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劍,郝仕芳
長沙市全民健身中心發(fā)展現狀研究
劉 劍,郝仕芳
“全民健身中心”作為改變城市居民健康狀況與實行全民健身的有效途徑,在我國城市社會協調發(fā)展中的作用日趨重要。為了使中心的建設更趨合理化和科學化,以體育學、經濟學、社會學、管理學等相關理論為基礎,運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調查法、實地調研等研究方法,對長沙市全民健身中心發(fā)展現狀進行調查研究,實現中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為全民健身計劃實施提供理論依據。
全民健身中心;公共服務;發(fā)展
“全民健身中心”作為改變城市居民健康狀況與實行全民健身的有效途徑, 在我國城市社會協調發(fā)展中的作用日趨重要。2011年國務院印發(fā)的《全民健身計劃》中“要求50%以上的市(地)、縣(區(qū))建有全民健身活動中心”,2015年《建設現代體育公共服務體系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可知:“到2017年底,長沙城區(qū)將建設18個社區(qū)區(qū)域性全民健身中心?!盵1]然而從《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建設管理情況調研成果匯編》來看,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在發(fā)展過程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本文對長沙市全民健身中心現狀進行調查研究,以期為長沙市以及其他省市的全民健身中心建設提供理論參考。
2.1 研究對象
以長沙市全民健身中心為研究對象。長沙市位于我國中部,國家“中部崛起戰(zhàn)略”的實施,促使長沙市經濟高速穩(wěn)定發(fā)展,2015年人均GDP為116394元,在中國城市GDP排名中排第13。居民健身意識增強,全民健身運動廣泛深入開展,城市社區(qū)體育場地設施供給不足和需求旺盛的矛盾逐漸突顯,因此,研究長沙市全民健身中心現狀在全國具有一定代表性。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運用文獻資料、調查法、數理統(tǒng)計、邏輯分析等研究方法,充分利用長沙市第六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數據資料和實地調研數據信息,按照中心規(guī)模、來源、結構和布局的邏輯順序,對長沙市全民健身中心現狀進行分析,指出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策略,以期為長沙市以及其他省市的全民健身中心建設提供參考性建議。
3.1 長沙市全民健身中心基本現況
根據長沙市第六次體育場地普查數據(截至2013年12月31日)顯示:“長沙市體育場地總數為10843個,總用地面積為939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為65萬平方米,場地面積為859萬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約為1.02平方米,對比第五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截至2003年12月31日)數據,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增長了251%?!盵2]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截至2014年底,長沙市(縣、區(qū))50%以上建有全民健身活動中心;按照長沙市人民政府《建設現代體育公共服務體系三年行動計劃》,2016年又新建了28個“全民健身中心”,并計劃到2017年,建成90個全民健身中心,全市全民健身中心覆蓋率達80%,基本建成覆蓋城鄉(xiāng)的現代體育公共服務體系,較好地滿足了人們的健身鍛煉需求。
3.2 長沙市全民健身中心經費來源
根據數據顯示:2015年度,國家體育總局按照要求將本級體育彩票公益金共242002.4萬元,占國家體育總局本級使用彩票公益金總數的88.73%,用于援建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捐贈體育健身器材、資助群眾體育組織建設和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其中用于全民健身中心場地及配套設施投入的資金占80%以上。據調查顯示:長沙市全民健身中心雖然以政府投入、體育彩票公益金資助建設的場館占總體數量的絕大多數,但還是有一點數量以民營經濟為投資主體參與建設的全民健身中心,這表明了長沙市全民健身中心建設慢慢出現以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和外資經濟等多元化主體的投資方式。在國家政府現有經濟財力下,應加強輿論宣傳,鼓勵調動社會民營資本參與全民健身中心建設,形成多渠道的資金來源模式。
3.3 長沙市全民健身中心配套設施與健身項目
根據長沙市第六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數據資料和實地調研數據信息,了解到目前長沙市全民健身中心場地配套設施比較齊全、中心內開設健身項目較完善,課題所調查的全民中心健身其建設整體規(guī)劃布局合理,能夠充分地利用有限的場地空間,最大限度地實現場地利用率?,F有全民健身中心的場地設施一般都包括:籃球場、羽毛球場、乒乓球場、健身路徑、室內器械健身房、棋牌室、臺球室等。部分全民健身中心根據所處地理環(huán)境優(yōu)勢還建有環(huán)湖健身步道、20公里的自行車騎道、五人制草皮足球場、室外文化廣場等場地設施。中心內所開設的健身項目較廣泛,能讓不同職業(yè)、不同年齡階段群眾接受,實現普及的目的。
3.4 長沙市全民健身中心使用滿意度狀況
根據問卷調查與實地調研數據表明,新建的全民健身中心群眾使用滿意度遠遠高于早期建設的全民健身中心,總的來說不論是早期還是新建的全民健身中心群眾對體育設施滿意度總數達到80%以上,反映出長沙市全民健身中心的總量還是能夠基本滿足群眾需要,群眾在健身時可以合理協調器械、場地的使用,保障鍛煉正常進行。但也存群眾對設施種類和設施品質的要求與國家標準配置要求的差距,因為由政府和體育部門指導,體育彩票公益金投入為主的全民健身中心建設場地設施設置趨于統(tǒng)一化,在群眾的人群特點、個性化需求方面考慮較少,缺乏針對性,這是未來長沙市全民健身中心建設需要考慮和完善之處。
