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敬隱漁從《蒼茫的煩惱》到《養(yǎng)真》的改寫
        ——兼論敬隱漁短篇小說集《瑪麗》

        2017-11-14 04:37:28陳俐
        郭沫若學刊 2017年1期
        關鍵詞:瑪麗小說

        陳俐

        (樂山師范學院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四川樂山614000)

        敬隱漁從《蒼茫的煩惱》到《養(yǎng)真》的改寫

        ——兼論敬隱漁短篇小說集《瑪麗》

        陳俐

        (樂山師范學院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四川樂山614000)

        隱漁的短篇小說集《瑪麗》共4篇,其中《養(yǎng)真》是原小說《蒼茫的煩惱》基礎上的改寫本。改寫后《養(yǎng)真》加強了對社會戰(zhàn)亂的描寫,同時突出了對中國傳統(tǒng)女性文化性格的揭示。此后結集成《瑪麗》的其它3部短篇小說沿著上述路徑進行了創(chuàng)作或改寫。短篇小說集《瑪麗》綜合了創(chuàng)造社及文學研究會代表的中國新文學的兩種創(chuàng)作風格,表達了作者與女性世界對話的強烈愿望以及對完美女性的向往,成功完成了對社會人生和人物形象的藝術表現。

        敬隱漁;《瑪麗》;女性世界;創(chuàng)造社;文學研究會

        敬隱漁(1901—1932?),一位中法現代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像流星一樣,在中國現代文學的天空中劃過一道閃光后就隕落了。敬隱漁在其短暫的一生中,只創(chuàng)作了《蒼茫的煩惱》《裊娜》《瑪麗》《晚境》等4部以中文創(chuàng)作的短篇小說,另有一篇童話《皇太子》及少量的散文和詩歌。1925年,這四篇小說結集成《瑪麗》,作為文學研究會叢書之一,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發(fā)行。值得注意的是,結集出版的短篇小說集《瑪麗》中,作者將原先發(fā)表的短篇小說《蒼茫的煩惱》大幅度的改寫成了《養(yǎng)真》。改寫后的《養(yǎng)真》,其人物、情節(jié)及至主題都發(fā)生了較大變化,文字篇幅也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近四分之一。探尋作者改寫的過程和動因,實際上涉及對短篇小說集《瑪麗》的主旨及風格的理解。

        《蒼茫的煩惱》是敬隱漁公開發(fā)表的第一篇中文小說,最早發(fā)表于1924年5月5日的《創(chuàng)造周報》第51號。小說情節(jié)很簡單,由第一人稱敘述,“我”是到山中養(yǎng)病的一位青年,“我”在山中大自然的鳥語花香中進入了甜蜜夢境。夢境中出現了一個女孩“真如”,她只有十五歲,并不十分美麗,但是她那細裊的身材的曲線,常常似憂似喜的容貌,溫柔的聲音與幽靜的態(tài)度,若有情若無情的神情,卻勾起“我”對她的無限愛戀,我正想親吻她,她卻躲避開了。

        “我”從夢境中回到現實,回憶起和“真如”交往的種種情形。雖然“我”很喜歡她,時時尋找機會和她在一起,希望能得到她熱切的回應,但“真如”卻如木頭一般,不解風情,只知道書本中機械的知識,我們之間都是些枯燥的問答,“我”非常失望和懊惱。有一天“我”在游逛中進了山中一老丈家中,老丈原是云南的散兵,因恐懼川軍的追捕,躲到這山中避難。家中還有位王先生,是老丈的兩個孩子和一個女兒的老師。王先生說話是成都的輕浮的腔調。我和王先生在擺談中,知道了王先生是因為軍閥內亂,家中遭逢戰(zhàn)火洗劫,家破人亡,只身流落山中。因為同是文化人,我忍不住向王先生傾訴了愛的煩惱。王先生勸慰我“要享世俗的幸福,必須割絕心的一部分。”他的一番關于愛欲引發(fā)痛苦和罪惡的高論,并沒有說服我,我“憐惜他這活著的尸體。倒覺得我的愛情的煩惱是富于生趣的?!?/p>

