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毓智
學生怎樣選擇座位,學生怎樣規(guī)劃吃飯時間,這兩點能夠反映一個大學的精神面貌。
從課堂上學生選擇座位的情況,可以看出大學的學習風氣。我在新加坡上過這么多年的課,又在國內幾十所大學講過課,發(fā)現(xiàn)了課堂座位的分布規(guī)律:前兩三排一般是沒有人的,而后幾排座位的人最多。而在斯坦福大學,這種情況恰好相反,前幾排的人最多,后面依次減少。這種情景一方面表現(xiàn)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另一方面也說明學生只上自己真正喜歡的課。
充分利用吃飯的時間學習,也是世界一流大學的普遍現(xiàn)象。這里講一下我在斯坦福大學的一次經(jīng)歷:2011年2月的一天,我打好午飯,一個人坐在一張空桌子面前。一位亞裔學生端著餐盤問我,是否可以跟我坐在同一張桌子。這也是美國人的一種禮貌,遇到這種情況都要征求一下先坐下者的意見。我當然同意了。當時我心里在想,看看這位學生會不會拿出書來邊吃邊看。果不其然,這位同學一坐下就馬上拿出一本書來,邊吃邊看,一直到我走的時候,都還是低著頭。這種事情在這里太常見了。
2011年夏天,我到普林斯頓大學參觀時,看見校門口的一個小花園里有一個街頭藝術作品,名字叫“午餐時間”,那是一尊銅像,一個學生坐在地上,一只手拿著剛咬了一口的三明治,另一只手捧著書專注地閱讀著。這尊銅像是世界一流大學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的定格?;蛟S,邊吃飯邊看書的習慣并不好,但從中卻折射出了世界一流大學學生的學習風尚。
啟明星摘自《羊城晚報》2017/05/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