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國平
任由錯誤像野草一樣瘋長
□侯國平
一
姬師傅退休后沒事干,急得慌。他一不打牌,二不跳廣場舞,好在住一樓,干啥呢,有個巴掌大的院子,就養(yǎng)起了兔子。每天忙著到菜市場撿菜葉,到郊外拔草,總是忙得一頭大汗。鄰居們對養(yǎng)兔子很有意見,因為招了很多老鼠亂竄,但誰也不當面說。雖說小區(qū)有居民守則,不準在小區(qū)內(nèi)養(yǎng)雞養(yǎng)鴨養(yǎng)兔子,但姬師傅對此不以為然。他說小區(qū)里狗和人一樣多,每天大狗小狗在路上亂竄,狗屎抬腳就是,咋沒人吭一聲。俺養(yǎng)個兔子,在自家院子里,又不亂跑,咋就不準養(yǎng)呢?有時候,歪理比正理聽上去還要正確。姬師傅這么一喊,養(yǎng)兔子的事干得更紅火了。
有一天,姬師傅扛一捆青草從郊外歸來,李師傅見了就說干得不賴,趕上“三五九旅”了,評個養(yǎng)兔模范吧。姬師傅說,都是玩哩,不當模范。李師傅就問養(yǎng)的是啥兔子?姬師傅說“賴兔”。李師傅又說,好兔子不養(yǎng),咋養(yǎng)賴兔子。姬師傅就說,養(yǎng)的是品種兔子,叫“賴兔”。李師傅楞了一會兒大聲說,是獺(tǎ)兔吧,你把字念錯了。姬師傅臉也紅了,也大聲說,不會錯,就是“賴兔”。這時,我恰巧從旁邊走過。姬師傅說,你是個識字人,來評評看,到底是“賴兔”還是“獺兔”?我看兩位師傅都是鄰居,低頭不見抬頭見的,為了一個字爭得面紅耳赤的,也怪好笑的。于是就順口說,這個字有兩個讀音,念賴也念獺。就像人民銀行的行字,又可以念到海南旅行都對。
姬師傅高興的說,看看,沒錯吧,就是“賴兔”。李師傅不知所措了,他疑惑著看我半天說,原來還有倆讀音。
事后,我曾捫心自問,為什么不能說出正確答案。我覺得自己是一個不稱職、不合格的識字人。對文字沒有敬畏,誤人子弟,把別人的信任辜負了。如果像我這樣的人多起來,整天向別人傳播一些似是而非、模棱兩可、黑白顛倒的東西,那這個社會還會有人堅持正確嗎?
二
曙光街近日新開了一家羊湯館,味美價廉,食客甚多,總是排著大長隊。上前一打聽,十元一大碗羊雜湯,還免費送個焦黃的芝麻燒餅。于是就想嘗一嘗。盡管已有幾十個人在排隊,但我還是毫不猶豫的加入了隊列之中。就在這時,一個稍顯肥胖,留著茶壺蓋頭型的中年男子,大大咧咧走了過來,直接就走到隊的前頭,還東張西望一下,抬手摸了一下自己的茶壺蓋,一副我是流氓我怕誰的樣子。
這時,隊列里有人發(fā)出了聲音,喂,先來后到,后面排隊,別加塞。也有人質(zhì)問,大家都在排隊,憑啥你不排隊。在群情激憤中,我也吼了一嗓子,年輕人,要講規(guī)則,別任性。
那個插隊的中年男子和眾人爭執(zhí)起來,嘴里不干不凈地說,球,插個隊算啥,周永康貪污上千萬,你們咋不去管一管,就會和老百姓過不去。
這時,我愣了一下,原來,這個插隊的中年男子我認識,那是孫子明明同班同學的老爸,因為在學校門口接孩子,認識了,相談甚歡,還很客氣,喊老叔。
這時,我的反對聲音馬上停止了,立場也馬上轉(zhuǎn)變,就像“文化大革命”中的“反戈一擊”。我對那些正在排隊,且情緒激動的人說,算了,算了,這點小事擱不住,也許人家真有急事,相互理解一下,包容一下,這個社會不是講包容嘛。
我不知道當時臉上發(fā)燒沒有,事后是發(fā)燒不止的,面對一個錯誤,為什么會有兩種態(tài)度。是自己太懦弱,還是不敢堅持規(guī)則呢?我不知道,面對錯誤和無禮,我為什么會無語。但我知道,任由錯誤像野草一樣瘋長,是一種人生的悲哀。
摘自《湖北雜文》2017年第2期(本刊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