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麗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河南 洛陽 471003)
天麻素片聯(lián)合鹽酸帕羅西汀對老年腦卒中后焦慮抑郁患者血清BDNF、IGF-1濃度的影響
王 麗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河南 洛陽 471003)
目的探討天麻素片聯(lián)合鹽酸帕羅西汀對老年腦卒中(中風)后焦慮抑郁患者血清腦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BDNF)、人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1濃度的影響。方法100例老年中風后焦慮抑郁患者,將50例接受單獨的鹽酸帕羅西汀治療患者納入對照組,50例接受天麻素片聯(lián)合鹽酸帕羅西汀治療患者納入研究組,均治療2個月。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焦慮抑郁〔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血清BDNF、IGF-1濃度、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結果治療后兩組HAMA、HAMD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對照組高于研究組(均Plt;0.05);治療后兩組血清BDNF濃度均高于治療前,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IGF-1濃度均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lt;0.05);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結論采用天麻素片聯(lián)合鹽酸帕羅西汀治療效果顯著,安全性高,能有效提高血清BDNF表達水平,減少血清IGF-1表達,減輕焦慮、抑郁癥狀,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天麻素片;鹽酸帕羅西??;焦慮抑郁;腦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人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
腦卒中(中風)具有較高的病發(fā)、致殘及致死風險。研究顯示,患者在出現(xiàn)中風癥狀后常伴有焦慮、抑郁等情緒障礙,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嚴重的生理、心理、精神負擔,從而干擾患者軀體功能、認知功能及生活質量,同時不良情緒可增加中風再發(fā)風險,嚴重危害人們健康與生命安全〔1〕。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在常見的腦血管疾病長期性并發(fā)癥內,中風后的焦慮、抑郁等情緒障礙發(fā)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2〕。目前,臨床對中風后患者抑郁狀態(tài)的研究報道較多,但對中風后患者焦慮狀態(tài)的研究尚無較多報道。本研究采用天麻素片聯(lián)合鹽酸帕羅西汀治療老年中風后患者焦慮抑郁癥狀,分析藥物對患者血清腦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BDNF)、人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1濃度的影響。
1.1研究對象 選取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00例老年中風后焦慮抑郁患者,均符合入選標準。將50例接受單獨的鹽酸帕羅西汀治療患者納入對照組,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60~80〔平均(70.3±6.8)〕歲;病程8~102〔平均(54.3±45.2)〕d。50例接受天麻素片聯(lián)合鹽酸帕羅西汀治療患者納入研究組,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齡60~78〔平均(69.8±6.7)〕歲;病程8~104〔平均(54.5±45.3)〕d。兩組年齡、性別等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
1.1.1中風診斷標準 參照2014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3〕:①起病急;②伴有全面性或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③神經功能缺損體征、癥狀持續(xù)時間超過數小時;④經腦部CT、磁共振成像(MRI)檢查顯示缺血病灶和臨床體征一致;⑤經腦部CT、MRI檢查排除非血管性腦出血、腦部病變。
1.1.2焦慮抑郁診斷標準 參照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頒布的《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中抑郁相關診斷標準〔4〕:患者主要表現(xiàn)情緒低落,同時伴有以下內容≥4項:①無愉悅感,喪失興趣;②易于疲憊,精力減退;③經常自責內疚,患者自我評價較低;④患者思維能力降低,思維表現(xiàn)遲緩或亢奮;⑤睡眠紊亂或失調;⑥存在自傷意念、動機;⑦性欲、食欲、體重發(fā)生變化。
1.1.3納入標準 ①所有入選患者均經臨床檢查符合中風診斷標準;②無藥物過敏史;③中風前無焦慮、抑郁癥狀;④意識清楚,具備一定溝通能力;⑤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⑥患者對本研究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1.4排除標準 ①焦慮、抑郁程度嚴重并存在自殺傾向者;②治療前7 d接受抗焦慮、抑郁等治療;③伴有神經系統(tǒng)疾病及嚴重性心功能不全、肝腎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既往史;④易過敏體質或有藥物過敏史患者;⑤因自身原因無法完成治療患者。
1.2方法 對照組每日早餐前頓服鹽酸帕羅西汀(中美天津史克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50043)20 mg/次,1次/d,服藥2~3 w后根據患者癥狀與反應,適當調整劑量,治療2個月。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服天麻素片(昆明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3042)進行聯(lián)合治療,50 mg/次,3次/d,治療2個月。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焦慮抑郁評分、血清BDNF及IGF-1濃度、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焦慮、抑郁:①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估患者焦慮程度〔5〕,包括軀體性焦慮因子、精神性焦慮因子,共14項內容,采用0~4分5級評分法,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焦慮癥狀越嚴重;②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估患者抑郁程度〔6〕,包括17項內容,采用0~4分5級評分法,評分越高表示患者抑郁癥狀越嚴重。(2)血清BDNF、IGF-1濃度:兩組在治療前后清晨空腹狀態(tài)下采集3 ml靜脈血,離心分離后留取上清液,置入EP管內,放進-35℃冰箱內保存,待側;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BDNF、IGF-1濃度。(3)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血壓異常、嗜睡等。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20.0軟件進行χ2檢驗、t檢驗。
