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誠龍
人少力量大
●劉誠龍
“凡治大事,以員少為妙。少則薪資較省,有專責而無推諉;少則必擇才足了事者,而劣員不得濫竽其間;少則各項頭緒悉在二三人心中手中,不至叢雜遺忘。多則反是??傊瑸槭?lián)袢?,則心公而事舉,為人謀事,則心私而事廢。該局冗員稍多,以后大小事件,須各有專責,一一吹竽,則漸有起色矣。”
這是曾國藩一則批折。以公文主題論,曾帥算是亂批。人家的請示報告,匯報的是財政報銷事情。曾帥沒太管發(fā)票,倒是講發(fā)展去了。
曾帥這件批折,時為同治四年三月十六日,批復對象是江寧布政使萬啟琛,萬氏其時兼任江寧善后領導小組組長,其工作性質,大概相當于抗戰(zhàn)勝利后,國民黨派往各地的接收要員。太平天國失敗后,其“資產”處置便是大問題,動產不動產,都絲毫亂不得。
曾國藩對處置“資產”,先立了章程。比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屬“太平”,曾國藩則定規(guī)矩:“寺院之田,果有契串或鄰里周知,而該僧眾又有力耕種者,均應飭令領回,不必概行歸公?!痹鴩幹脩?zhàn)后,列出好多條例,如“第三條編查保甲”“第八條挑浚河井”“十一條招復緞業(yè)”“第十三條清理田畝”“十四條清理公產”,這十幾條,多條關系民生,多條關系吏治,剎車了很多接收大員借“偽產充公”而發(fā)橫財——官員不發(fā)橫財,官府便有直譽(正直之隆譽)了。
接收財物之報銷,也是規(guī)矩之一,萬啟琛將此事專題匯報,可見曾帥所立章程,對此有律條,財物報銷,不得擅專。
報賬事,曾國藩就說幾句,主要論起了人事?!胺仓未笫拢詥T少為妙”。妙在何處?妙處有三:一者,減少財政負擔,來干活的都是要吃飯的,吃飯的多了,倒不太干活了。蛋糕就那么大,如何分?分不了,便去民間割蛋糕,宋朝便是這么玩的,宋朝冗員之多,歷朝之最,最后玩不下去了。二者,曾國藩以為,人若少了,不是不能干活,而是逼著各級衙府去找干才,找來的人,便能干事,會干事,干得成事,能吏各自吹芋,合唱便少雜音,更讓“劣員不得濫竽其間”。其三,人少了,辦事效率便高了,你干這幾件,我干那幾件,自“不至叢雜遺忘”,各自生蛋,不來搗蛋,各干各事,各負其責,板子打起來,也找得到屁股;不然,白花花撅起一操場屁股,打哪個?
曾國藩此折,婆心力論人事,非空對空,炮仗亂放,他是甚有針對性的,緣起“該局冗員稍多”。該局指的是“善后局”,太平軍被鎮(zhèn)壓后,“敵人”不再生亂,生亂的是“我們”,曾國藩的秘書趙烈文曾痛陳:“城中各軍尚紛亂不止,兵勇互相掠奪,時有殺傷?!背侵懈鬈娛莿倮娭孳姡@讓趙烈文格外痛心疾首:“這些人何以對九帥?何以對皇上?何以對天地?何以對自己?”曾國藩也是悚然而驚,聽得此語,見此亂局,他便在各地增設了“善后局”。
善后局不用打仗,只管分賬,諸多接收大員,口頭沒說,心頭都是這么想的,分賬即分贓,故,都一個勁地往里面鉆,肥差啊,致使善后局人滿為患。曾國藩說該局“冗員稍多”,可能有所保守,當然這也可能屬實,善后局剛成立嘛,苗頭初顯嘛。苗頭出現,便得警示,方可防患未然。這便是曾國藩撇開財物報賬不說,重點來批示機構人事的原因。
曾國藩此折,若讓我來概括,便是五個字:人少力量大。這與俗語“人多力量大”相矛盾,其實不矛盾。機關人少,人少力量大;民眾人多,人多力量大,這是辯證法。機關人多,民眾人少,十羊九牧;官多民少,一個正職,三四十個副職,人浮于事,人多爛事,這般府衙有力量么?其情形便是:不補臺,單拆臺,不搭臺,單倒臺了——宋朝便是這么倒臺的。反之,機關人少,都花精力去琢磨事,沒多少時間去揣摩人,事便干得好,干得成。這叫做人少力量大。機關人少,民肩便負擔輕,民心順,天下歸心,歸心之天下人越多,力量便越大,全民擰成一股繩,試看天下誰能敵?這叫做人多力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