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瑩潔
云南行為藝術的生存境遇——以王軍作品為例
康瑩潔
行為藝術也就是一種觀念藝術,它以一種更加多元的方式浮現(xiàn)在人們的眼前,觀念的良好傳遞是考察行為藝術是否成功的首要維度。以身體作為藝術語言的媒介,運用夸張的表現(xiàn)手法,打破傳統(tǒng)藝術的靜態(tài)模式,用一種更直接,更真實,更開放的方式使得藝術觀念得到嶄新的呈現(xiàn),讓表達的觀念在行動中得到重構。行為藝術家關注的是社會中的觀念和文化,常常以行為藝術這種獨具特色兼具純粹性的藝術形式作為載體,進行不同于圖畫敘事的身體敘事,從而闡釋出社會所亟待解決的問題和大眾擔心的問題,來與現(xiàn)場互動的觀眾進行一場呼吁活動,使得觀念可以深入人心。
在中國,由于傳統(tǒng)的文化影響以及長期形成審美習慣,以及處于現(xiàn)實社會這個大熔爐里的影響,大眾會對這些所謂的行為藝術打上深深的問號,用身體的敘述來挑戰(zhàn)大眾的審美規(guī)范和道德底線。對于出現(xiàn)在中國的行為藝術,我們不能因為部分作品表現(xiàn)形式的暴力,血腥以及極端化,而全盤否定它的存在,大眾應該變換角度從客觀的角度去感悟和揣摩行為藝術作品本身賦予的深刻內涵。行為藝術使社會生活中存在的敏感話題得到立體化和深層次的展現(xiàn),更加強烈的觸及到觀眾的心弦以至于讓人們做出透徹的思考與體悟。
行為藝術在人群聚集比較開放的地區(qū)進行,如馬路街頭,廣場中心等場所用身體做媒介敘述自己的藝術思想,展現(xiàn)行為藝術的過程,因為整個行為藝術的過程就是藝術作品的全部內容所在。行為藝術不是藝術家自身的自賣自唱,自吹自擂,需要的是大眾的參與與互動,富有強烈的開放性。在許多缺乏對行為藝術認識的人眼中,他們實施行為的過程就會變成一場讓人議論紛紛,啼笑皆非的表演秀,根本無法達到行為藝術本身的效果。人們要以當代藝術審美角度正確對待行為藝術產生的積極的影響,而不是一味簡單地,機械地用傳統(tǒng)的思想審視它的存在,要透析作品深層次的內涵,了解行為藝術本身散發(fā)的不同于其他藝術形式的動態(tài)活力。它比其他藝術樣式更敏銳,更直觀,更深刻的承擔了對社會生活和人類文明的思考,并將這一獨特的思考語言邏輯轉為直接性的身體表達,彌漫著時代的氣息。
云南是大自然最質樸的地區(qū),最濃厚的地區(qū),給予人們心中最澄澈的洗滌,更能激蕩起人們對于萬事萬物最本源的理解,從而進行一場易于心情沉淀之后的思索,開始了行為藝術的創(chuàng)作。這一個少數(shù)民族聚集的地區(qū),各種民間風俗豐富多彩,自由的生活狀態(tài),開放自由的學術思想,更容易讓藝術家們迸發(fā)出一些大膽的想法,勇于開拓創(chuàng)新,嘗試一些新鮮而富有活力的藝術語言形式來表達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讓行為藝術的發(fā)生有更多的可能性。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一些藝術家們就開始表現(xiàn)行為藝術。1993年,昆明的60后藝術家朱發(fā)東的行為藝術作品《尋人啟事》和《此人出售價格面議》一舉成名。隨之畢業(yè)于云南藝術學院的何云昌也創(chuàng)作了《抱柱之信》、《一根肋骨》等一系列作品,成為了中國最著名的行為藝術家之一。2005年,羅菲和木玉明、和麗斌等一群70、80后云南藝術家策劃發(fā)起了稱為“中國最大的一場戶外藝術運動”的實驗藝術項目《江湖》,成為云南行為藝術史的高峰。2007年,云南藝術學院油畫系大四學生王軍創(chuàng)作了《金錢與權力》和《昆明我走了》《雪人》等一系列作品,行為藝術逐漸走進并活躍在大眾的視野中。
從云南走出的行為藝術家們,本身思想的活躍度,和與藍天一樣清澈的內心,對社會有著最清晰獨到的見解。他們有著一雙明亮的眼睛,注視著整個社會的是與非,是大自然的靈魂所賜予的最神奇的力量。一切都在沖擊著藝術家們,為了表現(xiàn)內心的所思所想,創(chuàng)造出最真實,最容易產生共鳴的藝術表達方式。同時打破了藝術和生活的界限,使藝術生活化,不同于以往的架上繪畫需要放入美術館供人觀賞,行為藝術卻在人們的生活中,最熟悉的場合中產生,在平凡中得以升華,使藝術和每個人都拉進的距離。行為藝術家們用自己的身體訴說著表達的思想,因為心存于體內的最深處,最敏感的地方,所以說身體踐行的行為藝術,注重行為過程中的意義,是心傳遞的精神與身體渾然天成做出的最偉大的藝術作品,產生了相通之感,最直接,最親近,最貼合。
