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興弟
中山先生賦
◎朱興弟
神州之南,彩霞籠罩;南海之北,祥云盤旋。天門洞開,偉人降臨于人世;虎年到來,孫文誕生于香山。光緒乙亥入學,讀書刻苦;四書五經啟蒙,行為規(guī)范。關心社會,幼知民生之疾苦;洞察時事,早悉稼穡之維艱。少年努力,不甘人后;青年發(fā)奮,敢為人先。湯湯乎大海也,君志廣于水;巍巍乎高山也,斯志高于山。
觀之泱泱中華,革命而涌潮流;浩浩世界,民主而掀波瀾。中山追求革命,斷發(fā)以明志;先生心憂國是,上書而請愿。批判改良,確立政治之綱領;倡導民主,鼓動革命之征戰(zhàn)。心慕西學,跨滄海而心誠;情牽東方,越重洋而志堅。高瞻遠矚,知識淵博;出類拔萃,醫(yī)術精湛。走香江而從醫(yī),懸壺濟世;奔粵澳而為民,扶貧救難。承民族傳統(tǒng)之美德,胸懷寬廣;揚自由獨立之精神,志存高遠。 “天下為公”,爭取民族之平等;終生為民,均等百姓之貴賤。民族、民權、民生,開創(chuàng)民主之先河;民意、民情、民心,關注民眾之苦難。祈求世界大同,民主理念而傳播;希望天下和睦,偉大事業(yè)而實踐。
于是埋葬封建社會,文明肇始;反對獨裁政府,民主領先。初創(chuàng) “興中會”,中山號召革命;成立“同盟會”,逸仙發(fā)表宣言。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提出 “三民主義”,政治綱領而確立;宣傳 “五權憲法”,民主新政而廣傳。組織暴動,敲響清朝之喪鐘;領導起義,無懼革命之艱險。創(chuàng)立中華民國,巨擘而定乾坤;促頒 《臨時約法》,舵手而挽狂瀾。創(chuàng)建中華革命黨,于廣州而護法;成立民國軍政府,任元帥而領銜。反對軍事分割,制定斗爭之策略;主張國共合作,力排抵觸之意見。理想遠大,組建軍校于黃埔;教育現代,培養(yǎng)干部之搖籃。臨危不懼,擊潰叛軍之武裝;處變不驚,平息商團之叛亂。統(tǒng)一國家,確定奮斗目標;誓師韶關,發(fā)表北伐宣言。為國之前途,對抗北洋軍閥;爭民之利益,廢除舊約條款。矢志不渝,宣揚民主而為大眾;堅韌不拔,取締專制而還民權。勝而不驕,剛直正派;敗而不餒,大義凜然。愈挫愈勇,義無反顧;再接再厲,勇往直前。
若夫孫公建黨立業(yè),五游全世界;憂國為民,七赴檀香山。喚醒大眾,聯合各界;革命終生,牢記民愿。改造中國,身體力行;建設共和,精神召喚。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箸述、著作,撰寫宏篇。發(fā)行 《建設》,描繪國家之藍圖;創(chuàng)辦 《民報》,討論社會之發(fā)展。 《孫文學說》、 《建國方略》,乃雄文蓋世; 《民權初步》、 《建國大綱》,則巨筆如椽。殫精竭慮,為民族而勞累;鞠躬盡瘁,為國家而病纏。革命未成,同志仍需努力;事業(yè)未竟,同胞仍應向前。先生留下遺囑,壯志而未酬;后人繼承遺志,強國則實現。加強民族團結,推動中華之復興;促進祖國統(tǒng)一,實現國父之遺愿。五千載斗轉星移,國強民富;百余年否極泰來,花好月圓。
偉哉!中山先生之功績,光耀千秋;中山先生之精神,傳承萬年。中山先生之英名,與天地共長久;中山先生之思想,與日月同燦爛!
(朱興弟,民革四川省南充市第五支部黨員/責編 盧淼)
封底圖片簡介:1947年11月,中國國民黨民主派第一次聯合代表會議在香港舉行。1948年1月1日,會議宣布民革正式成立,推舉宋慶齡為名譽主席,李濟深為主席。圖為1948年1月,民革中央部分同志在香港合影。前排左起:朱蘊山、柳亞子、蔡廷鍇、李濟深、張文、何香凝、彭澤民、王葆真;中排左第二人起:鄭坤廉、梅龔彬、劉遐翚、張克明、馮伯恒、李子誦、陳其瑗,右一為周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