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真妮
選舉從娃娃抓起
◎蔡真妮
美國總統(tǒng)大選到最后關頭的時候,朋友見面會互相詢問是否投票了。美國的主要新聞都圍繞著總統(tǒng)大選,網(wǎng)上充斥著各種爭論,朋友們在一起談論的話題也繞不過大選這個主題。
上五年級的三豬放學回家也會和我們討論兩黨候選人的政治主張,他的觀點明顯傾向于民主黨。我問他你這些觀點從哪兒來的,他說學校有專門的課程進行討論,課后同學們也會談論這件事。
美國學校鼓勵孩子關心國家大事,會用各種方式啟蒙孩子們的民主意識。記得四年前美國總統(tǒng)大選期間,那時候三豬剛上一年級,他的老師為了讓六七歲的孩子理解選舉總統(tǒng)的過程,理解民主選舉的形式和意義,在班上進行了一次民主選舉。
他們進行選舉的主題是“我們班的寵物”。老師把班上的學生分成了兩組,讓他們各自推舉出想要代表班級的寵物,一組推舉出貓做寵物,另一組推舉了狗做寵物。
兩個組的同學先各自討論擬定辯論的提綱,舉證貓或狗當班級寵物的優(yōu)點,在老師的啟發(fā)下,還從反面論證對方推舉的寵物的不利之處。
在選舉之前,兩個組的同學分別上臺去闡述己方的觀點,力爭讓對方的人改弦易轍,承認己方的寵物比較好。
推舉貓那組的孩子講貓不用遛,不用撿貓屎,不用給它洗澡,貓會追線球玩;推舉狗那組的孩子講狗可以陪著人跑步,可以追飛碟,可以看家……
最后,像真正選舉的程序一樣,他們每個人先填寫申請選舉的表格,然后拿到選舉證,把它掛在胸前,接著領到一張選票,仔細填好之后,排著隊將自己的選票投到選票箱里。
老師當著大家的面唱票,最后狗以一票的優(yōu)勢當選,成為了他們班里的寵物。
這樣的活動在當時看來只是熱鬧好玩,事實上確實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之后的一天我們?nèi)覜Q定一起出去吃飯,到哪里去吃出現(xiàn)了分歧。我想去好運餐館,女兒凱麗想去快樂餐館,一旁的三豬大聲說:“讓我們投票表決吧!”他首先說自己想去快樂餐館,然后又問爸爸和小州,他們倆都說無所謂,去哪個都行。
我還想著再說點什么影響一下老公和小州,三豬卻大聲宣布了:“投票結果是:一票去好運餐館,兩票去快樂餐館,兩票棄權??鞓凡宛^勝出,現(xiàn)在我們?nèi)タ鞓凡宛^吃飯!”
這么點小事他已經(jīng)把選舉程序用上了,可見美國學校對孩子選舉意識的培養(yǎng)多么成功!美國人選總統(tǒng)的投票率很高,相信與他們從小接受的教育有著極大的關系。
(摘自作者新浪博客圖/海洛創(chuàng)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