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莉
(遼寧警察學院 基礎部, 遼寧 大連 116036)
警務英語有效教學的影響因素及關聯(lián)性分析
李曉莉
(遼寧警察學院 基礎部, 遼寧 大連 116036)
警務英語有效教學分為有效果、有效率和有效益三個層面。在三個層面中,學生參與、教師參與、課堂教學方式、實訓課占比以及評價的有效介入五個因素均對各個層面有不同的影響。本文利用灰色關聯(lián)模型分析各因素對有效教學三個不同層面的影響程度,并提出警務英語教學策略。
警務英語;有效教學;因素;灰色關聯(lián)
警務英語是公安院校英語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培養(yǎng)既有較強英語能力又具警務知識的應用型、復合型的高素質警務人才,以主動服務和對接警務實戰(zhàn)。該課程應以培養(yǎng)應用能力為主線,強調(diào)在交流中發(fā)展聽說讀寫譯等語言技能[1],以適應我國日益發(fā)展的整體環(huán)境。
警務英語以警務內(nèi)容為依托,與傳統(tǒng)大學英語課程相比,更加突出課程信息對學習者的實用性和有效性。同時,警務英語本質仍是英語教學課程,在課程中警務工作內(nèi)容是載體,課程的目標是教授英語知識。基于此,可將警務英語課程特點歸納為:實用性強、互動性強、知識性強等三點。
有效教學是指在先進教學理念的指引下,采用恰當?shù)慕虒W方式或方法,使學生得到最優(yōu)化培養(yǎng)的理想教學形態(tài)。傳統(tǒng)有效性關注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而現(xiàn)代定義則更加注重教育的內(nèi)涵和過程,具體可分為有效率、有效果和有效益,如圖1所示[2]。警務英語的有效教學,同樣可以劃分為相互承接三個層次。
對于警務英語而言,教學投入是指課程的設置,課時的安排,教師的配備等等,而教學產(chǎn)出是指學生經(jīng)過課程學習,所掌握的英語、警務、交際等一系列能力。合理化的教學投入,可以有更高效率的教學產(chǎn)出。
指的是學生經(jīng)過課程學習掌握的能力,與警務英語課程培養(yǎng)“既有較強英語能力又具警務知識的應用型、復合型高素質警務人才”的目標是否吻合。因此要細化警務英語的培養(yǎng)目標,分析學生的現(xiàn)實能力與培養(yǎng)目標要求的能力符合程度,越符合,則越有效果。
指的是警務英語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能否與實際工作需求相符合,經(jīng)過課程學習,并達到培養(yǎng)目標要求的警務英語學習者,能否良好地從事相關工作,越符合,則越有效益。
圖1 完整的“有效性”含義
警務英語在實際教學中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筆者結合警務英語的特點和自身教學工作經(jīng)驗,選擇能夠進行控制、并影響警務英語有效教學程度較大的五個因素作為變量,即分別為:
現(xiàn)代認知主義教學理論認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的一切教育行為均應以學生為中心進行開展。學生學習的過程,其實質是自我認知建構的過程,警務英語英語同樣應遵循認知主義的教學理論,強調(diào)學生的行為和情感參與。學生的參與分為不同的層面,筆者將學生參與量化為三個可測量的指標,即“學生自主答題頻率”、“學生自主答題準確率”和“學生創(chuàng)造性問題提出數(shù)量”。學生自主答題情況是較為直接且客觀的課堂參與情況反饋,創(chuàng)造性問題則反應出學生是否在深層次參與課堂并進行思考,同時也反應出學生情感參與的情況。
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其對于課堂的參與程度也極大地影響著警務英語教學的有效性。雖然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但教師對于教學的作用依舊不能忽視,相較于其它課堂而言,警務英語課程專業(yè)性和實用性都很強,因此需要教師設置良好的教學情境,并在其中引導學生有目標的學習。教師的行為參與不僅僅是作為課程的講授者,也可以是學生在探索知識過程中的協(xié)助者,因此,筆者從“教師有效提問數(shù)量”和“教師解答學生問題質量”兩方面分析教師的行為和情感參與。
根據(jù)警務英語整體課程需要,課堂要在注重學生主體性的同時,注重課程的知識性和實用性,因此課堂的組織形式對教學有效性有較大影響。傳統(tǒng)的大學課堂班級學生容量大,教學方法單一,教師缺少對課堂組織形式的重視程度。而若要提高警務英語課程的有效性,課堂組織形式必須要改變單一的講授模式,利用信息化的教學工具擴充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多種問題情境,讓課程更具多樣性。對此,筆者采用綜合賦分的方式,來評價課堂組織形式的多樣性。
