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秀月
基于舊城改造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校本選修課設計
——以重慶渝中區(qū)為例
●重慶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
李秀月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地理新課標的逐步實施,對于高中學生的戶外學習和聯系時事的能力要求越來越重要,本文將戶外考察與熱點時事“舊城改造”相結合來設計高中地理校本選修課。課程分為三個部分:戶外學習前的室內培訓課程、戶外舊城考察課程以及戶外學習后的總結交流匯報課程。
通過收集資料、觀察、繪圖、表達交流等方式方法,提高學生的鄉(xiāng)土地理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的地理決策能力以及運用地理知識解決身邊的時事政治問題的能力,并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課程內容包括戶外學習前的室內培訓課程、戶外考察舊城課程以及戶外學習后的總結交流匯報課程。這里分為三個部分進行相關論述。
1.戶外學習前的室內培訓課程。
(1)室內知識培訓課。
本文考察地點為重慶渝中區(qū)舊城改造地區(qū),故知識培訓內容主要為重慶的發(fā)展歷史,渝中區(qū)現存舊城遺址的情況以及未來的改造規(guī)劃等。
對于學生的室內知識培訓課程主要讓學生在了解重慶的發(fā)展、渝中區(qū)的歷史文物情況后能夠大致確定戶外調研的主題,比如,如何保護舊城,舊城改造中的城市情感等,在接下來的戶外考察中能有針對性地記錄。
(2)室內技能培訓課程。
技能培訓內容包括戶外安全培訓、科學考察及分析技能、匯報技能等。每個內容需上至少一堂室內課。
2.戶外學習計劃。
戶外學習計劃包括考察線路、記錄表格、風險評估幾部分。
(1)考察線路。
由于渝中區(qū)遺址較多,距離較遠,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時間安排,這里整理分出兩條線路供參考。線路如下:
線路一:十八梯→法國領事館舊址→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行營舊址→重慶藥材同業(yè)公會舊址→人和門→老鼓樓衙署遺址→中央公園舊址→太平門→打銅街→望龍門纜車道舊址→湖廣會館→東水門→朝天門廣場。
線路二:朝天門廣場→國民政府經濟部舊址→羅漢寺→千廝門纜車步道→洪崖洞→蘇聯大使武館處舊址→真元堂→解放碑→國民參政會舊址→新華日報舊址→巴蔓子將軍墓→韓國臨時政府舊址→通遠門→英國大使館舊址→郭沫若舊址→德國領事館舊址→十八梯。
(2)記錄表格設計。
根據考察要求設計記錄表格,可參考下表設計。
探究主題姓名班級時間地點考察任務清單考察地點基本情況備注
3.戶外學習后的總結交流匯報課程。
每人準備10分鐘的成果展示,其中可包括照片、考察記錄、活動感受、調查報告等。
教學模式:走班制。
關聯班級:高一、高二各班。
容納人數:10人。
學時數:20學時,每周安排一次授課。
上課時間:室內課在選修課時間、戶外課在周末。
上課地點:室內和戶外結合。
采用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以量化的形式表現。
1.過程性評價。
平時考勤(10%)、學習態(tài)度(10%)、記錄表格(30%)。
2.終結性評價。
成果匯報(40%),學生互評(10%)。
及格分數線60分;優(yōu)秀分數線85分;總成績合格(百分制≥60分),認定2學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