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寶
大家都知道“飲鴆止渴”這個成語,“鴆”在傳說中是一種有毒的鳥,喝了用它羽毛浸泡過的酒,能毒死人。因此,這個成語的意思是喝毒酒來解渴,寓意人急功近利,用錯誤的方法來解決眼前的困難而完全不顧后果。那么這種叫作“鴆”的鳥到底長什么樣子呢?《山海經(jīng)》中記載:“鴆大如雕,紫綠色,長頸赤喙,食蝮蛇之頭,雄名運日,雌名陰諧?!比欢?,迄今為止,在中國根本沒發(fā)現(xiàn)任何一種有毒的鳥類。傳說中的鶴頂紅,其實也只是“砒霜”的雅稱,丹頂鶴頭頂?shù)募t色部位并無毒性。但古人不可能平白無故地想象出一種有毒的鳥,并將它稱之為“鴆”吧。那么它究竟是存在,還是不存在呢?
這個問題一直到1992年才有了初步答案。幾位美國科學家在新幾內亞的熱帶雨林中發(fā)現(xiàn)了一種小鳥,這種鳥的頭、翅和尾為黑色,其他部分為橙色,顏色艷麗,外形有點像黃鸝和八哥??茖W家在制作標本時,接觸到了它的羽毛,皮膚立刻出現(xiàn)了灼燒般的刺痛感。經(jīng)過化驗,原來這種鳥的羽毛和皮膚中含有蟾毒素族(即箭毒蛙體內的毒素)的神經(jīng)毒性生物堿。中了這種毒素,就會出現(xiàn)劇烈嘔吐、心律失常等癥狀,數(shù)小時內便可致人死亡??茖W家將這種小鳥命名為黑頭林鵙鹟。
黑頭林鵙鹟的發(fā)現(xiàn),似乎印證了“鴆”的存在,而且研究還發(fā)現(xiàn),黑頭林鵙鹟的毒素來源和書上記載的“鴆”非常相似,其羽毛的毒素來自于他們食用的甲蟲和植物。然而,在科學家就要認定黑頭林鵙鹟就是傳說中的“鴆”時,新幾內亞的熱帶雨林中又出現(xiàn)了一種皮膚和羽毛有毒的鳥,毒素來源和黑頭林鵙鹟一樣,科學家把它稱作藍頂鹛鶇。美國科學家像發(fā)現(xiàn)新大陸一樣,在《自然》雜志上圖文并茂地發(fā)表他們找到了中國傳說中的“鴆”。但其他科學家看到文章后產(chǎn)生了疑惑:非洲距翅雁和歐洲鵪鶉同樣含有毒素,毒素也來自于所吃的食物,它們?yōu)槭裁床荒芊Q作“鴆”呢?
反對聲一出,美國科學家也沉默了,要說黑頭林鵙鹟是“鴆”,似乎還真有些牽強。因為根據(jù)古書上的記載,“鴆”生于嶺南,而黑頭林鵙鹟只分布于新幾內亞。雖然新幾內亞與古人說的“嶺南多瘴氣毒蟲”的條件相符,但兩地相距甚遠。那么有沒有可能,這種有毒的鳥類在上古時代曾經(jīng)生活在我國的嶺南地區(qū),后來逐漸被捕殺滅絕掉了,而新幾內亞的這些鳥是有人帶過來且正好幸存下來的呢?但這些僅僅都只是人們的猜想罷了。
那么,“鴆”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鳥呢?直到現(xiàn)在,中國境內還是沒有發(fā)現(xiàn)。黑頭林鵙鹟、藍頂鹛鶇、非洲距翅雁、歐洲鵪鶉雖然和古書中記載的“鴆”的情況比較相像,但地理位置不相符。古人為我們設置了這樣一個謎題,大自然又是千奇百怪,“鴆”或許本身出于人們的想象并不存在,又或許已經(jīng)滅絕了,或者“鴆”根本就不是一種鳥,也或者鴆酒本來就是一種美酒,讓人以訛傳訛鬧了誤會。但不管怎樣,由此積淀的中國文化和蘊含的科學知識,還是有趣又令人受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