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日讀曹聚仁先生《中國學術(shù)思想史隨筆》,其中關(guān)于福永光司的一段讓我感觸頗深,特摘錄于此與大家分享。福永光司是日本著名學者,被譽為“日本老莊思想研究第一人”。
福永氏說,提起他和《莊子》的關(guān)系,便不能不想起他的母親來。那是他在小學四五年級讀書時的事。有一天,他剛從學校回家,母親便出了一道奇妙的習題。她說:“后面城隍廟里那顆彎彎曲曲的大松樹,要怎么看才能看成直的?你仔細想想看!”福永氏說:“那時,我若是個會作‘砍下那顆大松樹,運到制材廠去這樣答案的想法的孩子,或是我母親是個準備著這種答法的人,那么我的人生以及我對事物的看法,必定走向與現(xiàn)在截然不同的方向去了;不過,我卻是一個會將這個問題當真尋思下去的孩子。只是這個問題,對于少年的我來說實在太高深了。我一直尋思到第二天,終于認輸了,只得去向母親求答案。她回答道:‘彎曲的樹,就看作彎曲的樹,這就能看成直的了。聽了這似懂非懂的回答,我記得自己當時著實發(fā)了半晌的呆??墒沁@一句話,直到現(xiàn)在仍然活在我的腦子里。我跟《莊子》的聯(lián)系,可以說早在那時就注定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