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靜
論學校體育器材的科學管理與高效利用
李 靜
每個學校的體育教育都離不開體育器材,體育器材是學校開展體育教學和體育訓練活動的重要物質(zhì)基礎(chǔ)。而體育器材的管理會關(guān)系到體育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學生身體素質(zhì)的增強 、特色體育項目的開展等,所以必須制訂科學的管理制度和高效利用策略。
學校教育;體育器材;科學管理
目前,很多學校在實際的體育教學中仍然存在許多弊端,如體育教育的重要性很容易被學校、老師及學生的忽視,教師自身不熱愛本職工作,不能合理利用現(xiàn)有體育場所和體育器材等,影響了學校體育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學校里的體育教育是全民健身運動的基礎(chǔ)組成部分,也是全民體育教育的重中之重,它的有效開展,對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和身心健康發(fā)展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從而使得學生有個健康的身心。而體育器材是學校開展體育教育的基礎(chǔ)載體和主要教具,如何保證體育器材的科學管理與合理利用,直接關(guān)系到學校體育的教學質(zhì)量和教學效益。因此,學校在平時不僅要重視增加體育器材采購的投入,還要重視科學管理與高效利用,這將對學校體育教育工作的開展有著不可忽略的意義。
由于各個學校對體育器材管理的重視程度不同,管理者的素質(zhì)參差不齊,所以很多學校在體育器材管理上存在問題。
有的學校的體育器材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丟失、破損等現(xiàn)象,使得正常的體育教學無法繼續(xù)進行,這不僅影響了體育教師的教學熱情,也破壞了學生的體育參與興趣。在體育器材管理過程中,很多問題應(yīng)引起管理者的注意,學生必須持有效證件來借取體育器材,管理者首先要對學生登記的基礎(chǔ)信息進行核驗,其次還要記錄器材的相關(guān)信息以及器材當前的新舊程度,且歸還日期等都要做出明確說明,以確保器材不遭受人為因素造成的破損、丟失,使其的到合理有效地利用[1]。
體育器材在借出后使用時,仍然存在許多因素可能致使體育器材遭到損害。體育器材用完后,如果不能及時收起來,隨意放置在體育場地,或者被其他物品覆蓋,經(jīng)過一段時間再想利用時,發(fā)現(xiàn)其已經(jīng)不能正常工作,造成了體育器材的浪費。
有的學校的體育器材存放沒有做到因地制宜、分類歸放,不同類別的體育器材沒有根據(jù)其材質(zhì)和使用方法的不同,以及存放方法和放置環(huán)境的不同而有所區(qū)別,不利于體育器材的合理維護和有效使用。
此外,有的學校對體育器材管理的資金投入不足,現(xiàn)有的大部分體育器材比較老舊,無法正常使用,加之對體育器材的管理存在嚴重不足,新購進器材設(shè)施也得不到妥善存放及使用,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財力三方面的浪費。
針對學校體育器材管理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學校需要提高對體育器材管理的重視程度,強化對體育器材的日常管理和維護,提高體育器材的利用效率,以保證體育教育的教學水平,使得各種體育項目得以順利實施。
2.1 增強對學校體育器材設(shè)施的管理意識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xiàn)代人越來越注重體育鍛煉,社會各界對于體育教育的重視程度在不斷提升,學校體育教育也開始逐漸步入正軌。學校是社會發(fā)展所需人才的主要輸出基地,在校學生的身體健康更應(yīng)受到社會及學校的更多關(guān)注。因為學生大部分的時間在學校,他們的運動主要都是依賴學校的體育器材來完成,所以學校有義務(wù)完善體育器材的管理制度,確保其安全性,讓學生能夠順利的進行體育課程及健身運動[2]。對此,學校的領(lǐng)導、體育教學部分的管理者以及體育教師必須增強自身對于體育器材設(shè)施的科學管理意識。
2.2 建立領(lǐng)導管理體制
學校要整體提高體育教育的教學管理水平,就必須需完善體育器材的管理。首先必須在管理部門中建立一套有效可行的管理制度。制度中應(yīng)明確體育器材管理活動中每個人的責任和義務(wù),無論官職大小,須嚴格執(zhí)行制度中的規(guī)定,各司其職。作為體育器材的主要使用者,老師和學生更應(yīng)該在設(shè)施借出期間,認識到自己對體育器材維護應(yīng)盡的義務(wù),保證器材的合理使用及存放,珍惜公共資源[3]。使用者之間可以相互監(jiān)督提醒,使體育器材在體育教學中發(fā)揮其最大的作用。
2.3 加強對體育器材的維護與保養(yǎng)
在對體育器材進行科學合理的管理的基礎(chǔ)上[4],加強對體育器材的維護與保養(yǎng),可以大大提高體育器材的使用率,并延長其使用期限,避免因年久失修造成不安全事故的發(fā)生,共同保護學校的體育公共資源。因此希望無論是學校的管理者,還是教師、學生,都應(yīng)該重視體育器材的正確使用、日常維護與保養(yǎng),保證學校體育器材的科學使用與維護。
2.4 及時消除體育器材的安全隱患