        作為青年敬隱漁的處女之作,小說的寫作沒有更多地預設框架,更多的是作者自然感情的涌出和直覺抒寫:社會戰(zhàn)亂與悲慘人生,夢境與現實,青春與衰老,情愛與禁欲、靈魂與肉體等等,作家自覺或不自覺的社會認識和人生體驗混雜交織在一起,朦朧地構成蒼茫世界中莫名的煩惱。而在《蒼茫的煩惱》基礎上改寫的《養(yǎng)真》在很多方面發(fā)生了變化,主要變化在以下方面:

        原小說中呈現的地域色彩得以弱化,對社會現實的批判得以進一步強化。

        《蒼茫的煩惱》中,敘述者“我”在山中借宿的房主,是一位云南人,之所以躲進深山,“我逆料他總是羅佩金帶入川的軍人,怕川人來捉拿他,才躲到這深山來消受著清貧的。”小說將當時川滇軍閥之戰(zhàn)寫進了小說,具有非常真實的歷史感。同時這位山中老丈有新種養(yǎng)蠶的癮癖,“每年他要放棄三分之二的繭子,讓蠶蛹攢出來變成蝴蝶,他發(fā)明了多少新法,養(yǎng)出了一些動物學標本中所未見的異類,”山中老丈之所以特別喜歡養(yǎng)蠶,和當時作者的家鄉(xiāng)川南地區(qū)大規(guī)模的蠶桑業(yè)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說,在20世紀初,蠶桑業(yè)是川南地區(qū)的支柱性產業(yè),也是四川民族工商業(yè)發(fā)展的重頭戲。一個山里人要生存,以蠶為業(yè),以蠶種試驗為樂趣,也就毫不奇怪了。作者在描繪人物時,直覺地將家鄉(xiāng)從事的經濟產業(yè),作為作品中人物的謀生手段和人生樂趣,那是非常自然的。

        但是在《養(yǎng)真》中,山中老丈的養(yǎng)蠶的癮癖變成了獵鳥的嗜好,房主人屋里掛滿了奇形異色的死鳥,“我”經詢問,才知道是老丈家中發(fā)生的慘劇,與社會戰(zhàn)亂息息相關,川滇之戰(zhàn),土匪蜂起,山中老主人因為懷孕的妻子被燒死在戰(zhàn)火中,老人滿腔的忿恨無處宣泄,只能以專事打鳥來轉移和宣泄心中的忿恨。當我問起緣由時,胡先生一大堆宏篇大論,“大凡非常的人受了非常的激刺,才有非常的舉動或者非常的嗜好,尤以女人的刺激為甚?!焙壬溆^點更接近于“力必多”轉移和升華的心理學理論。同時,小說還增加了一大段“我”和讀書人胡先生對于社會動亂的議論,軍閥混亂是民不聊生的的根源,如何團結起來,了結這樣的社會現狀,正是后來北閥革命要解決的主要問題。這些現實背景的強化,使小說探索社會,控訴社會黑暗的主題得以突現。同時作者運用了在西方流行的現代心理學和無意識理論,說明個人的報岔情緒實際是社會現實投射到個人心理的陰影。通過這些人物身世的改動,作者將社會層面的動亂轉化為人的性格行為動因,很好地突顯了社會與人生之間的內在聯系。這實在是作者的高超之處。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是,改寫后的小說《養(yǎng)真》,表達了作者作為男性“新青年”,對于中國女性的認識和探究,提出了人生的重大問題,表達了兩性和諧相處的強烈愿望。