實訓課是警務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行之有效的實訓課程,是提高學生警務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最佳途徑。實訓課并非簡單的實踐活動,而是作為一類課程,在有明確的教學目標的前提下,有指導的開展的課程,其情景既可以是真實情景,也可以是教師模擬的情景。在實際課程中,教師應結合當?shù)氐膶嶋H情況,分階段有步驟的開展實訓課程。而實訓課程與理論課程的比重,也是反應課程有效性的重要指標之一。
形成性評價是現(xiàn)代認知教學理論所提倡的評價方式,其重點在于通過對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的評價,及時把握學生學習方向,并使學生評價更完整有效。這符合警務英語的課程內(nèi)涵。教師通過日常形成性評價,更具體地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并通過評價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提升學習興趣。在實訓課程中,形成性評價更能較好地反映出學生的警務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筆者將課程中“教師形成性評價次數(shù)”“形成性評價方法種類”和“形成性評價認可度”三個指標,作為評價有效介入的指標,以此來進行分析。
筆者提出的五類影響因素,是否在真實環(huán)境中影響警務英語有效教學,若影響,其對應有效教學的三個層面,影響程度是否相同,仍需進行實證研究?;疑P聯(lián)理論是由鄧聚龍在 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3],重點應用于分析相關信息少,數(shù)據(jù)量不足的情況。其依據(jù)不同投入因素與產(chǎn)出因素形成的曲線相似度,通過關聯(lián)度,關聯(lián)矩陣來決定關聯(lián)序。應用灰色關聯(lián)理論能較好的分析x1-x5因素對于效果y1,效率y2,效益y3之間相對的影響程度。筆者從授課的班級中,隨機選取 10名被試,進行一學期的警務英語課程跟蹤調(diào)查,并對五類影響因素賦值。對于課程是否有效率,有效果和有效益,筆者結合學生的課程測驗分數(shù)和同行的打分,綜合得出三者的分數(shù)。最終,筆者利用 SPSS軟件分析可得各影響因素與效率、效果、效益之間的關系。因各因素賦分過程中總分值不同,首先對數(shù)據(jù)進行均值化無量綱處理,令
表1 各因素無量綱初始值
計算各因素間的關聯(lián)系數(shù),其中ρ為分辨系數(shù),ρ(0.1],筆者選取0.5。
關聯(lián)系數(shù) Yij(k)表示個被試之間 xi(k)與yj(k)的相關程度,為了便于得出兩條曲線的關聯(lián)程度,將 10名被試的關聯(lián)系數(shù)求均值后,作為關聯(lián)數(shù)列與特征數(shù)列之間的參數(shù),表示為Rij。Rij的大小反映了參數(shù) xi對于 yj的影響程度的強弱,Rij越接近1,說明xi與yj的關聯(lián)程度越強。
通過以上計算,可以得出學生參與等五類因素與警務英語有效教學三類指標間的關聯(lián)系數(shù)矩陣,如表2所示。
表2 五類因素與警務英語有效教學關聯(lián)系數(shù)矩陣
從表2中可以看出,五類因素對于警務英語有效教學均具有較強的關聯(lián)性。具體而言,與教學效率關聯(lián)度最強的兩個因素是學生參與和實訓課占比。說明當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得以保障,學生課堂參與度提高,且更多的重視實踐應用,可以有效提升課堂效率。與教學效果關聯(lián)度最強的是課堂組織形式。豐富多樣的課堂組織形式以及信息化教學工具的使用,能夠讓課堂在保證效率的同時,不忽視對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和掌握。而教師參與和實訓課占比是教學效益關聯(lián)最強的兩個因素,說明教師通過設置良好的教學情境對學生進行恰當指導,同時注重警務實訓課程的開展是警務英語課程有實際意義的重要保障。
在課程開始之前,教師可以指定某名學生提前預習,并為本節(jié)課創(chuàng)設一個問題情境。問題情境可大可小,關鍵在于要與課程內(nèi)容相關,且能夠體現(xiàn)學生的思考。警務英語因其實用性強,學生關注點更多的在于如何利用知識解決應對實際中的問題,因此,讓學生來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既可以加強提問學生的參與程度,又可以引出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學生們在面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時,會更加投入的進行思考,課堂效率會有很大提升。
教師可以通過利用多種移動終端,課前將課程的知識內(nèi)容以微課形式讓學生預習,課堂上則將關注點放在應用、操練所學知識上,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實現(xiàn)課堂的翻轉。這會使課堂的組織形式更加多樣,教師參與課程的方式也更加靈活,課程的重點也會更加突出。翻轉課堂改變的不僅是課堂的形式,更能改變學生對課程學習的態(tài)度。通過翻轉課堂,能夠更加有效的使學生認識到警務英語重視實際應用的特點,從思想上改變學生對警務英語的認識。此外,根據(jù)警務實際建設網(wǎng)絡資料庫,開發(fā)包括教師、學生以及目標人群在內(nèi)的專業(yè)網(wǎng)絡交流平臺,拓寬學生視野,形成線上線下互動的教學形式。
