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誠龍
湘軍打仗為何不積極
◎ 劉誠龍
“到安慶城下扎營,宜深溝高壘,墻子以落雨不塌為佳……每早三成隊站墻子?!?/p>
這是咸豐十年(1860年)閏三月底,曾國藩批給擔任湘軍將領的表弟的一份批示,不到百字就寫到了湘軍的戰(zhàn)術:深挖溝,高壘墻,士兵站在墻頭上。這個戰(zhàn)術妙不妙?李鴻章說:不妙。
李鴻章初到曾國藩府上,曾國藩讓他學習兵法,他就去了曾國藩弟弟曾國荃的隊伍。這是曾國藩的嫡系,湘軍主力,據(jù)說是非常善打硬仗的。李鴻章觀摩回來對湘軍的軍事戰(zhàn)略與作戰(zhàn)技術贊不絕口,夸得曾國藩哈哈笑。但是背對著曾國藩,李鴻章也笑了:我還以為湘軍有什么神奇的戰(zhàn)術呢,原來是“惟聞寇至而站墻子耳”—不過是站到墻頭,把頭縮到脖子里去。李鴻章后來組建淮軍,尤其看重武器裝備,弄了一支洋槍隊,其中既有時勢變異之故,恐怕也是不太看得上曾國藩那“站墻頭”的土法子。
湘軍的站墻頭戰(zhàn)術說白了就是不追擊。曾國藩的一個嫡系將領在安徽屯溪率軍出擊小股太平軍,給朝廷的戰(zhàn)報上夸為大捷,其實不過是殺了幾只雞就班師了,根本沒想去“宜將剩勇追窮寇”、擴大勝利戰(zhàn)果。曾國藩的另一個嫡系也在同治二年(1863年)打了個小勝仗,戰(zhàn)士們正準備乘勝追擊,將領就敲響退堂鼓,跑回來擬捷報了。曾國藩將這個嫡系罵了一頓:眼前的這些敵人“實系衰弱無能,易于攻打”,你再加把力就可以把他們?nèi)珰灹耍?/p>
有意思的是,這兩個嫡系受過好幾回批評,還是舊習不改:能打勝仗就打;大勝仗即便能打也是不打的,只是“出零隊,打油仗”。
是他們不能深刻領會曾國藩的領導意圖嗎?左宗棠看得清楚:這并非部下不賣力或者智商低,恰恰是他們深刻領會了曾國藩的意圖。
原來,曾國藩除了表面批評之外還有內(nèi)部講話:你們不要亂打啊,打不贏就跑,打得贏打一下也跑,“宜其不戰(zhàn)也”。
曾國藩的嫡系領會了曾國藩的意圖:宜將剩勇追窮寇,追了窮寇還有剩勇否?
曾國荃圍攻天京時也圍而不打,多半是以土槍土炮時不時放幾個爆仗,顯示一下“我在干活呢”。其實在他圍天京時,李鴻章已經(jīng)組建了洋式裝備,但就是不到天京前線應敵。一者,李鴻章一來,搶了破太平軍的頭功,曾國荃的功勞何在?二者,仗這么快就打贏了,曾國荃以后的地位怎么保障?
宜將剩勇追窮寇,追了窮寇烹剩勇。若要良弓不藏,那就不讓高鳥盡。曾國藩抱著這個心思一直到太平軍內(nèi)訌、湘軍不能不勝利了,果然便勝利了。無仗可打了,鎮(zhèn)壓太平軍已不是大清國的重點工作了,曾國藩馬上解散了湘軍,故而狡兔死而走狗未烹—不但未烹,還盡享寵物狗之寵。至于在湘軍站墻頭而非出擊的這段時間里,國家和百姓遭受了多少損失,曾國藩可能是沒興趣操心的。
編 輯/葡 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