        《蒼茫的煩惱》中許多人物都是作者直覺的描寫,如女主人公“真如”只有十五歲,這樣年齡,不諳男女之情也許是正常的。又譬如“我”在山中相遇的家庭教師王先生,他自小多病,他的父母迷信耶教,因為愛他過甚,在教堂中許了一個愿:倘若兒子的病好了,愿把他獻與教會。到十四歲,他的病果然好了。他的父母便把他關到一個鄉(xiāng)下的教堂里面,使他隔絕了紅塵,終年看不見一個十歲以上的女子。他的衣食住都甚優(yōu)美,但因為飽暖空閑,更覺得時間又長又重。經書的藝術雖可以縮短他的時間,卻不能滿足他的愛欲。

        也許敬隱漁將自己的一些身世投射在了“王先生”這一形象中。敬隱漁出生于虔誠的天主教信徒之家,三歲時,父親便去世了。九歲時,就被送到家鄉(xiāng)的修道院,隔絕在離家鄉(xiāng)200多公里的彭山白鹿鎮(zhèn)的大山中,一直沒有見到過母親,更何況一般女性。在性意識覺醒的成長階段,敬隱漁失卻了與女性自然交往的最佳時期。女性在他心中,一直是個謎一樣的存在。敬隱漁的身世以及性愛心理的缺失,使他此后一生為之付出巨大的代價。而《養(yǎng)真》就是一部作者鮮明表達希望解開女性之謎的“為人生”的小說。小說中的女主人公“養(yǎng)真”已有十六歲,應到了情竇初開的年齡,“雖然不十分艷麗”,但是其自然清新的美卻令“我”心動不已,且小說直接以女主人公姓名作為小說的標題,表明作者在改動的小說中,將探求和表現的重心放在了女主人公本身。女人是否有靈魂?能否找到靈與肉,情與真相統(tǒng)一、相融合的愛情?是青年敬隱漁最大的困惑。王先生從自身的經歷中徑自否定了愛欲與靈魂的統(tǒng)一,這是“我”不能認同的?!拔摇钡臒涝谟谔骄肯瘛罢嫒纭边@樣矜持的女性究竟有沒有愛欲,有沒有真正的情感世界?,F實中的“真如”與“我”夢境中的“真如”的巨大差異才是“我”煩惱的原因。王先生的觀點和“我”的煩惱之間無法形成直接的內在沖突,無法觸及“我”靈魂深處的疑惑。

        為了集中表現“我”對女性情感世界的好奇和探究,作者在《養(yǎng)真》中摒棄了原來小說中的家庭教師“王先生”形象,而以知識淵博、見多識廣的“胡先生”取而代之。胡先生不再是一介地方文人,而是留學歐美,學貫中西,曾在北大做過教授的著名學者。有了這一文化身份,胡先生對基督教文化的闡釋才順理成章。胡先生引經據典,用基督教中上帝用男人的肋骨來造夏娃的教義,來證明女人是沒有靈魂,沒有感情的:

        ——上帝用黃土造了亞當的肉身,向他吹了一口氣,便成了他的靈魂。上帝把他安在地堂中,見憐他孤寂,乘他在樹蔭下睡熟的時帆慌忙之中抽了他一條肋骨,造了夏娃,遂忘記了吹氣所以至今世間女人只黏了一點男人的靈魂。后來希臘有一位哲學大家(這個名字他從前記得很熟,如今忘記了)在某江邊聚集講齓才初次宣布這種發(fā)明,聽講的幾千女人登時紛紛跳江淹死盡了,政府因此不許他再講,恐怕他滅了希臘的人種。這許多女人自殺了以后上帝始悔,才給她們賦了一個陰魂。這種陰魂是昏睡著的,須有堅忍的,長久的修養(yǎng)才可以醒悟,而發(fā)生感情……我們應當提倡女人的靈魂的修養(yǎng)……這修養(yǎng)的方法……

        在《養(yǎng)真》中,胡先生針對世俗世界的女子,還發(fā)表了一番議論:

        女人是沒有靈魂沒有感情的。對現實中的女人——由此更足以證明我的主張非誤。女人們因為過于會打算盤,滿腹的加減乘除,遂沒有容納感情的余地,比如以婚姻而論,她們只打算男子能否養(yǎng)她一生一世,而供給她肉體的快樂而巳。普通女人固不足道;便是古來的名女,如李清照謝道蘊等輩,雖能吟詩填詞,然而不過是閨中無事,作無聊的消遣罷了。她們并未經驗到人生的痛苦,又沒有堅忍的修養(yǎng)……總之女人們都是沒有靈魂的……

        小說中“我”對女性的直覺與觀察似乎與胡先生的理論及看法相印證。作者將小說主人公的名字及標題都改為“養(yǎng)真”,或許也是回應著胡先生的理論,我們“應當提倡女人的靈魂的修養(yǎng)”,期望現實中的女性能夠成為有靈性有感情的靈魂的一種期許罷了!

        但是在小說結尾處,房主人的小女孩因為晚上為病中的“我”包扎頭巾,分手時對“我”顧盼有情的模樣,使男主人公“忽然把昨夜對于胡先生的宏論的信仰消滅殆盡了”。這種有些牽強的結尾透露了作者試圖尋找他心目中的完美女性的一線希望。

        不管是最早的《蒼茫的煩惱》,還是后來改寫成的《養(yǎng)真》,作者對于女性的態(tài)度始終是矛盾的,從小缺乏親情的敬隱漁極端渴望母愛和女性之愛,但是他心目中關于女性的形象又受到西方文化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相互間巨大的撕扯,這種撕裂,在《養(yǎng)真》中得到了真實的呈現:

        那小書房的一垛下臨草坪的綠窗不知吸蓄了我多少悵惘的顧盼啊!我每晨起來,在那草坪中踱來踱去,望見那閉著的窗子,心頭便感到一種形容不出的焦急。等到她的窗子開了,看見她桌上的水仙花,聽見她吟哦的嬌嫩的聲音,我便身不自主地被吸引到她的書房里去了。然而見了她卻又沒有話說。陪她靜坐一兩點鐘,又惆悵地走出來.不辨方向,只在荒郊里亂竄,直迨餓乏了,才走回寓所。

        一方面,西方文化中騎士之愛的場景給予“我”對女性想象的巨大空間,一方面又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青年男女見面時發(fā)乎情,止于禮的尷尬場景。他在現實中接觸到的女性,似乎都是長期受到中國禮教的浸潤,她們含蓄內斂的性格,羞于傳達感情的方式,對于一個情感非常豐富又非常敏感的敬隱漁而言,完全無法達到他的期望值。以致于作者在現實世界中面對女性和性愛時手足無措,精神分裂。

        如果說當時中國新文學兩種風格能用簡單的類型來區(qū)別的話,敬隱漁最早的小說《蒼茫的煩惱》更多地帶有在新舊交替的時代表現自我的情感的創(chuàng)造社風格,那么此后敬隱漁對《蒼茫的煩惱》的改寫,則說明了作者開始認同文學研究會的創(chuàng)作主張,并逐步向其靠攏的趨勢。他更多關注社會人生,關注對人生重要問題的哲理性探究。經過改寫后的《養(yǎng)真》,在表現社會主旨和人生問題方面,確實比前者更集中,更鮮明,更具有文學研究會通過創(chuàng)作提出社會和人生重要疑問的理性色彩。而后結集出版另外三篇小說,實際上正是作者尋著上述改寫的兩個方向,即對黑暗社會的控訴和對中國女性文化性格展開的更深入探討。

