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憲實
盛唐的長安,是人間享樂的天堂。朝廷領導的享樂活動,聲勢浩大,影響深遠。從官場到民間,人們紛起響應,花樣翻新,層出不窮,令人目不暇接
進入盛唐,唐朝真正登上歷史的頂峰。與后人感覺不同,當時人沉浸在這種高峰體驗之中,流連忘返。只有后人知道他們正進入危險的游戲,但如場外觀眾一樣,愛莫能助。在傳統(tǒng)的生態(tài)體系中,一個國家的繁榮,到底能達到怎樣的程度,盛唐或許能提供一些可貴的參考。
一年三分之一在放假
唐朝節(jié)日很多。盛唐時一切法制化,所有節(jié)日都是國家規(guī)定的,專門規(guī)定節(jié)日的稱作“假寧令”。國家的官吏,通常十天休假一天,這是例行休息日,不能強算節(jié)日。此外,每月給假一天,即“晦日”。兩個假日相加,一個月4天假,全年共48天假。
最長的節(jié)日,是正月初一和冬至,每個節(jié)日七天,當天和前后三天。放假的時間,可以表明節(jié)日的等級,即重要性。如此說來,元日、冬至是第一等級。一共15天。
第二等級的節(jié)日是八月五日、夏至和臘日,前后共三天。這一共是9天假。
寒食節(jié)和清明節(jié),兩個節(jié)日一共給假日四天。這樣它們就榮升為第三個等級,一個假日兩天。共4天。
最多的節(jié)日只給一天假,這便是正月七日、正月十五日、春秋二社、二月八日、三月三日、四月八日、五月五日、三伏、七月七日、七月十五日、九月九日、十月一日、立春、春分、立秋、秋分、立夏、立冬,各一日假。其中,社日分春秋,是兩天,三伏指初伏、中伏、后伏為三天,共21日假。
如上所列,唐朝的假期共有97天。然而,這不是全部。每年的五月,官吏要給“田假”,九月要給授衣假,各15天,共30天。田假和授衣假,法令明確規(guī)定,每個單位分兩班倒休,以免影響工作。如此,唐朝官吏一年通常的假期是127天。八月五日是唐玄宗的生日,從開元十七年(729)開始設立節(jié)日,稱作“千秋節(jié)”。后來皇帝的生日雖然不是這一天,但多為節(jié)日。二月十五日,是老子的生日,從天寶五載(746)開始設為節(jié)日,比照四月八日的佛誕日,放假一天。這樣算,全年就是128天假。
這還不是全部。唐朝文武百官,只要有品階,還有“定省假”和“拜墓假”。父母在三千里之外,每三年一給定省假,共30天。五百里之內(nèi),每五年一給拜墓假,共15天。這樣算,家遠的每年就是138天,家近的每年130天假。這就是說,唐朝的命官,一年之中,三分之一以上的時間都在放假。
尋勝宴樂,古今第一
節(jié)日放假,休息日最常見的活動便是宴飲作樂。朝廷的官吏群體,也無非如此。開元十八年(730),唐玄宗開創(chuàng)了一個尋勝宴樂的先例,下令由朝廷出錢,百官宴飲。春季每十天休息一日,這一天皇帝要求官員“選勝行樂”,挑選好風景處,及時行樂。主要是宴飲,有的文獻就記載為“尋勝游宴”。都什么人參與呢?凡是京城的官員,五品以上都能參加。御史雖然是六品,但作為檢察之官,給予優(yōu)待,也能參加。朝集使,是地方州里的領導人,每年到中央?yún)R報工作,也要參加。
