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李 媛
黃志麗:融情于理托起法律的天秤
文|本刊記者 李 媛
黃志麗
黃志麗,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qū)人民法院黨組成員、民一庭副庭長。1994年考入薌城法院,黃志麗扎根基層法院20余年,從最初把“案號”聽成“暗號”的門外漢成長為“全國法院辦案標兵”“全國最美基層法官”“CCTV2016年度法治人物”……究其原因,前輩們說“小黃辦案夠較真”;薌城百姓們說“黃法官把我們的事情掛心上”;年輕同事說“志麗姐總能知道很多新東西,天天充滿正能量”。而黃志麗自己說,“法律是法官腳下最為堅實的大地,我愿一手情,一手理,為一方百姓撐起公平和正義的天秤。”
黃志麗是個地地道道的閩南姑娘,1972年生于南靖,后隨父母移居薌城。而從小癡迷于金庸、古龍武俠小說的她心中卻有個“俠女夢”。1995年,薌城區(qū)法院公開對外招考,這讓“俠女”有機會如愿加入了薌城法院。
然而,初入職場,親眼見到前輩們的工作狀態(tài),著實讓“俠女”很意外。“20世紀80年代,民事訴訟多是爭田分地的案件,為了厘清分毫的差別,法官們通常要挽起褲腿,一腳土一腳泥地走到田間地頭。這種工作狀態(tài)和我之前對法官威風神氣的想象相差太遠了。”黃志麗笑著說。
黃志麗大學專業(yè)讀的并不是法律,工作后她利用業(yè)余時間完成了法律專業(yè)的學習。然而,隨著審理案件數(shù)量的增加,黃志麗愈發(fā)意識到法官應該是個雜家,唯有不斷學習,才能夠在斷案中游刃有余,保證客觀公正。
在黃志麗的抽屜里,放著厚厚一摞各種各樣的證書。為了做好當事人的貼心人,準確把握每一個不同對象的心理,她考取了心理咨詢師,將心理學知識應用于司法;為了解決傷者、患者糾紛,她又自學中醫(yī)、醫(yī)藥學知識,每每與患者們談起來總是讓人感同身受;為了查清楚一起工程合同糾紛,她一次又一次帶著書記員到測繪部門,在浩如煙海的舊檔案里,找尋當年記載樁基消失情況說明的圖紙;為了解決農(nóng)村土地、財產(chǎn)糾紛,她把自1983年漳州開始實行家庭聯(lián)產(chǎn)承包制度以來的各種文件、政策、法規(guī),翻了一遍又一遍,說出的話、判定的事竟成了當?shù)氐拇逡?guī)民約。
“她比一般人更較真,每接一個案子,都先自學、學透一番相關知識,這也是她從事司法工作以來,判決案件服判息訴率達到驚人的99.7%的原因?!彼G城區(qū)法院民一庭庭長陳志榮說。
“百姓來到法院,最盼望的就是公正?!弊鳛榉ü?,黃志麗始終把公正視為生命,在深入調(diào)查研究、探求案件根源、理清案件證據(jù)上下功夫,讓每一個案件都經(jīng)得起檢驗。
“辦案一時,公正一世”,正是這樣的堅守,“俠女”黃志麗收獲頗豐。自2001年任助理審判員獨立辦案以來,黃志麗共審結民商事案件5000余件,九成以上調(diào)解撤訴、七成以上自動履行,至今無一錯案改判、無一投訴上訪。
新時期,新案件、新矛盾層出不窮?,F(xiàn)在黃志麗的案頭關于域名、關于網(wǎng)絡、關于服務器一類的糾紛多了起來?!敖陙淼乃痉w制改革就是順應這種趨勢產(chǎn)生的,新的審案趨勢也要求法官需要不斷學習深造?!秉S志麗說。
現(xiàn)在,黃志麗走在街上經(jīng)常會被人叫住。“黃法官,你不認得我了嗎?我是你的當事人呀!”