加深學校與出入境管理局等公安部門的合作,是提升警務英語課程有效性的途徑之一。學校通過組織學生觀摩或親身參與涉外案件的處理過程,讓學生對如何應用所學知識有較為清晰的認識。在“校局”合作的過程中,學生能通過親身體驗和感悟,形成警務英語的認知結構,從而更好的接受課堂知識,并形成良好的情緒體驗。同時,通過校局合作搜集最新涉外警務案例視頻,鼓勵學生用所學知識對視頻進行分析與模擬再現(xiàn),找出存在的問題及注意事項,使學生有側重地進行操練與實踐。此外,根據(jù)實踐成果,創(chuàng)設仿真實戰(zhàn)環(huán)境,將課堂搬進虛擬案件現(xiàn)場,在虛擬實戰(zhàn)場景鍛煉學生警務英語聽說讀寫譯綜合應用能力。
教師在布置課堂作業(yè)時,應充分考慮到警務英語課程特點,減少單純知識性的作業(yè),而增加如思維導圖、模擬情景劇等開放性的作業(yè)。開放性的作業(yè)是保持學生課下學習動力的有效方法,通過完成開放性作業(yè),學生能進一步回顧知識的發(fā)生過程和應用過程,使其更為有效的建構自我的認知結構。教師也可以通過開放性作業(yè),對學生進行形成性評價,來調(diào)控學生對課程的熱情和掌握程度。
警務英語作為公安院校英語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突出課程信息對學習者的有效性和實用性。本文從有效果、有效率和有效益三個層面分析警務英語有效教學的影響因素,并利用灰色關聯(lián)模型分析學生參與、教師參與、課堂教學方式、實訓課占比以及評價的有效介入五個因素對有效教學三個層面的影響程度,最后提出警務英語有效教學策略。今后將進一步加強實證研究,并根據(jù)實際教學效果對警務英語有效教學策略進行補充與完善。
[1]劉震宇,徐玉萍.公安院校警務英語課程設置研究[J].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15(7):156-160.
[2]張 璐.略論有效教學的標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0(20): 37-40.
[3]林 軍,陳翰林.數(shù)學建模教程[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172- 173.
(責任編輯:于詩慧)
Analysis on Affecting Elements of Police English Effective Teaching and the Correlation Degree
LI Xiao-li
(Basics Department, Liaoning Police College, Dalian Liaoning 116036, China)
Effective teaching of police English involves three levels: effects, efficiency, and benefits.The following five elements affect three levels of effective teaching to different degree: participation of students, participation of teachers,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s, proportion of practical training courses and effective evaluation. B y using Gray Correlation M odel, thi s p aper ana lyses the i ncidence o f ea ch element to the three levels of effective teaching and further puts forward teaching strategies of police English..
Police English; effective teaching; elements; Gray Correlation
D631.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727(2017)06 -0110-05
2017-08-18
李曉莉(1987-),女,山東德州市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警務英語,英美文學。
遼寧警察學院2016年度校級教研項目課題“基于內(nèi)容依托式教學開展警務英語教師知識建構研究”(16LJY009)的階段性成果;遼寧省教育評價協(xié)會第二屆教學改革與教育質量評價研究課題: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大學英語“SLS任務”互動教學模型研究(PJHYYB17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