        在敬隱漁的后來的三部短篇中,所有人物的個人悲劇都是以社會悲劇為前提的。《瑪麗》是一篇用書信體形式寫成的抒情小說。和創(chuàng)造社成員擅長的自傳體小說一樣,小說沒有連貫的情節(jié),主要是一位走投無路的青年在新年之際寫信向昔日的戀人瑪麗傾訴自己不幸的身世:父親早逝,之后大哥、二哥也相繼去世,母親在最近的戰(zhàn)亂中又被流彈擊中而死。自己被兵匪綁架,好在被唯一的親人春哥贖回。好不容易在成都謀得法文學校的職位,且又遇上一位溫柔可愛,善解人意的姑娘瑪麗。不幸的是,有一天我從鄉(xiāng)人口中,了解到姑娘的私生女身份,非常失望,再加之我受一幫鄉(xiāng)人的慫恿,想去國外學機械,實現實業(yè)救國的夢想。于是離開了傾心于自己的姑娘,流落到上海,棲身于骯臟的亭子間,衣食無著落,只得在絕望中向著心愛的瑪麗傾訴和禱告。

        小說隨著思緒和情感的涌動,在時空交錯,景情交融中,表現他對社會的體驗和詛咒。偏遠的四川,兵匪人禍,將自己弄到家破人亡,還有社會偏見、世態(tài)炎涼,使瑪麗和母親童姑遭受無辜的不幸?!拔摇辈还苁浅鋈胗谏狭魃鐣械耐票摫K,還是棲息于底層社會的骯臟角落,罪惡無處不在。還有大都市文明華麗外表下遮掩著貧富懸殊和無窮的罪惡,《瑪麗》毫不掩飾地表現出一個自然之子對虛偽的城市文明的憎惡和批判,

        我初見的上海在綿雨凄風之中好像是野獸的崖窟,野獸的崖窟的上海呀!我當時就應該回避你??!——黃浦岸上幾部汽車,電車如虎狼般兇猛,猿猴般哀鳴,驅逐著在泥漿中蠕動的無數的苦力車夫……我住在惠中旅館,我也到戲園、游戲場等處玩了幾天,起初還覺得有興,漸漸看慣了就怪討厭了。呀!我夢想中的物質文明卻不過是粉白的墓墳,在它的炫華璀璨的外表之中埋藏著多少嚇人的罪惡,平民的血淚和闊人的煩悶,引人嫉妒的奢侈的洋貨店遮盡了大自然的美……

        雖然敬隱漁試圖加強社會批判的力度,終因長期在修道院生活的局限性,無法積累更多社會事件的素材進行創(chuàng)作,反到是他對女性的敏感,使其他的小說在表現女性世界的社會性方面更有深度和成就。敬隱漁的另一篇小說《裊娜》仍然以第一人稱,敘述“我”在游西湖時,想找一清靜人家,集中精力進行寫作。結果遇到的房東是裊娜、晚霞、佩蘭三姐妹?!拔摇痹谏钪信c三姐妹朝夕相處,尤其喜歡大姐裊娜。裊娜有個丈夫,是個海員,經常出門在外,和大多數的中國男子一樣,既說不上好,也說不上壞,只是平庸。裊娜有著中國傳統(tǒng)婦女的德性與優(yōu)點,對“我”很細心很體貼很溫柔,當我病重時,她就像一位白衣天使精心照顧我。裊娜雖然喜歡“我”,甚至有時還很親熱,但是在和我交往的過程中,卻顯得矯揉造作,明明對“我”有好感,卻盡量遮掩。裊娜很世俗,嫌貧愛富,有極強的虛榮心,向我炫耀富貴的女友而嫌棄自己的窮親戚。她那種上海女人很會算計,很有心計的性格也給“我”很不舒服的感覺。小說直接寫出男主人公“我”雖然情不自禁地想靠攏“裊娜”,卻不認同“裊娜”的好些人生觀。比如有一次:

