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首都文化建設,兩次視察北京都對北京文化建設作出重要指示,明確把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作為首都城市戰(zhàn)略定位之一。北京市認真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專門召開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會議,蔡奇同志指出,建設全國文化中心,要集中做好首都文化這篇大文章,特別是源遠流長的古都文化、豐富厚重的紅色文化、特色鮮明的京味文化和蓬勃興起的創(chuàng)新文化,要在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進程中、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發(fā)揮應有的軟實力作用。毫無疑問,深入推進北京紅色文化建設,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都的題中應有之義,更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賦予北京的歷史使命。北京必須著眼“四個中心”戰(zhàn)略定位,將紅色文化建設貫穿于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之中,發(fā)揮對全國文化建設的引領示范作用。
必須充分認清紅色文化與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先進文化的必然聯系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斗爭與實踐中創(chuàng)造的文化,深深根植于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直接來源于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文化和先進文化。紅色文化是我們黨歷史經驗的寶貴結晶,是一筆豐厚的精神財富,更是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的傳家法寶。
傳統(tǒng)文化是紅色文化的根脈與源泉。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凝聚著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精神命脈,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飽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著中華民族獨具特色的精神標識,已內化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fā)展壯大的豐厚滋養(yǎng)。中國共產黨90多年波瀾壯闊的革命、建設、改革的奮斗歷程,無不流淌著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秀基因,無不洋溢著“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報國情懷,無不展現著“天下為公”“自強不息”的不懈追求。歷史證明,中國共產黨人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更是紅色文化的杰出創(chuàng)造者和矢志踐行者,從而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保持了旺盛的生機活力,使中華文明巍然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
革命文化是紅色文化的搖籃與沃土。革命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斗爭中培育的文化,是中國革命歷史的真實寫照,是共產黨人最好的教科書和營養(yǎng)劑。分布在全國各地的諸如井岡山、瑞金、古田、遵義、延安、西柏坡等革命老區(qū),以及反映革命文化的遺址遺跡、烈士陵園、紀念館、文獻檔案、文藝作品等諸多載體,他們不僅是革命文化的見證,更是紅色文化的搖籃。中國共產黨人要做到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就必須大力弘揚這些革命精神和革命文化,把這些紅色資源利用好、把這些紅色傳統(tǒng)發(fā)揚好、把這些紅色基因傳承好,讓這些滲透著紅色文化基因的革命傳統(tǒng)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更好服務于我們黨的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yè)、偉大夢想的生動實踐。
先進文化是紅色文化的創(chuàng)新與升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領導人民創(chuàng)造的文化。從一定意義上說,先進文化就是紅色文化,而且是更高層次的紅色文化。先進文化最顯著的特征,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的“四個自信”“四個全面”“五位一體”以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等戰(zhàn)略構想和宏偉目標,既是現實性與理想性的有機統(tǒng)一,科學性與人文性的有機統(tǒng)一,也是民族性與開放性的有機統(tǒng)一。所有這些都開辟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新境界,豐富了紅色文化的新內涵,激勵著我們揚帆起航、行穩(wěn)致遠。
必須牢牢把握北京紅色文化的豐富內涵與獨特地位
北京作為中國共產黨的重要發(fā)祥地,特別是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不僅地位獨特,而且凝聚著無比豐富厚重的紅色文化。
