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 蕾
我的導師Dr.G
文|安 蕾
安蕾,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本科大三在讀。偶爾習作,記錄生活,娛人娛己。讀了一堆沒營養(yǎng)的書,專喜講恐怖故事嚇人。
一
“人有可能做自己喜歡的事嗎?”
“當然!”Dr.G對我說,聲音洪亮。她的熱情仿佛要燃燒起來,讓人又激動又羞愧。
“那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人做著自己并不喜歡的事,只是迫于生活?”
“因為他們年輕時猶猶豫豫,所以有的人30年過后還在唉聲嘆氣,后悔自己當初不夠果斷。”
那天晚上,在得知我已經(jīng)去看了將近一個學期的心理醫(yī)生之后,導師G同我進行了一次嚴肅而認真的交談。我們在之前吃過那么多次飯,聊過那么多次天,都不如那次談話來得影響深遠。
G講起了她當年留學美國的經(jīng)歷:為了學習自己熱愛的法律,她在一所三流大學讀博士,每天被論文折磨得要發(fā)瘋,甚至沒有錢買飯吃。身邊的人都勸她,“法律這么冷門,不如改學會計吧,以后出來也賺得多”“先找份兼職吧,至少不會過得像現(xiàn)在這么寒酸”……她全然不予理會,咬著牙一口氣讀到底。
“那么多人潑冷水我都不放棄,你知道為什么嗎?為什么我不去做兼職,讓自己過得輕松一點兒?因為我一直相信四個字:知識有價?!?/p>
她不相信拼了命學習的自己到頭來會比那些所謂熱門專業(yè)的學生差,也不認為花幾個小時去發(fā)傳單賺幾天飯錢會比把時間花在專業(yè)上更值得。
畢業(yè)后,她進入紐約一家大型律師事務所。當時,這家律師事務所的招聘要求是既要有美國教育背景,又要有中國最高法院實習經(jīng)歷,找遍全紐約也就她一個。當然,她的薪水比當初潑冷水的那些人都高。
這種華麗的逆襲似乎是對理想主義者最好的鼓勵,也促使我去思考:大多數(shù)人總在談現(xiàn)實—專業(yè)是否熱門,工作是否好找……這原本無可厚非,但也許有時候功利化的衡量標準本身也沒那么可靠。為什么不可以選擇做自己喜歡的事呢?
有些人被生活磨平了棱角,有些人卻始終對生活充滿了熱情。
就在他們到了郊外時,夕陽下出現(xiàn)了一個詭異的紅色光圈,像是在曠野中裂開了一張血盆大口。小哥措手不及,一下子沖了進去。
G顯然屬于后者。
二
“可是,怎么確定那是自己喜歡的事,萬一只是想象中的美好呢?”
“《飄》里面,斯嘉麗一直以為自己愛的是艾希禮,在看透他的懦弱之后才發(fā)現(xiàn)其實自己愛的是白瑞德。人連感情都會變,更何況自己喜歡的事呢。但你要去嘗試,If you don't try,you never know(如果你不去嘗試,就永遠不會明白)。”
打完那場引起轟動的“汽車零部件”的官司之后,G拒絕了律所提供的優(yōu)渥的薪水以及綠卡的允諾,選擇了回國任教。
至于為什么回國,在一次新生座談會上,她曾坦陳那段心路歷程—
“你的對手是你的國家,看著對面席位上坐著的中方代表敗訴,你所付出的努力全然不會使你產(chǎn)生獲勝的喜悅,反而有種負罪感浮上心頭。”
整個訴訟期間,美國律所都十分緊張,不時對她進行“提醒”:“愛國可以,但千萬不要忘了現(xiàn)在的老板是誰,棄自己的衣食父母于不顧……”糖衣炮彈輪番轟炸,生怕她控制不住自己跑去給對方泄密。
說實話,如此現(xiàn)身說法的“愛國主義教育”,讓我覺得比以前的政治課強多了。
然而對法律的熱情并沒有隨著職業(yè)生涯的轉折而消退,這段經(jīng)歷反而給她后來的執(zhí)教生涯賦予了更特殊的意義。
每次見G,她的談話中總少不了那份殷殷期盼:“你們就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呀,你們不努力學習,將來誰在國際上代表中國去發(fā)言?”
她的夢想又有了進一步的延伸:為國家多培養(yǎng)幾個人才。
學生的每份作業(yè)她都會親自批改,熬夜加班,以辦公室為家也不奇怪,有一次甚至連上三節(jié)課而忘了吃飯……看到她這樣拼,有時會有種想哭的沖動。
三
據(jù)說當年G進我們學校的時候有則趣事。院里有些老師根據(jù)她的“三流大學博士”學歷推斷其水平不怎么樣,直到有一次院里舉行匯報會,她的發(fā)言震撼了全場,從此無人不服。
接著,她在短短幾年內(nèi)晉升為副教授,并被全院師生授予“tiger mom”(虎媽)的稱號。
那天晚上談到最后,我對她坦陳,當年高考成績出來后有多么不甘心,來到這所大學后又表現(xiàn)得多么糟糕……她輕輕抱了抱我,說:“這就是你和這所學校的緣分,是你和老師的緣分!”
那些不甘,那些別扭,都在隨著時間消減,直到如今被這樣一句話治愈:“這就是你和這所學校的緣分,是你和老師的緣分。這緣分眼看就到頭了,怎么能不好好珍惜?”
“緣分”二字,說也奇妙。換個思考方式,竟是另一番天地。
四
這個暑假,Dr.G即將飛往日內(nèi)瓦世界貿(mào)易組織總部交流數(shù)月,臨行前叫我們幾個學生一一談話。
事實上,自從上次談話之后,我用了一個寒假和開學的前兩個月去反思,去嘗試,最終決定跨專業(yè)考研,追求自己喜歡的事。她對這個過程表現(xiàn)得饒有興趣,并說我的狀態(tài)相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變。
“那我以前是怎樣的?”
“有點兒消沉,干什么都打不起精神,不像現(xiàn)在,神采奕奕的?!彼荒樞牢?。
我也這么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