        我認識了你的尊貴的女朋友,時髦的女人,小孩子的繼母和你的貧寒的親眷,鄉(xiāng)下的男女還有一位穿草鞋的老者。夜晚他們去后,你努力夸講你的女友底闊綽,好像是你的光榮。你又批評你的親眷窮陋無禮,好像幾天沒吃飯,爭著和她們同席,得罪了你的體面的朋友。我卻喜歡這種混合法,除銀幣底多寡以外,他們有什么可以不平等的,穿草鞋的腳比齷齪的靈魂誰為高尚?可憐的姊妹們,你們舍親眷底愛,節(jié)省飲食,犧牲自由,以效法而諂事疑是幸福的她們。設使你們身臨其境,卻仍不免覺得這種生活的空虛。須知人生底意義不只在乘汽車,趕時髦的裝飾……

        作者對裊娜姊妹們嫌貧愛富、以金錢衡量人們的身價的世俗觀念進行了明確的批評,將“我”主張的“人生而平等”的人生觀、價值觀非常坦誠地和盤托出?!堆U娜》通過對三姊妹的描繪,作者似乎愈來愈看清了受封建禮教束縛的中國女性的特性。如果說《養(yǎng)真》中的女主人公完全是霧里看花,那么《裊娜》中的女性所表達的那種看似矛盾性格和行為,就逐步為作者所理解了。他們有愛而不敢大膽的表達,有情不敢盡情的宣泄,在虛虛實實的情感游戲中喪失了自我,這正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形塑的結果。

        《裊那》對新舊交替時期半新半舊的青年男女關系的忠實描寫,改變了五四時期啟蒙者振臂高呼,鞭撻封建禮教的吶喊姿態(tài)。也改變了一味和傳統(tǒng)文化采取對立和批判的啟蒙立場。小說在“我”對“你”的描繪與傾訴中,自然呈現出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病灶所在。敬隱漁生長在中國,但又一直受到到天主教文化的教育和熏陶,這讓他有可能既站在“他者”立場來審視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一些病態(tài),又能以同情之理解的心境表達對同胞姐妹的勸慰。

        敬隱漁發(fā)表于1925年6月21日《文學周報》第178號的小說《晚境》,收入小說集時,小說作了個別的字句修改,將標題改成《寶寶》。小說中的主人公是一位丈夫已經失蹤,只孤苦地守著自己一個年幼寶寶的母親。小說以這位母親的內心自白,敘述了自己的不幸身世:她年輕時是個才貌出眾的姑娘,在教會學校念書,成績又很優(yōu)秀,曾引得學校的一批師生追求她,但家里人卻嫌這些人沒有錢。她很想嫁一位開銀行的夫君,卻因為家境貧寒,衣著樸實,老是遇不上富貴人家。家里人對“我”冷眼相看,常常嘰哩咕嚕,嫌我不中用。后來終于碰上了一位從云南來的富商子弟,她的境地由此完全改變,“從此辭別了桎梏的教育,無益的書籍;和貧苦的同輩,家庭的同情,漸漸分離了……”他們在一起度過了幸福的蜜月,家里人也對她另眼相看,隨時巴結著他們。萬不想西南戰(zhàn)禍、云南匪亂,丈夫的父母被殺,莊宅被毀。從此丈夫一蹶不振,經常酗酒。有一天回來抱著寶寶哭了一陣后,竟失蹤再也不見了。她在家里地位一落千丈,全靠著妹妹一家的接濟過日子,過去闊綽的朋友都絕了跡,妹妹和妹夫也因此看不起她。她只能將生的希望寄托在寶寶身上。

        作者在結集時,之所以小說《晚境》的標題改為《寶寶》,事實上也是希望對《裊那》所表達的主題,持續(xù)深入地展開對女性的社會心理的探討。原來的標題著重是提示讀者關注女主人公凄涼的身世。標題改動后,讀者的關注的重心轉移到母親對兒子的愛和期許。在中國,傳宗接代是人生頭等重要的大事。寶寶是母親一生最愛的人,是她生命的最大希望,但是她教給寶寶的,仍是重復過去的生活夢想,當一個銀行家,做一個有錢人,娶一個言聽計從的漂亮媳婦。對“黃金屋”和“顏如玉”的希求,對三綱五常的遵循,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因,正是在這樣的傳宗接代中不間斷的延續(xù)下去。標題的改動意味著小說主題的深化。意味著作者從對女性世界的探究,深入到對中國女性文化性格探究的重要主題上來。

