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 子
阿 全(短篇小說)
◎樵 子
阿全是我早年間的一個朋友。
那時,我還在鄉(xiāng)下工作,在一個遠離縣城的鄉(xiāng)政府里,當(dāng)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官兒。
當(dāng)時的鄉(xiāng)鎮(zhèn)工作,除了雜七雜八的瑣事兒,最讓人頭疼的就是兩件大事,一是計劃生育,二是征收稅費上繳。對此,我們鄉(xiāng)鎮(zhèn)干部有個戲謔的說法,說是“鄉(xiāng)鎮(zhèn)干部下村,不是要錢(到戶征收稅費上繳),就是要命(動員計生對象做人流或是引產(chǎn)手術(shù))”。
和阿全的相識,就是緣起于一次“要錢”的行動,因為那一年,我恰巧駐點在阿全家所在的村子。
那個時候,交通不像現(xiàn)在這樣發(fā)達,阿全家所在的那個小山村,地處一座水庫的上游,不通公路,從鄉(xiāng)政府到那個村里去,要么坐船,要么就得翻山越嶺,但不論哪種方式,一天都是無法跑個來回的,所以,我們下村時,常常就要住在村里。
記得那一次是到戶征收車船稅。 按照國家《稅法》的規(guī)定,所有用于營運的的車輛、船只,每年都必須向政府繳納這樣的稅費。到這個村子收的當(dāng)然就是船稅了。收的好像也并不是很多,一只船大概也就是五、六十元的樣子。可就是這區(qū)區(qū)的幾十元錢,在當(dāng)時的情況下,也很難收得上來。那時,山、庫區(qū)的群眾生活還是十分艱難的,就拿船運來說吧,一艘小型柴油掛機客運船,每天大清早從這個村的客運碼頭,跑到水庫的客運碼頭,再從下游的碼頭跑回來,一天兩個來回,一個月下來大約也只能掙個百八十元錢,現(xiàn)在一下要將一個月的收入的一大半上交給政府,很多人還是很想不通的。
那天,我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將最后一戶的船稅死纏爛攪地收上來時,已是夜里十點多鐘了。
那時正是深秋初冬的季節(jié),細雨綿綿,入夜以后,天黑得就是兩人面對面,也無法看清對方的面目。這樣的時候,無論坐船還是翻山越嶺,都是不敢想象的事。而我們現(xiàn)在呆的那家,因為被我們收走了錢,心里多少有些怨氣,連晚飯也沒說弄給我們吃,更別說讓我們留宿了,面對我們的困境,沒有直接在表面上露出幸災(zāi)樂禍的表情就很不錯了,再說,我們也確實無法張口要求我們的工作對象在這樣的時候為我們提供任何方便。這也是當(dāng)時干群關(guān)系的一個小小的縮影——平時有什么事,村里、鄉(xiāng)里的干部到家,老百姓尚能客氣相待,但一到“要錢”、“要命”的時候,雖說不能用“仇人相見”來形容,但關(guān)系卻是十分的緊張。
就在我們一籌莫展的時候,和我一道駐點的鄉(xiāng)農(nóng)經(jīng)站站長忽然想起他有個初中時的同學(xué),好像就住在這兒附近,不知是不是可以到他家將就一夜。
在當(dāng)時的那種情形下,這也只能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了。
經(jīng)過打聽,我們很快便找到了農(nóng)經(jīng)站長同學(xué)的家。
不用說,大家可能也想到了,這個同學(xué),就是阿全。
敲開阿全家的大門的時候,我的心里還是一直在不停地打著鼓——這么晚了,我們一行又這么多人,能行嗎?
