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忠銳+徐希景+阮鴻+李左青+劉少杰
入秋之后,大地宛如一幅幅五彩斑斕的調(diào)色板:金色的麥浪、潔白的棉花、碧綠的茶園……更別說農(nóng)家場院里、門前空地、屋頂上,各種果實你方曬罷我登場,顯擺著歸倉前最驕人的風(fēng)采。
南國覓秋尋佳景
倉山老洋房的古韻金秋
福州倉山老洋房堪稱“萬國建筑博物館”。這里有福建最大的天主教堂泛船浦天主堂,中國最早的女子大學(xué)華南女子文理學(xué)院舊址,還有各式古樸的西洋別墅……“一座花園,一條路,一叢花,一所房屋,一個車夫,都有詩意。尤其可愛的是晚陽淡淡的時候,禮拜堂里送出一聲鐘音,綠蔭下走過幾個張著花紙傘的女郎……”這是葉圣陶先生1923年筆下的福州煙臺山。
霞浦楊家溪賞楓葉
深秋,百葉凋零,只有楓葉依舊爛漫紅艷,把重山裝扮得分外迷人。
如今,想賞楓葉,并不需要向北遠行,因為醉人的楓紅并不是只在北京香山才能觀賞到,在福建一樣也能滿目紅葉。每年的深秋,寧德霞浦楊家溪“楓”情獨特,楊家溪畔的渡頭村,有250畝的楓樹林,深秋時節(jié),楓葉黃里透紅,遠望如一片緋云停駐,近觀似一股烈焰騰空。
你可乘竹筏順溪而下,任秋日的暖陽曬在身上,悠閑地欣賞兩岸風(fēng)光,偷得半日慵懶。在溪的兩岸還有連片綻放的蘆荻,它們或白潔或粉紅,在青山綠水的映照下,人游其間如同行走在一幅幅精美的畫中。
浦城秋賞桂花
桂花,素有“葉密千重綠,花開萬點黃”的美稱。桂花,除了美,還因其清香沁人,而與百花區(qū)別,不與群芳并,香自月中來。
以桂花為縣花的南平浦城,入秋后仿佛進入了“金粟世界”,桂樹株株,清香絕塵,令人心曠神怡。在浦城縣城北郊有處桂花園,層層山坡,種著萬株桂樹,沿著曲折的山道,路上路下,漫山遍野。走近樹下,可看到幼小的花朵,粒粒匯聚,你擁我擠,露在綠油油的葉外。
八閩處處可賞菊
秋風(fēng)過處,富麗華貴的牡丹、端莊大方的君子蘭、香氣迷人的茉莉都已經(jīng)低下了頭,只有傲立風(fēng)霜的秋菊,依然枝繁葉茂,生機勃勃。
福州、泉州、漳州等地,每年都會舉辦菊花展。走進盛開的菊花海,觸目所及,美不勝收,單朵的、并蒂的,滿株盛開的,密如繁星的,一派多姿多彩的風(fēng)景。菊花的色彩也非常豐富,紫色、粉紅色、白色……甚是好看。
邵武天成奇峽賞蘭
蘭花展綠艷于林泉之下,葉子狹長,葉尾尖尖的,像一個個小辮子,在金秋暖暖陽光中盡情綻放。天成奇峽景區(qū)位于南平邵武市西南部肖家坊鎮(zhèn)的將石自然保護區(qū)內(nèi),距今1億年前至7000年前左右,劇烈的地殼運動,造就了形狀奇特的山峰、峽谷、一線天等地質(zhì)景觀。景區(qū)擁有全國獨有的高品位的蘭花生態(tài)旅游產(chǎn)品和蘭花大觀園。
在這里可以觀賞到我國保存最為完好的、面積最大的野生蘭花生長群落。野生狀態(tài)下春蘭、蕙蘭、建蘭、寒蘭、武夷蘭……約萬余個品種。
古詩詞里說秋天
“秋風(fēng)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但隨之而來的卻是大地的枯黃,落葉的飄零。自古以來,很多人描寫秋天,常常寫它的肅殺與凄涼,寫它帶給人的愁思。然而,也有很多人注重于描繪秋天豐收的景象,注重于秋韻的美和帶給人的喜悅。
古人詩詞中對秋天的描繪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見景生情式的“悲秋”;另一種是通過對明爽的秋景的描寫而表達的“喜秋”“贊秋”。
說到“悲秋”,首推李清照的詞句。這位著名的宋朝女詞人在經(jīng)歷了戰(zhàn)爭之苦與離夫之痛后,對于萬物頹敗,“花自飄零水自流”的秋季有了不同于一般人的愁緒。她的“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的凄涼與“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那悲國悲家的感嘆將秋季萬物零落的“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使讀者心中也掠過一絲淡淡的傷感。
