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 張蕾華
游牡丹園感悟
甘肅 張蕾華
上個星期天,吃過早飯,弟弟開車從西峰趕回來,帶著母親和小姨,邀我與孩子一起去昔家牡丹園觀賞牡丹。
天氣微涼,夾雜風(fēng),母親覺得有些冷,備了厚外套,我覺得這樣的天氣出游最合適。一來不受太陽毒曬之苦,二來可以觀賞牡丹在風(fēng)中婀娜的姿態(tài)。
一
昔家牡丹園距離我們很遠,在離寧縣縣城以北十多公里的瓦斜塬。
我們來到了昔家牡丹園入口處。踏進鐵柵欄圍成的門,首先看到的是一排平房,外墻上,鐵柵欄上,掛著很多附有PAS板制作的名人詩作,內(nèi)容是關(guān)于寫牡丹的。這一排房子大約有十多間。每間里面墻面上全是裝裱好的名人字畫。這些書法和繪畫,基本上都是慶陽本土?xí)嫾业淖髌贰?/p>
走出書畫室,我們順著路線標識來到一個鐵柵欄前,欄子里養(yǎng)著幾只漂亮的孔雀。這里的孔雀很有靈性,看到游客爬在鐵欄外,它抖了抖身體,展開五彩繽紛的羽毛,像小模特似的,以各種姿勢展示它五彩的羽毛。游客不停地拿手機拍照,歡呼。
穿過林陰道,偌大的牡丹園進入了我們的視野。各色各樣的牡丹競相開放,游人如織。走近幾株牡丹,只見勤勞的蜜蜂嗡嗡的飛來飛去,忙著采蜜。
我還從來沒見過這么大的牡丹園。母親,小姨,弟弟也是。我們興高采烈的看著,說著,一會兒指著這朵說好看,一會兒又指著那說漂亮。難得的是我們在旁邊游客的介紹下,看到了只聽說過沒見過的黑牡丹和綠牡丹,黑牡丹不是我想像中的純黑色,是黑色夾雜著玫紅的感覺。綠牡丹確實是綠色的,是淡綠色的,可惜的是它還沒有開放,只是含苞欲放的花蕾。
據(jù)說這里才是昔家牡丹園的老園子。
穿過一個土門洞,沿著沙粒鋪成的小道,繼續(xù)前行,我們來到一個曠野處。大片的白牡丹,撲入眼底,微風(fēng)吹過,像仙女白色的紗裙隨風(fēng)起舞。這里就是昔家牡丹園的新園子了。花間小徑和林木,把新園子分成了幾大塊。每一塊的牡丹主題都不相同。那些園中的道路是別致的,有的是用過去農(nóng)家石磨鋪成,有的是用小沙粒鋪成,有的是純粹的原汁原味的土路。那些樹木,有云傘,有櫻花,有銀杏,有海棠。我們置身于花的海洋里,平日的煩惱,生活的瑣事全都拋到了九霄云外。我們的眼里,腦海里,全是美麗富貴的牡丹,全都是幸福和甜蜜。
二
擇日不如撞日。觀賞了牡丹,同行的高老師說,門庭那兒還有書畫展,我們?nèi)タ纯??!爸袊S書畫院創(chuàng)作基地掛牌儀式”,一條橫幅在門庭上面掛著。名人字畫平時看的不少,但是親眼看書畫家現(xiàn)場揮毫創(chuàng)作,我是第一次??催@個手握毛筆,左一下,右一下,筆法自如,三五下,“春華秋實”,四個隸書大字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看那個手拿畫筆,熟練的調(diào)色,讓畫筆每一部分吸入不同的顏料,在畫紙上左一筆,右一筆,像是畫畫,又像是寫字,不一會兒,一朵粉牡丹和一朵黃牡丹在墨綠色葉子的襯托下出現(xiàn)在了畫紙上。
高老師還為弟弟新開的店向一位書法家要了字。他在文學(xué)藝術(shù)界聯(lián)合會工作,和書法家比較熟悉,對書法家說:“我朋友開了個文化傳媒廣告公司,你看,給寫個啥好?”書法家略一沉思,揮筆寫了四個大字:“上善若水”。
我們連聲叫好。
不知不覺就到了下午四五點。由于時間關(guān)系,我們戀戀不舍地離開了牡丹園。
回來的路上高老師還帶我們順路去了瓦斜的東風(fēng)林場,高老師說那兒有個楓林寺,香火很旺,去看看。高老師還說,他有一個名叫馬夏平的得意弟子,家在這里。
三
我從小愛花愛草,喜歡看它們發(fā)芽,生長,開花,結(jié)果的過程,享受精心照料它們的樂趣。
我一直在想我愛花的性格是與生俱來的嗎?還是受外婆和母親的耳濡目染?不管怎樣,我對花的愛是認真的,從來沒變過。
愛上牡丹是兩個月前的事。今年農(nóng)歷二月初四,父親去世后,我和母親,弟弟整理院子,弟弟帶回來幾株牡丹,我們栽入院子的花園中。多出一株,弟弟送我。我回到家找來花盆,栽入其中。上網(wǎng)搜搜牡丹的習(xí)性,怕這嬌貴的東西,不容易存活。這一搜改變我對牡丹單一的看法。原來它是一種比較耐寒耐旱的花木,它會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下把握機會,汲取養(yǎng)分茁壯生長,待到營養(yǎng)充沛的時候,會迎著太陽張開笑臉。
愛上牡丹,改變了我一生隨父親倔強,固執(zhí)的性格。我明白了,不要小看一個人外貌丑陋,也許他(她)很有才華;不要小看外表光鮮的人,也許他(她)從不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