沒想到,阿全卻很客氣。
把我們讓進屋后,聽農(nóng)經(jīng)站長說明了事情的原委,阿全二話沒說,一邊讓他的母親去廚下趕緊給我們弄吃的,一邊又讓他媳婦把兩個正在熟睡的孩子從床上弄了起來,轉(zhuǎn)移到他父母的房里,爾后,他又拍著腦袋想了一下,好像想起了什么,又叫他的父親起床,到隔壁的人家去借宿,因為他的媳婦畢竟不能帶著兩個孩子和她的父親同住一床。
待阿全把所有的事情安排妥當(dāng),他母親也把飯菜弄好端到了桌上。飯菜不是很豐盛,幾個山里農(nóng)家菜園里常見的菜蔬和幾樣小菜,最讓人饞涎欲滴的是那一大盤在飯頭上蒸出來的腌肉,我們在房里就聞到了香氣。這樣的時候,這樣香氣四溢的吃食,對于早已饑腸轆轆、饑寒交迫的我們來說,無異于像是見到了久別重逢的親人一樣,一會兒的功夫,便是風(fēng)卷殘云,桌上只剩下了一堆空碗,好幾個人雖然放下了碗,卻仍意猶未盡的看著桌上的那一堆空碗發(fā)著呆。
吃過飯,我們又面臨了一個新的問題——阿全的家里只空出這么一張床,加上阿全自己,我們一共卻有八九個大男人,怎么睡呢?
阿全又習(xí)慣性地拍了拍腦袋,想了一會兒,說:
“年紀(jì)大的、瞌睡來了的、還有熬不了夜的先睡,愛玩牌的,就打牌吧。等先睡的人睡好了,其他人再接著睡。”
說著話,便麻利的從堂屋里搬來了一張小桌子和幾張小椅子。
那一夜,就是這樣過去的——床上橫七豎八地躺了四、五個人,衣服也沒有脫,共同蓋著兩床被子,剩下的幾個人就在那張小桌子上玩了一個通宵的紙牌,當(dāng)然,是帶彩的。
以后的日子里,這樣的情形,竟重復(fù)出現(xiàn)了好多次。
只要我們到了阿全家的附近,基本上都在他的家里過夜,而只要我們一到,阿全都會立馬把老婆、孩子攆走,把房間讓出來,我們也照樣打牌的打牌,睡覺的睡覺。
我和阿全也就是這樣相識了,并互相把對方當(dāng)成了朋友。
當(dāng)時,阿全的父親尚健在。老人家勞碌一生、操心一生。盡管和我相識時,阿全已是兩個孩子的父親,卻從不過問家里的大小事情,也很少干事,甚至,有時他自己的口袋里沒有零花錢了,也還只會和小時候一樣,伸手向他的父親要。
阿全生性豪爽,在社會上結(jié)交了很多的朋友,可謂是三教九流,無所不有,可想而知,他的日常開銷也是很大的。
可謂天有不測風(fēng)云。就在阿全優(yōu)哉游哉,過著不知何為憂、何為愁的日子時,他的老父親因為勞累過度,突發(fā)腦溢血,過早地撒手人寰,把一家人的生活重?fù)?dān),猝不及防地全部交到了阿全的手上。
阿全父親的葬禮,我是去參加了的。
這個時候再看阿全,竟像是一下子呆了、傻了一般,兩眼發(fā)直,眼圈的四周全是黑黑的一片,頭發(fā)亂蓬蓬的堆在頭上……看到我們前去吊唁,只知道機械般地磕頭,全然沒有了過去那種一說話就愛甩頭發(fā)、拍腦袋的勁頭,臉上也找不出過去那種玩世不恭的神情了。
此后不久,我也從那個山區(qū)小鄉(xiāng)調(diào)回了縣直機關(guān),因此,與阿全的聯(lián)系也就少了許多。因為工作性質(zhì)的關(guān)系,我很少下鄉(xiāng),更不會無緣無故跑到阿全家所在的那個小山村去了。只是記得有一次,好像是阿全到縣城里辦事,找到了我的辦公室。那一次,在與他的閑談中,我能感覺到,他父親的去世,對他的打擊很大,但也讓他一下子成熟了起來。
從那次以后,好幾年過去了,我再也沒有見過阿全。
后來,聽原來鄉(xiāng)里共過事的同事說,阿全在他父親去世不久,就離開了家,離開了那個偏僻、閉塞的小山村,據(jù)說是和幾個朋友一道,到外面去闖世界去了。
