些耗費較多時間準確率又低的問題,究竟是教師在上課時沒有講授清楚,還是學生個人對知識沒有掌握。從教與學兩方面入手,進一步分析出現(xiàn)這種狀況的原因。對眾多變量形成數據進行挖掘,教師就可以清晰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也為創(chuàng)設更好的學習環(huán)境提供研究基礎。
作者單位:常州大學
2015年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大數據時代高校意識形態(tài)安全機制建構研究”(課題批準號:2015SJD506)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