在司法領域干了20多年,黃志麗已經(jīng)記不清接待過多少當事人,但每個當事人都會記住她,甚至當事人的家屬都沒忘記這位外表文弱,說起話來卻絲絲入理,擲地有聲的女法官。
“我是在妹妹的離婚法庭上認識的黃法官。妹妹的婚姻在她的調(diào)解下破鏡重圓,當時我在旁聽席上,黃法官開導我妹妹的那些釋法析理的話讓我也重新審視自己的婚姻,至今記憶猶新?!币晃划斒氯擞H屬說。
黃志麗告訴記者,民商事案件的背后其實折射的是各種社會關系—民間借貸案件涉及的是誠實守信,贍養(yǎng)撫養(yǎng)案件涉及的是敬老愛幼,離婚案件涉及的是夫妻間的忠誠和義務,鄉(xiāng)鄰之間涉及的是守望相助?!胺ü傧襻t(yī)生一樣修補各種社會關系,同時也是在召喚道德的回歸。”
在審判一線,很多案件黃志麗通過庭前調(diào)解就完成了,因此不計入工作量。有人說她這樣做不夠專業(yè),然而在黃志麗看來,這是對民事案件的不了解?!懊袷掳讣m紛中往往夾雜著大量情感因素,調(diào)與判的尺度一定要拿捏好?!?/p>
這樣的領悟源自她初任審判員時的一次經(jīng)歷。當時,黃志麗受理了一起土地糾紛案。由于事實清楚,她很快就依法作出了判決。然而,她回訪時發(fā)現(xiàn),案子雖結,當事人心結難開。爭議雙方是手足至親,判決生效后,雙方“老死不相往來”。為此,90多歲的老祖父含恨而終。一個小小糾紛,毀了三代人的親情。
“到底什么樣的公正才是群眾需要的?”這件事深深觸動了黃志麗。從此,她對法律有了新的認識:既要解開當事人的法結,更要解開心結。
“形式上判了沒有用,老百姓不服。”薌城區(qū)政法委書記邱曉輝認可黃志麗的做法。案結、事了、人和是最高宗旨,而要做到人和,技巧和真心缺一不可。
冰冷的法條在黃志麗釋法析理、親和調(diào)解中變得有了溫度—她曾行程40公里,談話33小時,先后8次調(diào)解花甲老人遺產(chǎn)之爭;她曾經(jīng)關心一個傷殘的80歲獨居老人3年,直至老人去世;她多次申請社區(qū)街道、民政部門和社會救助機構對生活困難的當事人提供幫助,讓司法權威在具體的人性關懷中得以彰顯。
薌城區(qū)人民法院管轄區(qū)域大,案件多,任務重,案多人少一直是困擾法院工作發(fā)展的“瓶頸”。為了積極主動回應群眾對司法的新要求、新期待,薌城區(qū)人民法院先行先試,于2012年6月在南坑街道設立全省首個以法官個人名字命名的“黃志麗法官工作室”,以最接地氣的方式為群眾服務。但是,她還是擔心群眾打電話沒人接,就把24小時開機的手機跟辦公室電話綁定。
“民事糾紛中的很多矛盾,當事人到法院以后難免會‘較真’,但如果到法官工作室,對立情緒相對弱化,往往能在訴前調(diào)解中將矛盾化解,法院的人財物力成本也降低不少?!秉S志麗說。
截至2016年2月底,“黃志麗法官工作室”已有5個,巡回辦案和法律服務229次,幫助解決實際困難129件次,訴前聯(lián)動化解民事糾紛1132件?!皬乃軞g迎的程度來說,這條路子是走對了?!秉S志麗說。
在黃志麗眼里,法官工作室不僅僅是百姓家門口的法庭,還是一個很好的黨建平臺,年輕法官的“訓練營”。“在這里,老法官通過言傳身教,把經(jīng)驗傳授給年輕黨員,教會年輕人如何放下身段,深入群眾,打通黨員和群眾的‘最后一公里’?!?/p>
2017年,黃志麗當選為十九大代表。赴京前,一位老奶奶給黃志麗端來一碗糖水雞蛋,“甜甜嘴,幫我們百姓多說幾句好話?!碧撬箅u蛋,這是福建民間表達感情的一種特殊方式。面對群眾淳樸的信任,黃志麗心里滿是感動和幸福。
十九大開幕第一天,黃志麗就作為首批亮相人民大會堂“黨代表通道”的黨代表,讓境內(nèi)外媒體聽到了來自基層法官的心聲:“十幾年的法官生涯,辦了5000多件案件,沒有被改判發(fā)回,在上萬名當事人如釋重負的笑臉里,我收獲的是滿滿的幸福。”
開幕式上,黃志麗認真聆聽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十九大報告。當聽到習總書記講到“我們生活的世界充滿希望,也充滿挑戰(zhàn),我們不能因現(xiàn)實復雜而放棄夢想,不能因理想遙遠而放棄追求”時,黃志麗頗有感觸?!笆糯髨蟾媸鞘吩姲愕?,我從中讀到中國社會發(fā)展的詩和遠方,這是對我人生觀的重塑。”她用“總結過去很客觀,總結不足有勇氣,展望未來氣象萬千,部署決策睿智有前瞻性”來評價這份史詩般的報告。
作為來自基層法院的代表,黃志麗最關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和全面從嚴治黨,以及黨章的修改這三方面的內(nèi)容。在小組討論中,她提出兩項建議:一是建議中央綜治委要進一步推進深化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改革,暢通糾紛解決渠道;二是建議完善員額法官與其他工作人員動態(tài)管理制度,科學確定員額法官的考核標準。從人民群眾不滿意的問題改起,樹立起人民法官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的良好形象,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談到未來,黃志麗說作為這個偉大時代的親歷者,她為十八大以來“法治中國”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自豪,這是司法改革舉措最集中、最有力的五年,人民法院在新的起點上創(chuàng)造了新的輝煌?!拔腋械郊珙^的擔子更重了。在未來的工作中,作為法官,我將不忘初心、秉公執(zhí)法,盡最大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p>
自2001年任助理審判員獨立辦案以來,黃志麗共審結民商事案件5000余件,九成以上調(diào)解撤訴、七成以上自動履行,至今無一錯案改判、無一投訴上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