到底什么日期舉行這種游宴活動呢?《資治通鑒》記載是“春月旬休”,春天三個月,每月三個旬休日即三天,一共九天。至少十天一次宴飲。不過《唐會要》的記載說“自春末以來,每至假日,百司及朝集使,任追游賞”,這就不是旬休了,所有假日都鼓勵大家游賞。按照上文提供的節(jié)日假期,唐朝官員可以游賞的日子實在太多了。誰出錢?是朝廷,每個宴席賜錢五千緡(一緡是一千錢)。僅給錢當然是不夠的,太常寺負責組織,衛(wèi)尉寺負責提供帳篷器具,光祿寺負責準備食物。太常寺是負責國家祭祀、禮儀等工作的部門。光祿寺平日就有負責宴會的功能,衛(wèi)尉寺平日里大朝會的時候,專門負責供應帷帳、茵席這些工具。在當時,這都是最專業(yè)的機構,他們保障了百官宴飲的高端性。
這個盛唐的故事,一直在發(fā)展之中。根據(jù)《唐會要》的說法,十日一次宴飲活動,后來發(fā)展成為五日一次,這是開元二十二年的事。到天寶八載(749)正月,皇帝下敕說:“今朝廷無事,思與百辟同茲宴賞。其中書門下及百官等,共賜絹二萬匹,其外官取當處官物,量郡大小,及官人多少,節(jié)級分賜。至春末以來,每旬日休假,任各追勝為樂。”這就是說,宴賞之事,已經(jīng)從長安擴大到全國,長安的費用,皇帝賜給,地方的費用,“取當處官物”,由地方政府承擔。
這就是盛唐。每到春天,只要是節(jié)假日期,全國上下,凡美景之處,都是官場宴席。歌舞升平,古今第一。
紙醉金迷 盛唐一夢
盛唐的長安,是人間享樂的天堂。朝廷領導的享樂活動,聲勢浩大,影響深遠。從官場到民間,人們紛起響應,花樣翻新,層出不窮,令人目不暇接。
唐朝官府宴會的勝地,就是曲江池畔?!扒ぷ?,安、史未亂前,諸司皆列于岸滸?!鼻顼?,大約從唐中宗時代已經(jīng)開始,但達到鼎盛,還是盛唐之時?!短妻浴酚涊d到:“曲江游賞,雖云自神龍以來,然盛于開元之末?!笔掅允翘菩陂_元時期的宰相,天寶元年(742),玄宗特別下令,讓蕭嵩的家廟搬家。原來蕭嵩的家廟就在曲江畔,可是中央各個官府機構,都要在曲江岸邊修建宴飲場所,蕭嵩的家廟就成了問題。于是,蕭嵩為了給“舉國勝游”騰地方,愿意改遷家廟,玄宗也決定由國家承擔改建工作。
百花百宴同時盛開,曲江岸邊,立刻成為長安的焦點所在。在林林總總的宴會里,杏園宴可能是最引人注意的。杏園在曲江的西邊,在唐朝,因為是新進士宴會的場所而引人注意。根據(jù)李肇《國史補》的說法,杏林宴會本來是落第舉子的會餐,一餐之后,告別晦氣。后來中舉的進士也來這里宴會,落第的人就再也不來了。杏園宴會的菜品特別講究,“四海之內(nèi),水陸之珍,靡不畢備”。據(jù)說,有一個叫作“進士團”的組織,專門負責杏園宴會,今天的宴會結束,就開始準備明年的宴會,一年就一次宴會,這其中的利潤該有多高。杏園宴也稱“關宴”,是新進士一系列宴會中最重要的一個。聽說,到時候皇帝也會來到附近的紫云樓,“垂簾觀焉”。不僅如此,長安的大人物們,“公卿家率以其日揀選東床,車馬闐塞,莫可殫述”,長安為此萬人空巷。
就這樣,沉迷其中的長安人不能自拔,在醉生夢死中等來了安史之亂,“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曲未終、人已散,霓裳羽衣曲,僅僅是唐玄宗和楊貴妃的嗎?長安還有唐朝,后來的苦難,點點滴滴,不都是此前的累積嗎?
(摘自《國家人文歷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