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玉玲
轉基因食品離我們有多遠
侯玉玲
目前,我國已發(fā)放5個轉基因大豆品種和13個轉基因玉米品種進口安全證書。專家表示,批準應用及進口的轉基因生物都經過嚴格的環(huán)境安全和食用安全方面的評價,未發(fā)現批準上市的轉基因食品對人體健康有任何不良影響。
轉基因是指根據人們的需要,將適合的外源基因導入到某個生物體基因組中,使生物體產生新的性狀。轉基因食品,顧名思義就是利用轉基因技術培育農作物(也包括轉基因動物)而生產制作出來的食品。轉基因技術是利用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將人們期望的某種生物基因導入目標生物體的基因組中,使其遺傳物質發(fā)生改變,進而改善生物原有的性狀,或賦予其新的優(yōu)良性狀。在轉基因過程中,生物DNA的物理、化學及生物性質沒有發(fā)生任何改變。轉基因食品被人體攝入后,外源基因與食物本身含有的基因一樣在消化道內被消化成為核苷酸,并作為我們人體正常的養(yǎng)分被吸收、利用。
每一種轉基因食品都是通過了嚴格的食品安全評價后才出現在人們餐桌上的,安全保證是足夠的,因為自古以來,還未有其他任何食品經過如此嚴格的安全評估。不但如此,轉基因食品能夠增加食用安全性的例子比比皆是。玉米被害蟲咬了之后,傷口處易被黃曲霉菌感染而產生黃曲霉毒素,而該毒素是第一號生物強致癌劑,同時還能使人體或動物的免疫功能喪失,致使胎兒畸形。轉基因抗蟲玉米的研發(fā),可以有效防御蟲害,從而有效防止黃曲霉菌對玉米的感染,大幅降低黃曲霉毒素的含量。從這個角度來看,這種轉基因抗蟲玉米比傳統玉米對人體更加安全。此外,轉基因抗蟲玉米的應用也減少了農藥的施用量,降低了傳統玉米中農藥殘留帶來的安全隱患。
此外,就安全性而言,轉基因技術本身是中性的,談不上安全或者不安全。轉基因食品安全與否,取決于所轉移基因的性質而非轉基因技術本身。所轉移的基因是什么,從哪里來,有沒有對生物不利的影響,才是決定安全性的關鍵因素。若轉入對人體有害的毒素基因,那自然是危險的,但這顯然通不過國家有關部門的嚴格審批程序。反之,若轉入的基因來源安全且能降解食物中一些本來存在的毒素,那非但不存在安全風險問題,反而更加安全了。例如,亞熱帶地區(qū)一種叫鷹嘴豆的農作物子粒,富含蛋白質,營養(yǎng)比大豆還豐富,但其含有一種有害物質,易使新生兒產生脊柱裂。因此,科學家正在努力研究通過轉基因技術來去除這種有害物質,使鷹嘴豆變得更加安全。
雖然轉基因食品在上市前經過嚴格的安全性評估和檢測,但人們還是擔心長期食用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3個月沒問題,50年安全嗎?
安全是一個相對概念,即便是人們經常食用的傳統食品,也不能說在任何情況下、對任何人來說都絕對安全。例如,聯合國糧農組織把人們日常普遍食用的牛奶、雞蛋、花生、大豆及小麥等8類食物列為常見過敏食物。即便是水、鹽和糖等這些人體必需的東西,人攝取過多了也不是絕對安全的,甚至還可能有害。例如,水喝得太多會導致電解質失衡,鹽吃多了會誘發(fā)高血壓,而糖吃多了容易骨折,還會誘發(fā)肥胖和糖尿病等慢性病。
“絕對安全”在科學的層面上是不成立的。對轉基因食品而言,同樣不能用“絕對安全”作為標準,用現行“常規(guī)食品”作為安全評估參照標準是更為合理的,在此基礎上評估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才是更科學的。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凡是經過安全評價批準上市的轉基因食品與常規(guī)食品是同樣安全的。
轉基因作物的推廣應用,可以大幅度減少使用化學農藥,從而創(chuàng)造更廉價、綠色、安全的食品。轉基因技術從各個角度來講都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益處,這種益處遠遠大于它給人類帶來的可能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