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駱 俊
1987年:華爾街史上最壞日子
本刊記者 駱 俊
黑色星期一,是指1987年10月19日那一場駭人聽聞股災。當日,華爾街上的紐約股票市場刮起了股票暴跌的風潮,爆發(fā)了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崩盤事件:道瓊斯工業(yè)股票平均指數(shù)驟跌508點,下跌幅度22%,一天內跌去的股票價值總額令人目瞪口呆——是1929年華爾街大崩潰時跌去價值總額的兩倍。5小時之內,紐約股指損失5000億美元,其價值相當于美國全年國民生產總值的1/8?!都~約時報》稱其為“華爾街歷史上最壞的曰子”。
黑色星期一的威懾力遠不止如此,這次股市暴跌震驚了整個金融世界,并在全世界股票市場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世界上主要金融城市倫敦、法蘭克福、東京、香港、新加坡等地股市均受到強烈沖擊,其中,英國倫敦《金融時報》指數(shù)跌183.70點,跌幅為10.8%;日本東京日經指數(shù)10月19日、20日累計跌幅為16.90%;香港恒生指數(shù)19日下跌420.81點,跌幅11.2%;法國、荷蘭、比利時和新加坡股市分別下跌9.7%、11.8%、10.5%和12.5%,巴西、墨西哥股市更是暴跌20%以上。
危機發(fā)生后,恐慌情緒大肆蔓延,對國際市場一般初級產品的價格和貴金屬的價格的影響也有所表現(xiàn),黃金當天即上漲到500美元/盎司以上,創(chuàng)下當時近五年新高,而黃金的這一價格直到八年后才再次出現(xiàn)。與此同時,在倫敦金屬交易所,銅、鋁、鋅等踐金屬的價格無一不出現(xiàn)大幅下跌。股市下跌使投資者把債券看作更安全的投資場所,并迅速引起債券市場價格快速上升,其中10月20曰上午美國30年期的國債價格上升了12點。
除了能夠直觀看到漲跌的金融產品外,此次金融危機對于美國乃至全球經濟更是造成了深遠的影響。據(jù)相關人士分析,“87股災”加劇了工人失業(yè),極大地影響了投資和消費,進而影響并減少國民收入。這次股票下跌,消弱了美國人的購買力,使消費有所下降并直接影響到生產。短短一年之內,美國的私人消費開支減少約500億美元,使五年多來以股市為推動力,以消費為主導的美國經濟出現(xiàn)了轉折點。美國企業(yè)界需要依靠外國資本擴大投資,政府也需要利用外資來彌補財政虧空。此外,此次金融風暴也產生了近10年來樓市最大跌幅、信用市場嚴重分裂、經濟增長放緩,以及反復無常的股市等一系列的事件,貿易糾紛不斷,匯率的下跌使得各國經濟關系緊張,各國各行各業(yè)難以獨善其身。
面對席卷全球的股市狂潮,世界各地政府迅速采取一系列救市措施。香港股市當即停市4天,前聯(lián)邦德國宣布降低證券回購率,七國集團會商如何向金融系統(tǒng)提供流動資金。不同于1929年,美國政府不再相信亞當·斯密“無形的手”,而是在危機爆發(fā)之后果斷利用凱恩斯“有形之手”迅速行動:(1)政府發(fā)布公告,不認可市場暴跌。黑色星期一次日,里根總統(tǒng)和財長貝克均表示,“這次股市崩盤與美國健康的經濟是不相稱的,美國經濟非常穩(wěn)定”。(2)美聯(lián)儲主動購買政府債券并降息。聯(lián)儲于10月20日大量購買政府債券,使得聯(lián)邦基金利率當日內下行近60個基點,并于11月4日正式下調聯(lián)邦基金目標利率,并宣布聯(lián)儲立即向銀行的注資已就緒。(3)立即向銀行及股票交易商提供流行性,保證經紀商和與交易商貸款資金鏈不斷裂。1987年10月20日開市前,美聯(lián)儲表示已準備就緒為支撐經濟和金融體系提供流動性,支持商業(yè)銀行為股票交易商繼續(xù)發(fā)放貸款。其次,盡一切可能給市場提供流動性,防止“資金失血”導致的非理性下跌,包括公開市場操作以及放寬聯(lián)儲出借債券的規(guī)則。(4)暫停期指交易,引入熔斷機制。針對此次危機,美國證券交易所推出了80A規(guī)則,防止套利交易者在股市上升或下跌達到一定幅度時,通過推高或打壓成分股現(xiàn)貨價格來影響期貨指數(shù)而獲利的行為。此外,在交易機制設計方面,美國正式采取了熔斷機制。
除了政府的調控外,大崩盤發(fā)生的那一周內,約有650家公司公開宣布要在公開市場上回購本公司的股票。上市公司的這種大規(guī)?;刭徯袨閷墒挟a生了相當積極的作用,1987年10月20日,道·瓊斯指數(shù)從1717點回升到1915點,這一天共上升了176點。金融風暴造成的傷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挽回,直到1988年10月20日,標普500指數(shù)才回到了“黑色星期一”當天的開盤水平,此時距離“黑色星期一”已經過去了一年零一天。
很多人在股災后感到奇怪,當日根本沒有任何不利股市的消息或新聞,因此下跌看似并無實在的原因,對于金融風暴爆發(fā)的原因至今仍在爭論。現(xiàn)在回首來看,盡管“黑色星期一”當日并無重大利空,然而據(jù)市場人士分析,1987年10月19日的前一周,壞消息不斷,美國財長宣布美元或主動貶值、上市公司并購稅收優(yōu)惠取消、傳言海灣戰(zhàn)爭升級、8月份貿易赤字巨大等,加上3-9月份聯(lián)邦基金利率上調,被認為是“黑色星期一”的導火索。此外,根本原因是,美國高速增長期結束,經濟疲軟初現(xiàn)端倪,生產型投資不足;美國政府推行“新經濟政策”,擴大財政支出、減低稅收、吸引外資流入,加上股票投資免稅,全球資金進入美國股票市場,出現(xiàn)虛假繁榮。同時,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美元預期貶值,上世紀80年代美國財政赤字和債務創(chuàng)紀錄,加大了貶值壓力,表面繁榮的股市存在巨大的做空動力。到1987年8月,股票賬面價值提高了3倍多,達29000億美元,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來最高水平。此外美元疲軟,匯市下跌,美元信任危機加深。
金融危機離我們有多遠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總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并沒有排除金融危機在她的一生中再次發(fā)生的可能性,她表示:“政策制定者們應該對此做好準備,通常情況下,金融危機從來都不會來自于我們預料得到的地方。”相反的是,前美聯(lián)儲主席耶倫曾表示,并不預計在自己的一生中還會再一次見到一場類似的金融危機發(fā)生。金融危機究竟離我們有多遠不知道,但充分了解過去金融危機的起因結果有助于我們在困難真正來臨的時候不至于措手不及。
圖:1987年標普500(右軸)與道指(左軸)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