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大金
在湖南桃源縣郊外的沅江河畔,有一個象征“世外桃源”的地方——桃花源。
今年3月的一天,我來到這個千古名勝桃花源。舉目仰望:石牌坊門上的“桃花源”3個大字閃爍生輝,映入眼簾。牌坊兩邊石柱上刻有一副門聯(lián)。其聯(lián)曰:
江樹青山,斜陽古道;
桃花流水,福地洞天。
這里真有“世外桃源”呀!
走進牌訪門,草青竹綠,桃林繁茂,桃花盛開,就像跳進了花的海洋,前后左右全是鮮艷奪目的桃花。有的嫣紅、有的粉紅、有的淡紅、也有紅里透墨綠色的等,在陽光照射下,五彩斑斕,千姿百態(tài),整個山谷披著鮮艷飄香的紅綢。當春風輕輕吹來,千萬朵桃花隨風舞動,像千萬張美女的笑臉,招引游客觀賞。正如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描繪的“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華鮮美,落英繽紛?!蹦菢咏k麗迷人,令人百看不厭。很多游人與桃花合影,把桃林美景永遠留在自己的身邊。
走出桃花林,跨過一座窮林橋,只見一座八角形小亭立在樹林中,亭后翠竹繚繞,亭前流水叮咚,不知誰驚呼一聲“這竹枝怎么是方的?”我聞聲走過去摸了兩根竹,果真是四邊棱棱角角的青竹。這八角形的小亭因方竹而得名,叫“方竹亭”。此處顯得格外幽靜。
我們沿溪邊小路而上,迎面便是一座橫跨小溪的石拱橋,名曰“遇仙橋”。相傳古時,這里有位名叫桃花的美女,長得如花似玉。村里有一惡霸要強娶她為妾,桃花女誓死不從,偕母偷跑出村,逃到桃花山下,被溪水擋住去路,惡霸隨后追趕,正在這時,對面突然來了一位白發(fā)老道人,拾起一根稻草一擲,化為一座石拱橋,母女奔跑過去,老道人又用手一指,石壁的洞門訇然而開,母女攜手奔入洞內(nèi),從此與外界隔絕。當惡霸追趕到橋頭時,石拱橋突然變成一條大蟒,將惡霸吞吃了。因桃花女在此遇仙得救,后來人們在這里修了這座石拱橋,取名“遇仙橋”。它寄托了人們多么美好的愿望。
據(jù)傳桃花女隱避的古洞,就是今存的“秦人古洞”。洞前有一潭碧水,名曰“桃花潭”?!短一ㄔ从洝分小傲直M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所指的就是秦人古洞。進洞走數(shù)十步,穿過狹窄的洞口,果然“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蹦巧介g的層層梯田,翠綠的桑竹,縱橫的阡陌,恰如陶文所記,使人以為《桃花源記》所寫的地方就是這兒。
從“秦人古洞”向上前行,就是翠竹掩映的桃花觀。它背靠林木繁茂的山頂,面對桃花嬌艷的山谷。大門兩邊刻有一副門聯(lián):
秦時明月;
洞口桃花。
顯得古樸別致??邕M大門,兩棵古松傲然挺立,像是在迎接客人。桃花觀屋的木柱上,全掛著木刻的楹聯(lián):
流水當年懷往事;
桃花依舊笑春風。
秦漢興亡付流水;
神仙消息問桃花。
古樸典雅的情調(diào),令人遐思。
我們從桃花觀側竹林中走出,再登上山頂,來到望江亭極目遠望:廣闊平坦的原野上,蜿蜒曲折的沅江像一條歡騰的巨龍,從遠處奔來,與田野金黃的油菜花,綠樹掩映的一座座新房,組成了一幅幅綺麗的畫卷。
今天我們神州大地的美景,比陶淵明想象的桃花源,還要美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