又譬如,宋朝穆修的“來恨不逢桃李日,滿城紅樹正秋風(fēng)”的悲壯之情,唐朝李白的“秋風(fēng)吹不盡,總是玉關(guān)情”的妻子思念從軍丈夫之情,北宋柳永的“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jié)”的凄切,將秋天里的故事演繹得至真至切,使得秋也悲傷了起來。唐朝李商隱的“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的寂寥之情,通過陰云漠漠,嚴霜降落,雨打枯荷的細致勾勒,寫盡了秋天的陰冷、孤寂。
至于“贊秋”的,那也不勝枚舉。如唐朝白居易的《暮江吟》,把夕陽將至夜晚將臨的秋天江上景色寫出了一種靜謐的美感,其“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讓人聯(lián)想到范希文的“浮光躍金”之景,景中包含著點點碎碎的動影,讓讀者心情舒暢、愜意。又如寇準的“蕭蕭遠樹疏林外,一半秋山帶夕陽”描繪了一幅色澤明麗的北方晚秋景物圖。全詩以河岸、帆船、波浪、遠樹、疏林和秋山,讓詩的淡雅自然的韻味大增,濃濃的秋意給人一種別樣的美感。
王維的《山居秋暝》有“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也是一幅繪秋的好作,那“新雨后”“晚來秋”“松間照”“石上流”給人一種清新的村居風(fēng)味。在這里,秋雨如注,山泉飛濺,水波流轉(zhuǎn),銀輝鋪灑,松香彌散,儼然是一幅寫意山水畫,一首優(yōu)美田園詩,讓人自然而然地聯(lián)想到浣衣歸來的鄉(xiāng)村女子嬉笑談樂的景象。此時,美麗的秋景就賦予人們喜悅的心情。
可要說詠秋詩中真正寫得最讓人蕩氣回腸的,還要數(shù)唐代詩人劉禹錫所作的《秋詞二首》。其一曰:“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其二曰:“山明水凈夜來霜,數(shù)樹深紅出淺黃。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秋天的美不僅在于其五彩斑斕的景色、大地豐收的果實,還在于秋天的磅礴之氣、溫煦的陽光、成熟的韻味。放眼望去,遼闊純凈,一鶴排云,秋高氣爽中平添積極向上奮發(fā)進取的豪邁,給人以強烈的心靈震撼與天地美感。
總而言之,人們對于秋的感覺大致為“悲”與“喜”,正如人生中的“苦”和“樂”。古詩詞的清新典雅讓秋天獨樹一幟的意韻深入人心。秋本無情而人有情,人的情感一旦融入詩中,那么詩中的秋也變得有悲有喜了。
古詩詞中的秋天別有韻味啊。
奇特民俗慶豐收
在南平邵武市洪墩鎮(zhèn)河坊村,每年九月初一舉辦的“搶酒節(jié)”比過年還要熱鬧。這項全國獨有的民俗源于隋代,2007年9月,“搶酒節(jié)”被省政府公布為第二批福建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
河坊村,是一個有著1000多年歷史的古村落。隋代開皇年間,為了安撫南蠻之地,防止南蠻作亂,隋文帝楊堅派兵部尚書馮世基將軍率兵南下,屯兵邵武河坊墾荒,成績卓越,年年軍糧豐收。此后每年的九月初一都舉行一次酒會,慶祝大豐收。
據(jù)悉,自農(nóng)歷八月三十開始,河坊村就請來戲班演大戲,直至九月初九,連演十天。到了農(nóng)歷九月初一,家家戶戶都備酒備菜,以新釀制的紅米酒和以稻米制作的糍果,準備宴請四方來客。
凌晨一時左右,陸續(xù)有村民提著三牲、果品、香燭、鞭炮,到供奉趙子龍的將軍廟祭祀、許愿、還愿。早飯后,人們從四面八方涌向河坊村。村委禮堂前空坪中央擺放著兩個寫有“趙大將軍”字樣的大木桶。
上午10時,一壇壇清澄鮮亮的紅酒陸續(xù)傾入這兩個特制的大木桶。村里凡有人逢生子、娶親、壽誕、考上大學(xué)及病愈等喜事,早就作好準備事先釀造一壇紅米酒,在“搶酒節(jié)”前運來,供鄉(xiāng)親分享。人們手拿鍋瓢盆桶等各式各樣工具翹首以待。等時辰一到,鑼鼓齊響、鞭炮轟鳴,早就候在一旁的青壯年村民一涌而上,爭先恐后搶舀大桶中的紅酒。一旁觀陣的人們則大聲吶喊助威,場面十分壯觀。
中午,村民家家戶戶設(shè)宴招待親友。即便是外來的客人,無論是否相識,都能得到主人的盛情款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