        小說采用了第三人稱有限全知敘述的方式,限制了作者進入小說進行對話和評說的可能性,作者似乎從中退隱出去,主要依靠主人公自我的呈現和敞亮。這是西方現代主義小說,特別是意識流小說最常采用的一種藝術創(chuàng)造方式。《寶寶》成功采用了這種現代表現手段,讓女主人公以內心獨白的方式,敞開心扉,訴說自己的遭遇和所感所思。讀者從熟視無睹的人群中認識了她,了解了她。現實中這樣一個并不起眼的普通婦女,就成為蘊含和承載著中國文化信息藝術形象。小說的主題由此得以多向度的發(fā)展和深化。

        如果說《養(yǎng)真》《裊娜》《寶寶》或多或少地暴露了中國女性的病態(tài)和作者的失望,那么《瑪麗》中沒有出場的女主人公“瑪麗”則成為作者向圣母瑪麗亞禱告的替身。張英倫先生認為,《瑪麗》是以作者自身經歷為基礎創(chuàng)作的,其中沒有出場的女主人公瑪麗,確是敬隱漁曾經割斷的一樁縛緣,它讓作者悔恨一生。小說一面描繪自己放棄在成都的法文學校的教職,在上海流浪的現實慘景,一邊回憶在成都和女主人公瑪麗的相遇相知,還有離開瑪麗后的悔恨之情。過去那段戀情的美妙和失去瑪麗后的痛苦。思念中瑪麗顯得那樣的清純,那樣的溫柔、那樣的善良,她是黑暗王國中的生命之光。只可惜,一切甜蜜皆在夢中,一切美好都已逝去。如果說養(yǎng)真、裊娜對作者而言是“霧中花”,那么瑪麗則是“水中月”。但有了對“水中月”凝望,作者對現實的反思得以深化,對情感的體驗得以升華,藝術感染力油然而生。

        敬隱漁雖然一直置身于中國,但由于自幼就長期地、封閉式地接受基督教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基督教文化中兩種極端的傾向造成作者對女性的分裂性認知,一方面是基督教文化中圣母瑪麗亞那種高貴圣潔的精神之愛,那種能撫慰心靈創(chuàng)傷,帶領世俗的人類,包括男性走出迷茫和情欲的精神引領者。另一方面又是希臘文化中對人性和情感的尊崇。特別是十九世紀以來,對“力必多”的發(fā)現和認識,使得人們不再將性愛看成罪惡,而將其看成人的自然本能或與生俱有的生命力,認識到它可能向正負兩極轉化和升華的可能性。作者想填平兩重的裂縫、兩重的鴻溝:首先他想填平西方文化中禁欲主義和尊崇人性、肯定性愛的裂縫,其次他想填平西方文化和中國文化要求于女性的巨大差異。作者既想尋找一個靈肉一致,情欲相融的女性知音,又希望他的愛人是一位像圣母一般,帶領他戰(zhàn)勝危機,走向幸福的精神引領者。這樣高標準的要求,距中國傳統(tǒng)社會形塑的女性當然差之十萬八千里。這樣巨大的反差是小說中的男主人公屢屢失望的緣由。在一定程度上也埋下了作者一生失望而致絕望的悲劇種子。