眾所周知的“人民幣哥”王軍,2007年身為云南藝術學院大四學生的他在昆明創(chuàng)作的《金錢&權利》是最為大眾所熟知的行為藝術作品。他身披百元大鈔、戴著“木枷”出現(xiàn)在昆明市南屏步行街,塑料衣服的后面是紅色的圓形印章,上面寫著“王軍行為藝術的金錢與權力”,引得眾多的記者和觀眾的圍觀,最后城管隊員出現(xiàn),中止了他的演出,要求他立即離開。藝術源于生活,反映生活,王軍的行為藝術本身都是在詮釋他“金錢+權利=一切?”主題,為這個主題而服務。行為藝術本身是通過以身體為元素的觀念呈現(xiàn),讓觀眾得到強烈的感官刺激,激發(fā)到內心,可以對行為藝術呈現(xiàn)的觀念更加了解,使得觀念得到良好的傳遞,因為行為藝術歸根到底來說是一種觀念的藝術,更需要的是觀眾的參與與認識。王軍這個行為的目的是想用一張張的鈔票產生的視覺沖擊力來喚醒人們心中對金錢和權力錯誤的理解,如果盲目的追求二者,可能會使人們走偏方向。同時,讓大眾了解,在這個消費社會時代,并不是說有了金錢和權力就有了一切,我們要尋找的是心中的那一片澄澈的湖水,蕩滌心靈。如今的這個社會,物欲橫流,貪污腐敗,人心散慢,每個人都崇尚金錢的光環(huán),認為在它的照耀下可以光芒四射,卻忘了最本質的東西。也許有人已經關注了這些,但是像王軍這樣用藝術的形式用以加之表達抒發(fā),然后映照在每一位公民的心中的行為卻不多見。他把想要表達的思想承載于自己身體上,亦或是用自己的身體做為表達的媒介,默默的關注著這個世界,在藝術的旅途中尋找一份新的可能性。
《昆明我走了》也是王軍最為代表性的一個作品,是因為他準備離開昆明去北京,倍感傷心,于是做出這樣一個行為藝術作品來紀念一下。他的計劃是從云南藝術學院后門開始背負100塊板磚,手提旅行箱途徑西站至西昌路到達目的地云紡結束,第2天就起程北京。在這里,他想訴說的是他離別的心情是多么的沉重,多么的不舍,上升為一種對生活的高度理解??梢哉f,他的行為藝術是社會現(xiàn)實和生活的縮影,用一種更直接化的方式傳達出最想表達的藝術理念。其實每一個行為藝術作品的出現(xiàn)與藝術家當時的情感,和社會的狀況都是密不可分的,都會產生必然的聯(lián)系。行為產生于觀念藝術之中,觀念居于行為之上,身體融入到行為之中。人們可以從行為藝術當中獲得豐富的現(xiàn)場感,它比語言文字符號更加具有穿透力,直入心弦,用最直接的方式闡述最深層次的內涵。行為藝術作品更強調的是一種過程性,因為過程往往比結果更重要。在王軍的作品中把社會和生活中的現(xiàn)實都反映在藝術領域中,并得到了別樣的闡釋與呈現(xiàn)。另一個作品《雪人》,2009年2月10日在北京草場地小樹林,一旁是堆好的雪人,另一旁是他被雪覆蓋全身靜靜的佇立在那里,希望用自己的體溫將雪慢慢融化。這是一場偉大的融雪行動,訴求著有災難的時候我們要攜手一起度過。王軍在嘗試著挑戰(zhàn)身體極限的藝術創(chuàng)作,也許在雪一點點被身體的溫度融化而涼意刺入內心的同時,也能直入每個人的心中,理解作品中的內涵與價值。行為藝術的直觀性,刺激性,是哪種藝術形式都不能代替的,這就是它最高級的藝術精神。行為藝術的動態(tài)形式是不可復制的,與參與者進行的互動,更有利于作品意義的傳播,引領著當代藝術的新風尚。
行為藝術打開了藝術想象與直接表現(xiàn)的大門。人們應該消解心中對行為藝術的固執(zhí)或一成不變的看法,不要再用異樣不認可的眼光去質疑他的存在,因為行為藝術效果會產生豐富的藝術意義。的確,有些行為藝術作品造成的血腥,裸露,驚人的氛圍讓大眾得到厭惡,讓國家社會出臺相應的政策制度來管理藝術界混亂的局面。所以說,大眾在面對行為藝術的同時,要擦亮自己的雙眼,進行理性的審視,同時分清楚什么才是真正的行為藝術作品,消除“偽行為藝術作品”帶給我們的負面影響,讓我們不會再對行為藝術產生誤解,消解心中的疑慮。
藝術家們之所以選擇行為藝術這種藝術樣式,是把觀念放在了首要的位置上,把社會觀念和人生哲理傳播到互動參與的觀眾心中,實現(xiàn)了藝術除審美功能之外的一種特殊的價值。優(yōu)秀的行為藝術作品,是要存在于觀眾的互動中,這樣行為藝術作品表達的觀念和思想就可以嫁接到觀眾的心中,喚醒失去活力的情感,對人生的體悟更加的洞明心徹。行為藝術將原來高雅的藝術搬移到生活中,以一種直觀的方式擺放在大眾的心中,使得藝術與大眾拉近了彼此的距離,通過每一個人的參與讓他們產生對藝術的認同感,加深對于藝術作品本身反映出來的內涵理解與內省。現(xiàn)在的行為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自己作品的時候,應該多考慮如何讓作品更能親近大眾,更具有引導力,更具有呼吁性。
總之,行為藝術為藝術發(fā)展的可能性打開了多重大門,“反美學”觀念開始登上藝術的大舞臺。其實應該讓更多地人可以參與到行為藝術當中,理解他們,思考他們,并進行廣泛的討論與交流,創(chuàng)造為藝術發(fā)展的一個全新的高度,開拓出一個新的天地。
(作者系云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2015級碩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胡耀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