4.1 結論
長沙市全民健身中心場地設施能較好地滿足了人們的健身鍛煉需求,制訂的《建設現代體育公共服務體系三年行動計劃》符合國家《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發(fā)展要求;以政府投入、體育彩票公益金資助為主的投資模式,不利于長沙市全民健身中心建設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在國家政府現有經濟財力下,如何建立多渠道的投資模式,調動社會民營資本參與全民健身中心建設是亟需解決的問題;全民健身中心建設場地設施設置趨于統(tǒng)一化,在群眾的人群特點、個性化需求方面考慮較少,中心的“智能化與信息化”發(fā)展滯后。
4.2 建議
有關部門應堅決落實長沙市《建設現代體育公共服務體系三年行動計劃》,做好“全民健身中心”建設工作;政府和體育相關管理部門應積極調動社會民營資本參與全民健身中心建設,保障群眾健身鍛煉需求;加強中心內部管理功能,對中心場地設施進行經常性的保養(yǎng)和維護,提高中心使用滿意度和利用率。
[1] 劉鵬.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年實施效果評估報告新聞發(fā)布會上的講話[N/OL].國家體育總局.[2015-12-23].http://www.sport.gov.cn/n316/n340/c212803/content.html.
[2] 體育經濟司.體育產業(yè)發(fā)展“十三五”規(guī)劃[N/OL].國家體育總局.[2016-07-13]. http://www.sport.gov.cn/n316/n340/c733605/content.html.
[3] 國家體育總局政策法規(guī)司.他山之石-國外、境外體育考察報告選編[z].2000.
[4] 胡微,于海.沈陽市區(qū)全民健身路徑使用與建設狀況調查及發(fā)展對策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9,28(5):53-54.
[5] 李建國.體育強國的基礎——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J].體育科研,2009, 30(4):15-18.
[6] 國家體育總局關于下發(fā)《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命名資助暫行辦法》的通知,體群(2005)64號.
[7]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信息中心,《國外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建設及服務方式綜述》[c].北京,2007.
[8] 孫媛等.中外全民健身活動中心體系發(fā)展的比較研究[J].山東體育科技,2010,32(02).
[9] 胡茵.我國社區(qū)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與完善[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32(5).
[10] 謝恩杰,張建業(yè).對我國全民健身路徑工程現狀探析[J] .體育文化導刊, 2005, (3):46-47.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Fitness Center in Changsha
Liu Jian,Hao Shifang
“National Fitness Center” as an effective way to change the health status of urban resident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fitness, i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social role 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sports, economics, sociology, management and so on, the paper investigat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fitness center in Changsha by means of literature, interview, investigation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to mak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enter more rational and scientific,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enter and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program.
the national fitness center; public services; development
2015年度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15c0804);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項目編號:14YJAZH011);2010年國家特色專業(yè)(社會體育專業(yè)高爾夫運動與管理方向)建設點資助項(項目編號:TS12332)
劉劍(1973-),男,邵陽隆回人,講師,本科,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體育學院,湖南 長沙 410205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Hun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University, Changsha 410205, Hunan, China.
G818
A
1005-0256(2017)01-0011-2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