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井眼軌道的選擇對大位移井鉆井很重要,關系到鉆井設備的能力、井眼的控制、井眼的清洗、安全鉆井和下套管、井下作業(yè)等。大位移井的顯著特點是水平位移大,井斜角大,鉆柱和套管柱在井眼內摩阻和扭矩大,因此選擇合適的井眼軌跡,對于降低摩阻扭矩,確保大位移井安全鉆進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大位移井;摩阻;扭矩;井眼軌道優(yōu)化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22.082
大位移井軌跡設計,不僅考慮鉆機和頂驅設備的能力、設計軌跡的摩阻扭矩大小和現(xiàn)場施工的難易程度,同時還要考慮鉆柱的強度優(yōu)化設計及套管磨損等因素。大位移井的軌跡設計是與鉆柱力學、鉆井現(xiàn)場實際作業(yè)密切相關的一項系統(tǒng)工程[1-2]。
1 井眼軌跡設計的原則
不同的軌跡設計方法有各自的優(yōu)缺點,但必須遵循以下三項原則:
(1)軌跡設計必須滿足各種不同工況的要求;
(2)軌跡設計應當考慮最短軌跡的要求;
(3)軌跡設計的鉆柱摩阻和扭矩應當相對最小;
2 大位移井不同井眼軌跡類型分析
井眼軌道主要有單圓型、雙增型、懸鏈型幾種類型剖面。設計時必須分別針對不同剖面類型應用摩阻預測技術進行比較分析,優(yōu)選摩阻更低的井身剖面。
單圓弧剖面造斜率為國內目前常用2.4°/30m,常用于造斜點較深,位移比相對小的大位移井;準懸鏈型,初始造斜率較小,一般是1°~1.25°/30m,每鉆進一段井段后,造斜率遞增加0.5°/30m,分數(shù)次造斜,最后用相對高造斜率在井斜45°~90°井段,此方法可減少易產(chǎn)生巖屑床40°~60°段的長度,保持井眼清潔。無論那一種造斜井段,其最高造斜率都應控制在3°/30m,其主要是為了減小鉆桿在造斜段處的側向力,減少鉆具彎曲,防止在鉆進下部井段時套管被嚴重磨損和增大鉆井摩阻。雙增接近于二者之間。圖1為大位移井不同井眼軌跡類型圖。
優(yōu)化軌跡剖面可以降低摩阻,確保技術套管距離延伸,大位移在首先優(yōu)化剖面的前題下,才可能使下步工作更加順利。而懸鏈線剖面可以減小鉆具與井眼的接觸面積,使摩擦系數(shù)在正壓力的作用下,產(chǎn)生的扭矩相對較小,扭矩與井眼中旋轉半徑成正比,鉆桿直徑越大旋轉半徑越小減少了與井壁接觸面積,則扭矩越小。
增大穩(wěn)斜角度改善井眼扭矩,盡量避開井斜角40~60°穩(wěn)斜段,井眼長度對扭矩的影響比穩(wěn)斜角對扭矩的影響大一些。然而,井斜角較大的井確實趨向于降低總扭矩,因為鉆柱中有較多部分處于受壓狀態(tài),有利于降低上部造斜段處的拉力和接觸力,但克服大位移井中的軸向摩阻是個極大的難題。
準懸鏈線剖面鉆柱對井壁的軸向載荷阻力小,鉆具在起鉆時,因狗腿角小使鉆具的側向力最小,可以有效的降低摩阻,使滑動鉆進極限位移得到延伸。所以,大位移井設計應采用準懸鏈線剖面,降低鉆具及下套管作業(yè)中摩阻、扭矩和側向力,可使套管下入鉤載增大20%~25%,減少鉆井事故的發(fā)生。
3 應用實例
以ZH8Ng-H1井為例,采用準懸鏈線軌跡設計與雙增剖面?zhèn)认蛄Ρ龋?/p>
由圖2、圖3表明采用變曲率準懸鏈線剖面最大的側向力在147m處為649kgf/10m,常規(guī)雙增剖面最大的側向力在128m處為1087 kgf/10m,顯然準懸鏈剖面?zhèn)认蛄Ρ入p增剖面低59%可降低鉆具卡鉆及疲勞破壞的風險,說明準懸鏈線變曲率剖面設計更為理想。
4 結論與建議
ZH8Ng-H1井采用準懸鏈線軌跡設計,通過管柱受力分析及應用表明:
(1)優(yōu)選出變曲率軌跡,使其能減少管柱在造斜段摩阻扭矩,增加管柱下入能力;
(2)大位移水平井造斜率范圍選在1.5°/30m-3.5°/30m范圍內,造斜率逐漸遞增;
(3)對于位移較大的井,穩(wěn)斜段井斜角盡量避開40°-60°區(qū)間,以利于井眼的清潔與穩(wěn)定。
參考文獻:
[1]張焱,李驥,劉坤芳等.定向井井眼軌跡最優(yōu)設計方法研究[J].天然氣工業(yè),2000,20(01):57-60.
[2]竇玉玲.長水平段大位移井井眼軌跡優(yōu)化設計[J].探礦工程,2011,38(07):50-53.
作者簡介:劉天恩(1984-),男,工程師,從事鉆井工程相關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