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昭雁++董光美++阿瑤
摘 要:雙江自治縣受亞熱帶季風氣候影響,降雨集中在冬季播種期,采用育苗移栽技術可解決爛種、晚疫病高發(fā)等問題。本文以合作88、麗薯6號為研究材料,采用育苗移栽和直播種植,通過評價植株農藝性狀、產量、晚疫病發(fā)生情況來明確馬鈴薯育苗移栽技術在雙江自治縣馬鈴薯田間種植的應用效果。
關鍵詞:雙江自治縣;冬季馬鈴薯;育苗移栽
中圖分類號:S53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933111
1 雙江自治縣馬鈴薯種植概況
發(fā)展優(yōu)勢:冬無嚴寒,日照充足,冬季水稻田閑置較多;冬季馬鈴薯上市時彌補馬鈴薯市場供應的空白;冬馬鈴薯經濟效益高;雙江自治縣與多個邊境縣相鄰。瓶頸問題:10月育苗期恰逢雙江自治縣雨季,占全年84%左右,容易造成種薯腐爛(爛黃土),容易致使馬鈴薯晚疫病高發(fā)和流行。
2 材料與方法
2.1 供試材料與儀器
供試材料:雙江自治縣冬作馬鈴薯主要栽培品種:合作88、麗薯6號。試驗儀器:直尺、電子稱、電熱恒溫干燥箱。
2.2 研究方法
2.2.1 試驗地點和時間
雙江自治縣沙河鄉(xiāng)忙孝村馬鈴薯種植基地;2016年10月—2017年3月。
2.2.2 試驗設計
試驗分別選取2種品種的馬鈴薯育苗移栽,并設置直播對照組。分別為:合作88育苗移栽處理10月5日育苗,10月25日移栽,翌年2月12日收獲;合作88直播處理10月25日直播,翌年3月5日收獲;麗薯6號育苗移栽處理10月20日育苗,11月10日直播,翌年2月10日收獲;麗薯6號直播處理11月10日直播,翌年3月2日收獲。每個處理面積30m2(長6m,寬5m),設4行區(qū),每行約50株左右,行距1.25m,株距0.12m,每個處理種植200株,隨機區(qū)組3次重復一共12個處理。
2.2.3 田間調查
調查時期:現(xiàn)蕾期、成熟期。調查方法:馬鈴薯的晚疫病發(fā)病率=馬鈴薯的晚疫病發(fā)病植株/馬鈴薯株數。5點調查法取樣: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中間點各取10株植株。葉面積(cm2)=欲測全部葉片烘干重(W)× 樣品葉片面積(a)/樣品葉片干重(w)。調查指標:晚疫病發(fā)病情況、農藝性狀、產量。
2.2.4 數據分析
所有試驗數據用Excel2003及SPSS17.0統(tǒng)計軟件統(tǒng)計分析。
3 結果與分析
3.1 晚疫病發(fā)病情況分析
合作88的直播種植和育苗移栽的發(fā)病率差異顯著,移栽種植比直播種植發(fā)病率減少了46.3%;麗薯6號的直播種植和育苗移栽的發(fā)病率差異顯著,移栽種植發(fā)病率比直播種植發(fā)病率減少了55.7%。
3.2 農藝性狀分析
合作88和麗薯6號的直播種植和育苗移栽的株高、葉面積、結薯數、地上鮮重、根冠比的差異不顯著,莖粗、根長、匍匐莖棵樹的差異顯著;育苗移栽的馬鈴薯株高、根長、葉面積、根冠比、結薯數均高于直播,莖粗、地上鮮重、匍匐莖數低于直播。
3.3 產量分析
合作88、麗薯6號的直播種植和育苗移栽的單株結薯重量、單株商品率、青頭薯個數的差異不顯著,出苗率、塊莖數、667m2產量、667m2產商品率的差異顯著;合作88育苗移栽和直播比增苗率達15.1%,麗薯6號育苗移栽和直播比增苗率達22.4%;合作88育苗移栽和直播比667m2產量增加了25%,麗薯6號育苗移栽和直播比667m2產量增加了36.5%。
4 討論
4.1 雙江自治縣冬作馬鈴薯育苗移栽的技術分析
雙江自治縣10—11月正值雨季,時間段與冬馬鈴薯栽培季節(jié)重疊,直播種薯易爛種。育苗移栽的苗,可移栽,減少爛薯量,減少晚疫病發(fā)生率。
4.2 雙江自治縣馬鈴薯育苗移栽技術推廣的可行性
雙江自治縣屬于欠發(fā)達地區(qū),主要經濟收入來源于農業(yè),冬作馬鈴薯價格好,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爛種、晚疫病災害所受經濟損失不斷增大,育苗移栽技術可以解決一部分經濟損失。
4.3 雙江自治縣馬鈴薯育苗移栽技術推廣瓶頸問題
馬鈴薯育苗移栽簡單但操作繁瑣,雙江自治縣耕地多屬山區(qū)、半山區(qū),機械化利用程度不高。農村缺乏勞力,請工難,生產成本高,育苗移栽技術大面積推廣應用有一定的難度。
5 結語
馬鈴薯育苗移栽技術應用于雙江自治縣冬作馬鈴薯種植,相比薯塊直播效果明顯,降低了馬鈴薯晚疫病的發(fā)生流行率,育苗移栽植株的農藝性狀與直播的比也表現(xiàn)優(yōu)異。合作88的增苗率達到15.1%,麗薯6號的增苗率達到22.4%。合作88的產量增加了25%,麗薯6號的產量增加了36.5%??梢姡陔p江自治縣推廣冬作馬鈴薯育苗移栽技術效果明顯,前景廣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