        綜上所述,敬隱漁的短篇小說集《瑪麗》在現代文學史有其自己獨特的風格和特質。首先他的創(chuàng)作超越了五四時期流行的對傳統(tǒng)文化的控訴和鞭撻的姿態(tài),他控訴和批判的只是軍閥內戰(zhàn),戰(zhàn)禍加以人民的種種不幸。他將社會災難與人生命運很好的結合起來,在社會苦難中揭示人生問題。他更加精微地觀察到一種族群病態(tài)的文化基因對人性的腐蝕和侵潤,他更多地表現了中西兩種文化相互的探望與對話;在對中國女性形象的塑造中,以同情之理解的心態(tài),對其病態(tài)的文化性格予以暴露和反思,其主題挖掘更為自然和深刻。

        其次,這部小說集在藝術方法上超越所謂的風格和流派之爭,兼而得之地融合了五四時期以創(chuàng)造社和文學研究會為代表的兩種風格。他的小說采用第一人稱或書信體形式,多以作者自己生平經歷為基礎,具有濃郁的抒情性,體現出創(chuàng)造社成員特有的“自敘傳”和“私小說”風格。但他的小說又能在細致的觀察中描摹人性世態(tài),寫出心中的人生疑惑,提出重大的人生問題,與文學研究會主張的“為人生的文學”及“問題小說”也有相通之處。應該說,敬隱漁聚集了它們各自的優(yōu)勢,創(chuàng)造了屬于自己的獨特風格。

        《瑪麗》將中國文學擅長寫景抒情與西方現代小說心理描寫有機地融合,創(chuàng)造了嶄新的藝術世界。敬隱漁的小說不以情節(jié)取勝,他擅用近乎“生活流”“意識流”的結構方式,同時又吸取中國傳統(tǒng)文學擅長寫景狀物的優(yōu)點,使景的轉換和情的流轉之間緊密融合,在小說的傳統(tǒng)性和現代性之間,最大程度地實現了無縫對接,其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大大增強。只可惜隨著作者的早逝,他的這些充滿著藝術才情的作品也被人們遺忘了。今天,我們重新來探討他留下的寶貴文學遺產,也是對中國現代文學豐富性的一次再發(fā)現和再認識。

        (責任編輯:廖久明)

        [1]敬隱漁.蒼茫的煩惱[N].創(chuàng)造周報第51號,1924-05-05.

        [2]張英倫.敬隱漁傳奇[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15.

        [3]敬隱漁.養(yǎng)真[M].瑪麗(短篇小說集)[C].北京:商務印書館,1927(本文其他引文均出自該書).

        :I207.427

        符:A

        1003-7225(2017)01-0015-05

        2017-01-10

        陳俐,女,樂山師范學院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教授。

        猜你喜歡
        瑪麗小說
        特別的獎勵
        叁見影(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2
        遛彎兒(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0
        勸生接力(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3期)2022-06-28 07:03:42
        難忘的八個字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和我一起玩
        瑪麗的怪獸美容店
        學生天地(2016年6期)2016-04-16 05:14:35
        明代圍棋與小說
        西南學林(2014年0期)2014-11-12 13:09:28
        我是怎樣開始寫小說的
        百花洲(2014年4期)2014-04-16 05:52:45
        丝袜美腿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欧美大黑帍在线播放| 国偷自产av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系列影片无码专区| 中文字幕一区乱码在线观看| 免费观看a级毛片| 久热综合在线亚洲精品|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久久久| 深夜日韩在线观看视频|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 日韩好片一区二区在线看| 国产一区二区a毛片色欲 | 亚洲爆乳大丰满无码专区| 亚洲伊人伊成久久人综合| 亚洲成在人线视av| 啪啪无码人妻丰满熟妇| 国产成人精品麻豆| 亚洲一区二区av天堂|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蜜芽|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偷拍女| 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 亚州精品无码人妻久久|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久久久|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调教网| 欧美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v人无码免费观看| 国产av一卡二卡日韩av| 一本色道久久88精品综合|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在线观看| 日本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韩国三级中文字幕hd| 国产三级欧美| 手机免费在线观看日韩av|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 红杏亚洲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中文乱码| 久久精品国产色蜜蜜麻豆国语版| 手机看片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放荡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