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菊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薄墩n標》對語文的描述,決定了語文教學的性質和重要作用。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在我們的課堂上,聽、說、讀”占了絕大部分時間,而“寫”費時,也容易影響教學流程,因此,很少與感悟課文內容、思想同步。其實,學生在閱讀中獲得的感悟和積蓄的情感,若沒有凝結成文字,過不了多久,就會道解、淡化。捕捉這種情感的蓄積點,及時練筆,能將這種情感、感悟積淀下來,久而能凝結成學生的思想,化成言語實踐的能力。
我認為:要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統(tǒng)一,即在閱讀課中感悟思想,學習寫法,在寫作時表達思想,運用寫法。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有著密切的關系,閱讀教學是作文教學的基礎,作文教學是閱讀教學的目的之一。在教學中,千萬不能把閱讀和寫作隔離開來,也不能偏向某一方面,而是應該把二者緊密的結合起來,互相帶動,互相促進,這樣才能把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真正落到實處,也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達到語文教學的目標。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應在閱讀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進行作文練筆。
一、利用課文,做好示范
一篇篇課文就是學生學習寫作做好的范文,雖然我們無法在每篇課文中讓學生學到作者所有的寫法,但是每篇課文一定有明顯的適合學生學習的方法。我們可以根據(jù)課文特點和學生的學段特點,選擇讀寫結合點,給學生提供有效借鑒的的對象和創(chuàng)造的依據(jù),及時讓學生模仿和創(chuàng)造性運用、聯(lián)系,因需而寫,形式靈活。使語言運用練習成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讀寫結合,相得益彰。
比如三年級下冊《盧溝橋》第二自然段,這些石獅姿態(tài)各異:有的母子相抱,有的相互戲耍,有的像在傾聽流水聲,有的像在檢閱橋上的車馬……真是千姿百態(tài),栩栩如生。文章用“有的……有的……”這一句式寫出盧溝橋上獅子的不同形態(tài),并且寫出了作者的想象。句式整齊,描寫形象,接近學生生活,學生們非常喜歡讀。于是我讓學生們利用這個句式,展開想象,盧溝橋的獅子還有哪些形態(tài)?由這一形態(tài),你又想象出他們在干什么? 學生的想象力往往會超過大人,“有的像守衛(wèi)盧溝橋的士兵,有的在向游客述說盧溝橋的故事,有的仰著頭看著天上的牛郎織女……”這些句子都是出自孩子之口。在此基礎上,我又讓學生創(chuàng)造性運用例子,寫寫天上云的不同姿態(tài),花壇里的花的不同姿態(tài)等。鼓勵他們把這些句子寫下來,并把這些句式運用到寫作中。
《理想的風箏》是一篇典型的外貌描寫的范例,學生曾經(jīng)學過的外貌描寫的技巧在這里會得到提升:“他個子不高,微微發(fā)胖的臉上有一雙時常瞇起來的慈祥的眼睛,一頭花白短發(fā)更襯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條強壯的右腿。而左腿,卻從膝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圓木拐杖支撐。這條腿何時、為什么截去,我們不知道?!蓖ㄟ^這段文字的學習,學生不僅知道外貌描寫要注意抓住人物特點,還要符合人物年齡和身份特點,要求學生觀察不同職業(yè)、不同年齡的人,比如同學,老師,父母,爺爺奶奶……鼓勵他們寫觀察日記,長期訓練,孩子能領悟并學習課文的觀察方法和寫作方法,以微提高語言實踐能力。
二、補充改寫,拓展延伸
長期以來,讀懂課文,一直是我們閱讀教學的主體,學習一篇篇課文是乎就是為了認識一個個人,了解一件件事,獲得一次次的情感體驗,這樣的語文學習過程,對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作用不大。所以,閱讀教學應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著重引導學生品詞析句,并對教材進行適當恰當?shù)鼗蜓a充或改寫,進行語言實踐訓練。
我在教學《將相和》是這樣布置小練筆的:1 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勸說廉頗讓他明白藺相如升官不是靠一張嘴。2 描寫負荊請罪的情景。
在補充教材內容的同時,學生不僅深入領會了廉頗和藺相如發(fā)生矛盾的原因和兩人重歸于好的過程,更是從語言實踐出發(fā),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文能力。在教學了寓言故事《狐假虎威》之后拓展思維:后來,老虎明白了百獸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接著會有什么事情發(fā)生呢?想一想,說一說。這樣續(xù)寫課文,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發(fā)展學生的語言,提高想象能力和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延伸閱讀,豐盈思想
課外閱讀是提高寫作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杜甫所提倡的“讀書破萬卷, 下筆如有神”等,無不強調了多讀書廣集益的好處。在激發(fā)了閱讀興趣,健全了閱讀制度,固定了閱讀時間的基礎上,老師要在課堂教學的同時向學生推薦閱讀書目,讓學生在經(jīng)典書目的滋養(yǎng)下成長。
如學習了《虎門銷煙》一課,學生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歷史,有目的地閱讀《中華上下五千年》一書。提高了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的同時也豐富了語言積累,當學生談到中國歷史的時候就會侃侃而談,那種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會油然而生。學習了《綠葉的夢》,我會推薦學生讀《葛翠林童話集》,學生會在生動有趣的故事中感受語言的魅力和作者豐富大膽的想象……,學生做摘錄,寫讀書體會都是很好的練筆方式。
葉圣陶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習閱讀和寫作技巧?!庇纱丝梢姡魑乃降奶岣?,與閱讀是分不開的,與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同樣是分不開的。小學是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階段,引導學生讀中學些,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抓住閱讀的契機,教學生寫作,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