后來又聽說,阿全在外面混得風(fēng)生水起,說是在杭州開了一家自己的公司,專門從事渣土的運輸,光鏟車、自卸車就有好幾十輛。不知是真是假,但確切的消息是,他確實人在杭州。
后來還聽說,阿全的婚姻也出了問題。有人說是阿全在外面混好了,有了新歡,就丟下了結(jié)發(fā)的妻子;但也有人說是阿全的妻子,在阿全出門后,在家耐不住寂寞,紅杏出墻了。到底孰真孰假,一時也無法考證。
聽到這個說法的時候,我的眼前不自覺地浮現(xiàn)出了阿全妻子的身影。那是一個地道的山里女子,個頭不高,瘦瘦的,話語不多,我們每次到了阿全的家里,她最多只是笑笑,然后便一聲不吭地去忙自己的事了。一任我們在她的房間里胡鬧,待我們走后,再慢慢地收拾。我依稀記得,這個女人雖然是個山里人,但卻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如煙。
今年春天,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正好出差杭州。在動車上閉目養(yǎng)神的時候,突然想起了阿全。幾經(jīng)周折,我還真的弄到了他的手機號碼。
那天,我們是下午五點多鐘下動車的。
出了站臺,遠遠的人流中,有個熟悉的身影向我們擠來。走近一看,果然是阿全。
見到我,阿全似乎有點兒激動。雖然我們沒有像外國人那樣行擁抱禮,但他卻十分熱情的抓緊我的雙手,搖了半天不肯放下。
本來我們是定好了酒店的,但阿全怎么也不肯讓我跟著我的同事一道去住旅館,而是在晚飯后,硬把我拽到了他的車上。當(dāng)然,那天的晚餐,也是他破費的。
把我的幾個同事送到酒店后,我以為阿全會把我拉到他在杭州的家里去,可是,從車?yán)锵聛頃r,我卻發(fā)現(xiàn),我們是到了他的公司。
說是公司,卻不是在那種現(xiàn)在隨處可見、高大光鮮的寫字樓里,而是在一個小區(qū)的一套單元房里。
進門是一個客廳,現(xiàn)在放了幾張辦公桌,應(yīng)該是公司的員工集中辦公的地方,右邊一個大一點的房間,門楣上掛了一個牌子,寫的是“經(jīng)理室”三個字,緊挨著的那間則掛了“財務(wù)室”的牌子,正對著經(jīng)理室的那間的門關(guān)著,也沒掛牌子,進門后我才知道,那竟是阿全的臥室兼會客室。
看來,有些傳言還真的就是傳言——阿全在杭州開了公司不假,但是不是像人們傳說的那樣,發(fā)了大財,卻不一定是真的,最起碼,從他公司的現(xiàn)狀來看,倒是未必。
我們落座后,阿全“嘿嘿”笑了一下,說:“真想不到,你老哥還能想起我來?!?/p>
我說:“看你這話說的,我們可是老朋友了??!想當(dāng)年,我們在你家麻煩的還少嗎?后來想想都不好意思?!?/p>
聽我這樣一說,阿全竟一下陷入了沉思之中,眼神越過我的頭頂,看著對面墻上的一幅山水畫,一動不動,卻又是那樣的迷茫和恍惚。我猜想,他是不是想起了遠在山區(qū)的老家,想起了白發(fā)蒼蒼、尚在人世的老母,想起了妻子和一雙兒女……
說的他的妻子,我心里的疑問升了起來,又不好直接問他,便試探地說:
“你老母親還在老家嗎?老人家身體還好吧?你老婆和孩子都沒隨你一道來杭州嗎?”
聽我這樣問,阿全終于回過神來,沉吟了一下,嘆了口氣,告訴我說,母親還在那個小山村里,身子骨到還硬朗;兩個孩子,大的是女兒,去年已經(jīng)出嫁了,小的跟他媽媽在一起,還在縣城的一所私立學(xué)校里讀高中,明年高考。
“聽說你和你老婆離婚了,是真的嗎?”我到底沒能忍住,問他。
阿全點點頭說:“是的,離了好幾年了。”
“到底怎么回事?”