北京紅色文化波瀾壯闊。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北京爆發(fā)的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準備。北京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重要基地,也是最早醞釀建立黨組織的城市。1920年10月成立的北京共產黨小組,是中國最早的地方黨組織之一。同時,還派人幫助北方地區(qū)創(chuàng)建黨的早期組織,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北京黨組織領導北方地區(qū)工人運動,舉行了震驚中外的二七大罷工,推動建立了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發(fā)動了可歌可泣的三一八運動。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的八年間,北京黨組織遭到16次大破壞,其間為革命理想犧牲了無數共產黨人,他們的每一滴鮮血無不流淌著革命文化和紅色文化的基因。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北京爆發(fā)的一二九運動,用愛國旗幟引領全國抗日救亡運動蓬勃興起。在北京淪陷八年期間,共產黨人不屈不撓,與日寇進行了殊死搏斗。在解放戰(zhàn)爭中,北京共產黨人勇往直前,開辟第二條戰(zhàn)線,特別是和平解放的北平方式,不僅加速了全國解放的進程,還為新中國定都奠定了基礎。無數事實表明,北京每一寸土地都浸染著共產黨人的熱血,匯聚成波瀾壯闊的紅色文化。
北京紅色文化豐富厚重。北京紅色文化不僅縱切面長,而且呈現出歷史的厚重感和內涵的豐富性。它們既有物質的,也有精神的;既有有形的,也有無形的;既有歷史的,也有現實的。從物質形態(tài)來看,有遺址遺跡、紀念場館、烈士陵園、故居舊居、革命文物、文獻檔案等。全市革命遺址215處,抗戰(zhàn)遺存163處,相關愛國主義教育基地50余家。同時,還有當前重點打造的大運河文化帶、長城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等,都曾烙上紅色印記。此外,北京的中央檔案館、國家博物館、軍事博物館、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等,館藏豐富,首屈一指。以這些紅色資源為基礎,中央和北京市有關部門編研創(chuàng)作的諸如黨史著作、檔案選編、紀實文學、歌曲詩歌、歌劇舞劇、電影電視等作品,蔚為壯觀。從精神形態(tài)看,革命時期有五四、一二九為代表的愛國精神,建設時期有張秉貴、時傳祥為代表的勞模精神,改革時期有首鋼、中關村為代表的創(chuàng)新精神,等等。所有這些,構成了北京紅色文化的主基調和主旋律。
北京紅色文化地位獨特。相較其他城市和地區(qū)而言,北京的獨特地位釀造了獨特的紅色文化。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這里發(fā)生的一系列革命運動和重大事件,深深影響了中國革命的軌跡。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后北京作為首都,是我國建設、改革歷史上的重大戰(zhàn)略的決策地,是黨的領袖和重要黨史人物的活動地,也是國家諸多重大活動的舉辦地。北京黨組織有更多機會得到中央關懷,市委反復強調要做好“四個服務”,發(fā)揮好首善之區(qū)作用。尤其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明確把北京定位為政治、文化、科技創(chuàng)新和國際交往“四個中心”,北京文化中心的地位更加凸顯,建設全國文化中心的任務更加艱巨。因此,必須把紅色文化建設提升到一個新高度、新水平。
必須著力發(fā)揮北京紅色文化在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作為全國文化中心,北京在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中承擔著重要職責和歷史使命。必須著力發(fā)揮北京紅色文化在強化黨的執(zhí)政基礎,提升黨的執(zhí)政能力,培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的獨特優(yōu)勢。
發(fā)揮人才優(yōu)勢,加強北京紅色文化研究。北京是哲學社會科學各方面各領域優(yōu)秀人才的聚集之地,具有建設紅色文化的巨大優(yōu)勢。紅色文化孕育在黨的歷史之中。作為黨史部門要始終站在紅色文化建設第一線,廣泛征集史料,深化細化研究。要堅持開門辦史,充分發(fā)揮“三支隊伍”作用,尤其要聚合首都高校、黨校、軍隊、史志、檔案、文博等系統(tǒng)黨史教學與研究人員,積極開展紅色文化研究,推出更多有深度有影響的精品力作。要落實“一突出、兩跟進”要求,深挖紅色文化內涵和時代價值,做到研究與時代同步推進,更好地服務全國文化中心建設。
發(fā)揮媒體優(yōu)勢,深化北京紅色文化宣傳。北京不僅是全國各類媒體最集中的地方,更是高端媒體最集中的地方,同時也是意識形態(tài)斗爭的主戰(zhàn)場。加強紅色文化建設,必須加強正面宣傳引導,用深情和細節(jié)講好紅色故事,用紅色文化激發(fā)領導干部的銳氣,浸潤青少年的心靈,滿足廣大群眾精神需求。必須大力反擊歷史虛無主義,通過紅色文化宣傳,讓歷史發(fā)言,用事實說話,有理有據地駁斥丑化、歪曲黨的歷史的言論,不斷鞏固意識形態(tài)斗爭的主陣地。必須深化與媒體的合作,發(fā)揮電視、廣播、報刊等傳統(tǒng)媒體作用,用好博客、微博、微信、網上展館等新媒體,努力構建多樣化、立體化、全媒體的信息傳播體系,使北京紅色文化傳播跨越時空限制,走出北京,走向全國,面向世界。
發(fā)揮資源優(yōu)勢,擴大北京紅色文化利用。北京紅色文化資源數量眾多,必須做好深化利用這篇文章。要建設一批紅色教育基地,依托紅色文化遺址,與組織、黨校、黨史等部門合作建設黨性教育基地,與教育、團校、黨史等部門合作建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比如,北大紅樓和李大釗故居、盧溝橋和宛平城、碧云寺和雙清別墅、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紀念館,都是極具價值的教育基地。以五四、七一、七七、八一、十一等重要活動紀念日為契機,組織開展重溫入黨入團誓詞、參觀緬懷、文藝匯演、拓展體驗等紅色主題活動,打造一批紅色文化品牌。北京城內知名文化景點眾多,使得游人無暇顧及或注意不到紅色景點;北京郊區(qū)由于配套功能欠缺(如道路指示、賓館飯店),使得游人難以找到或不便前往,必須加強相關建設,暢通一批紅色旅游線路。此外,還要在加強對現有紅色資源保護的基礎上,不斷挖掘、利用新的紅色資源。
風好正揚帆,北京紅色文化建設任重道遠。我們一定要在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的總體部署下,努力以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加強北京紅色文化建設,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都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凝心聚力做好首都文化這篇大文章!
責任編輯 / 高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