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蔣紅梅
眾所周知,中國的版圖就像一只昂首挺胸、形神兼具的大公雞,屹立于世界東方。
無獨有偶,當我踏入福泉俯視這座平越衛(wèi)城時,古城恰似一幅“金雞版圖”微縮版。
中國人關(guān)于雞的記載比比皆是,從《詩經(jīng)》中的“風雨瀟瀟,雞鳴膠膠”到“詩成一夜月中題,便臥松風到曉雞”;從“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到“月明松下房櫳靜,日出云中雞犬喧?!碑斎幻珴蓶|的“一唱雄雞天下白”最是耳熟能詳。對于雞,古人相當推崇,稱贊雞是有德之士:“頭戴冠者,文也;足付距者,武也;敵在前敢斗爭,勇也;見食相呼,仁也;守夜不失時,信也?!?/p>
登上這座石頭砌成的古城,斜倚著石欄,憑欄眺望,古城依水筑成,近山那面,城墻如一條逶迤遠去的青練,與那忽隱忽現(xiàn)的霧氣纏繞;鄰水這方,風煙俱凈,寒樹交錯。此時此刻,放眼四顧,聽不到刀槍劍戈的廝殺,看不見鋒鏑箭簇的飛舞,看不見往昔的戰(zhàn)旗獵獵,只見白云舒卷,四周炊煙裊裊,牧童吹簫,老者垂釣,一派祥和。
腳踏在羊脂玉般的石頭上,柔順的風穿過城墻吻在臉上,輕撫數(shù)百年文化修練成的紋理,我仿佛摸到了明時的風痕、清時的雨漬。敲一敲那城墻,聽一聽那回音,感受文化傳承強勁的脈搏,掬一捧清水,感受她那迷人的風韻……
城內(nèi)古街古巷曲徑通幽,石橋城垣錯落有致,碧水晨霧姿態(tài)萬千,江水漁火詩意盎然。這里的青磚黛瓦、飛檐翹角、雕梁畫棟,每一塊青石板、每一塊青磚都記載著歷史遺跡,仿佛訴說著千年古城的滄桑。
轉(zhuǎn)到城墻的另一邊,城墻內(nèi)水流平緩,清澈見底,低頭就能看到小魚和鵝卵石。五座構(gòu)思奇特、風格迥異的橋橫跨其中。每到夜晚,橋拱和水面倒影相映成一輪滿月,波光粼粼,像隨手灑下的一把碎銀。
在我眼中,福泉是一幅“樸素中見珍奇,淡雅中顯神韻”的水墨畫。它寧靜、平和、沉穆、渾樸,氣度儼然古之君子。據(jù)悉,福泉古稱平越。明朝洪武十五年在這鐘靈毓秀之地設(shè)平越衛(wèi)。平越戰(zhàn)略地位不容小覷,控扼湘廣通往黔云的大驛道,坐落在群峰疊翠之間,初建為土城,后改筑石城。成化年間,平越衛(wèi)指揮張能認為無水不利于防守,便在城西增設(shè)小西門,將城墻延伸至河邊,筑堰引水入城。萬歷三十一年,總兵和知府在其外增筑一段城墻,將河段包入城中,形成內(nèi)城、水城、外城的格局。這種別具一格的城垣結(jié)構(gòu),是古代軍事防御體系的杰作,被譽為“貴州的八達嶺”。2001年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福泉古城墻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關(guān)于這座古城,一定有著許多感人的故事。演繹了若干或是送別、或是團聚的故事。那些出門做活路的阿哥,應(yīng)該為了倚在這城墻石欄邊上盼郎歸來的阿妹捎回一副銀鐲子、一盒胭脂粉兒、一尺青布。
應(yīng)該說福泉古城墻是幸運的,一般來說再堅固的工事或再宏偉的建筑,一旦失去了它的實用價值,除了極個別僥幸留存下來,大多數(shù)都受到人為破壞或因缺乏有效的修繕和管理而消失無影。但值得慶幸的是,福泉古城墻得以保留下來,得益于地方政府的重視,得益于當?shù)乩习傩盏膼圩o,它不但被完好的保留了下來,而且還得到了更好的修繕和加固。
古城墻附近,白天滿目是精巧的飛檐雕壁、高聳的城墻市樓、鮮亮的各式金匾,那些古城中的居民,既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超脫,也不乏“天下熙熙,皆為利來”的精明,平靜地過著淡然的日子,熱情地做著小本生意……這一切宛若徐徐展開的清明上河圖,原生態(tài)的風土人情盡收眼底。
夜晚,這里卻又是另一番景象。河兩岸所有樓房上,一盞盞紅燈籠點亮起來,整座城市變成一個燈火琉璃的奇妙世界!泛舟江上,清碧的流水閃爍著波光,感悟“恍然江南夢里見”的陶醉。橋在燈光的映襯之下,像數(shù)道彩虹橫跨在河面上,隨時變幻著色彩。
蒼穹之下,時光之水靜靜流淌,古城墻倩影如昨,如夢如幻。多少滄桑歲月,秦磚漢瓦,風流人物,曾經(jīng)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且蘭古國,牂牁故地,如今都如過眼煙云,無影無蹤。唯有這段古城墻依然英姿勃發(fā)迎風而立。
月兒缺了又圓,圓了又缺,唯江水靜靜的流著。
城墻依舊,風鈴依舊,可是,人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