阿全又沉吟了好一會兒,才慢慢的說道:“那一年,我父親因為腦溢血,突然去世了,你是知道的,我父親在世時,我在家里一直是橫草不拿、豎草不揀的,不說油瓶倒了不扶,就是扶,也是身旁真的一個人都沒有,我才會彎腰去扶的。別人都說我懶,其實,不是我懶,而是我的父母從小就太慣(口語,意為溺愛)我了,因為我姐妹好幾個,就我一個男孩,他們能不慣我嗎?可是,父親突然撒手西去,對我而言,無疑就是天塌下來了。說真的,那時我都不知道自己該怎么活下去了。安葬了父親后,我才漸漸冷靜下來,我知道,日子還得要過下去,于是,我就把我父親原來的那只船重新收拾了一下,在碼頭上跑起了客運。可是,在我們那個偏僻的小山村里,這樣干下去,只能是餓不死而已。我還真不甘心過這樣的日子。特別是有時在碼頭上接到從外面打工回來的人,聽他們一會兒說,張三在城里買房了,一會兒又說李四又換新車了,我心里就很不是滋味。我想,我阿全也是人,就是從小頑皮了一點兒,沒能念到很多書,但腦袋絕不比那些人笨多少,為什么我就不能在城里買車買房呢?正好,那年的正月里,有幾個原來我們一起玩的比較好的朋友商議要結(jié)伴到外面的大城市里去闖一闖,我一咬牙,就跟他們一道出來了?!?/p>
說到這兒,阿全停了一下,喝了一口水,才又接著說:
“剛從家里出來那會兒,我身上只有一百來元錢,還是從我母親的枕頭底下偷偷摸出來的,除了坐車,連小旅館都不敢去住,只能到處找地方過夜。不怕你笑話,車站的候車室、小區(qū)的門衛(wèi)室、甚至立交橋下的橋洞,我都睡過。我在建筑工地上干過小工,在歌舞廳里當(dāng)過保安。反正什么苦活、累活、臟活、不要命的活,只要能來錢,我都干過,甚至為非作歹的事兒也干過,就差沒去殺人越貨了。后來,終于有了一些積蓄,我就開了現(xiàn)在的這家公司,自己好歹也有了一個落腳的地方。那個時候,我就想過,日子一旦好過了,我一定要把我母親和老婆孩子從山里面接出來,一定要讓他們離開那個又窮、又閉塞的小山村,讓他們也過上城里人的生活??删驮谶@個時候,我老婆卻給我找麻煩了。她也不知道從哪兒聽說的,說我在外面掙了大錢,不要家了,不要她們娘兒仨了,甚至連老母親也不要了。你可能知道,我老婆那個人,雖然也是個山里人,但家風(fēng)一直很好,嫁到我家里后,也一直能吃苦耐勞,可就是認(rèn)死理。這次更不知是吃錯了什么藥,也不和我吵,也不和我鬧,只是一定要和我把婚離了,說什么我在外面混世界不容易,她們娘兒幾個不想成為我的拖累,還說,如果我不離婚,她就跳河自盡。最不可理解的是,我母親竟然還支持她和我離婚,我真的搞不懂,這一切都是怎么了!實在沒有辦法,我只得和她把婚離了?!?/p>
“那她現(xiàn)在跟別人了嗎?”我問。
“哪有,跟誰呀?我們離婚的時候就說好了的,我凈身出戶,老家的房子和山場、田地歸她和我母親以及兩個孩子。所以她后來一直還呆在我家里,和我母親及我們的兩個孩子一起生活。直到前年秋天,小的要上高中了,我才在縣城里買了一套房子,讓她在那兒陪孩子讀書。我母親一直不肯離開家。聽說,現(xiàn)在每個星期天,只要孩子不放假呆在學(xué)校里不讓出來,我老婆都還要回去照應(yīng)一下我母親的生活。”
“那他們的生活來源怎么辦?”
“這個倒不是問題。我現(xiàn)在的公司雖然不是很大,但只要有活干,一年的收入還是可以的。我每個月給我老婆的卡上打五千元錢,應(yīng)該夠她們維持生活了,特殊需要錢的地方,她也會跟我說的。”
“那你呢?你也一直沒再結(jié)婚?”
“和誰結(jié)婚???我現(xiàn)在都四十好幾了,眼看就是五十歲的人了,真的不想再給自己找麻煩了?!?/p>
“你是說,我們聽到的那些傳說,都不是真的?”
聽了這話,阿全苦笑了一下,沒有正面回答我的問題,只是很堅定地?fù)u了搖頭。
“那你為什么不告訴你老婆呢?”
這時,阿全看了我半天,幽幽地說:
“這樣的話,說了,誰又會相信呢?”
說完,他的臉上是一臉的落寞和悵然。
看著阿全的樣子,作為在基層工作過多年,自以為對山里人、對農(nóng)民兄弟多少有點兒了解和理解的我,竟也一時不知道該說些什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