體育器材能夠引發(fā)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熱情,使學生積極投身到體育鍛煉中,然而如果體育器材不能得到良好的維護和保養(yǎng),可能會造成安全事故,就很容易打擊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給教師和學生心理帶來負面影響。所以學校的管理者在管理器材期間,需時刻注意對體育器材的安全檢查,保證器材使用功能良好,消除不安全因素,確保教師和學生在使用過程中的安全。例如,在體育課堂上,體育教師一定要監(jiān)管好學生對體育器材的使用情況,要減少不合理使用器材等情況的發(fā)生,否則一旦出現(xiàn)安全事故,不僅可能造成體育器材的損壞,還有可能造成體育教學事故的發(fā)生。
2.5 因地制宜,引進民間體育器材
學校在購進體育器材時,可以廣開思路,不要僅僅局限在傳統(tǒng)的體育器材的理解上,不必盲目攀比,追求運動器材的高檔、美觀,可以根據(jù)當?shù)氐牡乩憝h(huán)境和風土人情,購置一些具有當?shù)靥厣男∥锛蛘吖膭顚W生自制一些常見的運動器材,如沙包等,學生因為生活中經(jīng)常接觸,對此比較熟悉,更能燃起學生的運動熱情,將玩與學融合在一起,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體育活動,也減少了學校對體育器材的資金投入,有機的結(jié)合了我國的民族文化,促進了學校體育文化的建設(shè),可謂一舉多得。
2.6 發(fā)揮體育器材設(shè)施的多種教育功能,提高使用效率
一種體育器材,除去自身固有功能,還可以有多種利用途徑。單就一根跳繩來講,正跳、反跳、花樣跳、雙搖跳、單繩雙人跳、雙人雙繩跳等方法層出不窮。常見的毽子,也可以有腳尖踢法、轉(zhuǎn)身踢法、雙人對踢、多人傳遞踢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廢舊體育器材的改造,如淘汰了的足球、籃球或排球,可以在里面填充沙子,變成實心球,實現(xiàn)再次利用。學生們因為形式多樣,激起學習興趣,更愿意參加運動,在玩樂中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同時大大發(fā)揮體育器材的使用價值。
綜上所述,為推動全面素質(zhì)教育,更好地為社會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人才,社會和學校尤其要重視學生的體育教育工作。學生的體育鍛煉主要在學校進行,而進行的必備條件即為學校的體育場地和體育器材。學校體育器材是學校體育教學的基礎(chǔ),體育器材需得到科學的管理和合理的使用,最大限度發(fā)揮其應(yīng)有的價值,避免資源上的浪費,以滿足教師和學生在體育教育活動上的各種需要,有效提高教師教學水平,促進學生身心素質(zhì)的全面健康發(fā)展。
[1] 張龍. 環(huán)保理念下我國學校體育場館資源對外開放意義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 2015,(12):40,65.
[2] 李真.陽光體育工程體系下河南省農(nóng)村中學校本體育課程器材、設(shè)施資源開發(fā)的研究[J]. 體育科技,2012,(01):123-125.
[3] 張衛(wèi)平.挖掘現(xiàn)有資源 放大利用價值——淺思校內(nèi)體育場地器材設(shè)施之功效[J].青少年體育,2014,(01):128.
[4] 顏曉奇.學校體育場地器材設(shè)施建設(shè)對體育教學影響的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2011,(07):78-79.
Scientific Management and Efficient Use of School Sports Equipment
Li Jing
Each school cannot go without sports equipment, which is an important material basis for the school sports teaching and sports training activities. The sports equipment management is related to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the physical quality of students, as well as the implementation of special sport programs. As a result, a scientific management system and its efficient use strategy should be established. Key words: school education; sports equipment; scientific management
李靜(1989-),女,山西陽泉人,助理實驗師,在讀體育碩士,研究方向:體育管理。
山西工程技術(shù)學院,山西 陽泉 045000 Shan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Yangquan 045000, Shanxi, China.
G818.3
A
1005-0256(2017)03-0158-2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03.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