2.1兩組HAMA、HAMD評分比較 治療后兩組HAMA、HAMD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對照組高于研究組(Plt;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HAMA、HAMD評分比較分,n=50)
與治療前比較:1)P=0.000,下表同
2.2兩組血清BDNF、IGF-1濃度比較 治療后兩組BDNF濃度均顯著高于治療前,且研究組顯著高于對照組,IGF-1濃度均顯著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lt;0.05);治療后對照組血清BDNF濃度顯著低于研究組,IGF-1濃度顯著高于研究組(Plt;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BDNF、IGF-1濃度比較
2.3不良反應 兩組治療過程中均未出現(xiàn)嚴重不良反應。對照組出現(xiàn)嗜睡2例(4.0%);研究組出現(xiàn)惡心嘔吐1例(2.0%),嗜睡2例(4.0%),總發(fā)生為3例(6.0%)。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000,P=1.000)。
研究顯示,急性期中風后焦慮抑郁發(fā)生與腦內神經生物學的改變存在一定關系,恢復期中風后焦慮抑郁的發(fā)生與患者心理、生理失衡有關〔7〕。老年中風后患者因腦組織神經解剖受損,腦供血不足,導致機體內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等神經遞質濃度減少,不利于機體合成、代謝神經遞質,加重患者焦慮抑郁程度。
目前,國內外醫(yī)學主要認為血清BDNF與老年中風后焦慮抑郁發(fā)生有關,且與抗焦慮抑郁治療有關,是一種血清生物學標志物;BDNF能使缺氧引起的神經元損傷減少,營養(yǎng)支持5-羥色胺、多巴胺,促進機體合成中樞神經遞質;同時能促進機體產生海馬神經元,利于神經細胞合成,促使神經突觸可塑性增強。分析血清BDNF抗焦慮抑郁作用機制可能為:①BDNF能抵抗自由基破壞神經細胞,增強神經細胞抗氧化及自我修復能力;②BDNF經轉錄因子等相關信號轉導途徑,能起到阻止神經細胞凋亡作用;③通過對細胞膜上鈣通道蛋白的調節(jié),能使細胞內鈣維持穩(wěn)定狀態(tài)。研究顯示〔8〕,在抑郁大鼠海馬部位注入BDNF能對神經膠質細胞進行有效修復,發(fā)揮抗抑郁作用。IGF-1能有效調控中樞神經細胞的生長及分化、成熟,在BDNF水平升高時,IGF-1協(xié)同BDNF輔助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神經元生存,提高神經細胞可塑性〔9〕。老年中風后焦慮抑郁患者血清內IGF-1濃度易升高,分析原因可能是焦慮抑郁患者海馬結構及神經元數目、大小發(fā)生改變,使IGF-1代償性增加,保護腦組織;或是中風能將HPA軸激活,增加腎上腺素,刺激生長激素、IGF-1水平增加,IGF-1增多能刺激機體釋放生長激素。
研究顯示,中藥天麻適用于治療肢體麻木、頭痛眩暈、驚痛抽搐等疾??;而天麻素作為臨床治療常用藥物,能將自由基清除,抵抗細胞毒性,阻止細胞凋亡,保護細胞膜及腦組織,同時能擴張血管,調節(jié)血黏度,使血管順應性增加,改善局部腦供血;天麻素能使單胺氧化酶含量減少,增加腦內多巴胺、5-羥色胺含量,減輕炎癥因子誘發(fā)的氧化應激反應,發(fā)揮抗焦慮、抑郁作用〔10〕?,F(xiàn)代藥理顯示〔11〕,天麻素具有抗焦慮、鎮(zhèn)靜催眠、改善腦供血等作用,能將體內自由基清除、減少谷氨酸、單胺氧化酶表達,阻止脂質過氧化,增加γ-氨基丁酸、多巴胺及5-羥色胺濃度,從而達到抗抑郁效果。鹽酸帕羅西汀作為高選擇性、強效的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能提高突觸間隙5-羥色胺濃度,使中樞5-羥色胺神經功能增強,無抑制單胺氧化酶作用,患者口服后易吸收〔12〕。本研究結果提示給予老年中風后焦慮抑郁患者天麻素片聯(lián)合鹽酸帕羅西汀治療效果顯著,能有效減輕焦慮、抑郁障礙,改善患者情緒,安全性高。
1Ayerbe L,Ayis AS,Crichton S,etal.Explanatory factors for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depression and long-term physical disability after stroke〔J〕.Age Ageing,2015;44(6):1054-8.
2安麗萍,連麗英,史志勇.鹽酸帕羅西汀配合中醫(yī)情志護理對中風后抑郁患者的康復療效〔J〕.河北中醫(yī),2014;36(9):1402-4.
3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4〔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5;48(4):246-57.
4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精神障礙分類)〔J〕.中華精神科雜志,2001;34(3):184-8.
5張明圓.精神科量表評定手冊長沙〔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34-137.
6汪向東,王希林,馬 弘.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M〕.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3:220.
7陳秋敏.腦中風恢復期患者的心理特點及護理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8):1705-6.
8Ye Y,Wang G,Wang H,etal.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infusion restored astrocytic plasticity in the hippocampus of a rat model of depression〔J〕.Neurosci Lett,2011;503(1):15-9.
9黃曉蕓,徐安定,梅志忠,等.血清IGF-1、HCY、CRP及Aβ1~42水平與腦卒中后并發(fā)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的關系〔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14):3864-5.
10鄭慧鋒,彭 昊.天麻素生物學作用研究進展〔J〕.中國醫(yī)藥,2014;9(11):1726-8.
11李紅月,孫志偉,王淑琴.天麻素在神經系統(tǒng)的藥理作用研究概況〔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15;35(11):1047-50.
12汪 昆.鹽酸帕羅西汀對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的臨床作用研究〔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6;45(4):490-1.
〔2017-02-15修回〕
(編輯 袁左鳴/滕欣航)
R749
A
1005-9202(2017)21-5403-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21.083
王 麗(1974-),女,主管藥師,主要從事臨床藥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