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著強
一秀舞春風,疏枝展畫情。12月刊《神州時代藝術》匯集眾多精粹作品,展現(xiàn)出中華大地源遠流長的璀璨文化。
《書畫名家》中宋雨桂先生用生命經緯完成黃河絕筆,其作品意境深邃,畫風清新飄逸,在干濕筆墨和色彩的處理上匠心獨運。《書壇百家》里劉德舉通過對“書者,散也”這一書法名言的深刻理解,說出書家的自身修為和自身書法創(chuàng)作的重要意義。龔世明在學書過程中砥礪前行,其作品具有鮮明的個性、韻味十足、自然天成等特點 。
《當代畫家》劉浪生是一名才子型的詩文高手和書畫行家,他在線條、墨色和布局之中,透露出那種文人學者才會倚重的凝重趣味。劉應雄揣摩八景實際景觀的個性特征與水墨技法、表達要素的關聯(lián)與分別,在現(xiàn)代化浸染后的實景里仔細體味、尋覓、還原八景的地形風貌特質,凸顯出湖湘大地與湖湘文化藝術傳統(tǒng)之美?!段娜藭嫛防稞徴裨趽]毫間彰顯大氣,趙冉在靜物描摹中流露細膩幽謐。
《時代展廳》這期刊發(fā)了晉唐風韻·水墨輞川”代表性書畫家專欄。常猛的行草書取法二王與孫過庭《書譜》,隸書取法《石門頌》與《張遷碑》,兼有漢碑的古樸與摩崖石刻的奔放,觀之給人一種生動靈活之感。管布坤由楷識墨,在篆隸行之間識體布局,在魏晉尺牘和八大山人筆意中得趣,天真悠然。計希儀行筆瀟灑飄逸,筆勢委婉含蓄,有如行云流水一般,結體遒美,骨章法巧妙有致,在尺幅之內蘊含著豐裕的藝術美。魯建的篆書以秦篆為主,取李陽冰之精神,顯石鼓文之氣韻,草書則骨力洞達而生神韻,連綿起伏而生意趣。王江遍臨魏碑諸帖,作品清新脫俗,雅致大方。在行草書作品取法上學習二王,兼有一些碑的元素,如涓涓溪流,非常耐品。楊自新既不泥古而脈殘山剩水,亦不唯某家某法之囿類屬,其現(xiàn)實感和情境趣多以中條山、黃河水取象攝神,透射出寄情造境的“心源”追求。另有張蕾、張之、趙中堅的作品上承晉唐二王顏柳之風骨,下接先賢王維之遺韻,亦書亦畫,研學相長。
《學術理論》中,潘雨龍通過對中國傳統(tǒng)紋樣在彩燈藝術中的應用研究,提煉、組織傳統(tǒng)紋樣元素符號,加以審美意象化、現(xiàn)代化融入彩燈藝術的審美理念中,設計出符合普羅大眾審美心理、符合東方古典審美意境,具有傳統(tǒng)文化內涵的藝術彩燈。文雅在動漫手辦設計制作過程中,由于3D打印技術成本低,同時具備設計的可能性和實現(xiàn)定制化的優(yōu)勢,成為動漫手辦制作的一個新選擇。吳楊婷通過對動漫元素在影視廣告創(chuàng)意中的應用研究,指出了動漫元素的表現(xiàn)形式靈活,富有感染力,制作成本低,傳播方式廣等特點。陳楠江結合使用NeoAxis游戲引擎,來實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古建筑虛擬場景漫游的設計工作,為人們營造良好的中國傳統(tǒng)古建筑虛擬場景漫游體驗。與此同時,李明、李文娟、尚小譽、朱雅琴、劉鐵軍等的作品從不同的側面提出了語文課堂教育、激發(fā)幼兒繪畫興趣和群眾文化的時代價值等深層次問題。
《詩文雅賞》中王瓊華敘寫在安源石林探秘的感悟歷程,身臨其境,真實生動,栩栩如生。龍寧英將佛禪的哲學寄寓在黑灣河的漲水中;歐陽白在臺灣行中馳騁幽思,何漂訴說千年的皇家園林故事,曾勇將妙趣橫生的對聯(lián)一一道來?!缎@文藝》的短文,語境自然,寓意鮮明。
生命不息,前行不止。希望藝術家們“蕊骨詩成賦,芳心韻意融”,努力創(chuàng)作出具有獨特魅力和新時代特質的作品,為藝術的花園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