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浩
兒時,每受玩伴威脅——不跟你玩了。我都會很輕蔑地回敬道:誰稀罕跟你玩,我自己玩。
出口的話如潑出的水,收不回來的,只好自己玩,想怎么玩就怎么玩。隨便撿一堆石子,往水塘里扔,“咕咚”一聲,水波一圈圈的,向外蕩漾,水面的樹葉隨著波紋浮動著?;蛘哂眉堈埏w機,放飛,跟著滑翔的飛機跑,撿起來,再放,樂此不疲。若離玩伴近,故意讓飛機飛向?qū)Ψ?,一者表達自己的不滿,再者是引起玩伴的注意,讓其主動投懷送抱。
那時,跟自己玩,實屬無奈之舉,被玩伴孤立的滋味不好受。心智不成熟時,希望自己能夠合群,雖然合群是要做出許多犧牲的,好像“群內(nèi)的人”無不樂于做出犧牲。
在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有好吃的,大家共享,你就會不缺玩伴。記得我的口袋里裝一顆糖,召集玩伴分食。塑料紙包著的水果糖,綠色,很硬,用牙使勁一嗑,“咯嘣”一聲,糖塊就被咬碎了。吐在手心里,每人一小塊,美美地吃著,這似乎也是玩的一部分,開心、快樂、糖一般甜。反目時,往往又以此相譏,某時某處,你還吃過我的糖,快還給我,要一模一樣的。你看,這不是成心的嗎,真真好玩。
成年了,也不能缺少玩伴,或同窗,或戰(zhàn)友,或同事,或群友……就是說要有自己的朋友圈。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這是人脈資源。青青李子曾寫過一文《一起抽支煙》,“在職場里,一起抽煙,算得上是一種社交活動……有時候,幾位同事一起抽煙,甚至相當于一個小型會議,抽完煙,就某件工作也就達成了共識。”如若你不會抽煙,便被排除在這個圈子之外。
不跟大家一起玩,孤立自己,有時是要吃虧的。
所以說,跟自己玩,首先要釋懷,要坦蕩,不計得失,別太把自己當回事。成年人不是孩童了,不能撒潑耍賴,哭鼻子也沒有用,生活有時真實得讓人發(fā)笑,眼淚何用之有?
有時,我會突然覺得自己好孤單,缺朋少友的,尤其自己苦悶想找人說話時,會突然發(fā)覺沒有傾聽者,我甚至懷疑,自己是否還有朋友?我曾很不君子地懷疑最好的一哥們兒,我們曾對月徹夜長談,無話不說。可漸漸地,尤其他步入仕途之后,我發(fā)現(xiàn)與他講話,似乎越來越少了,每次相見,都是飯局。面對著玉盤珍饈,高舉著酒杯,并肩而坐,卻有咫尺天涯之感,大約是圈子不同的原因,話,似乎不趕點兒。
過節(jié)時,我給一“若隱若現(xiàn)”的朋友發(fā)條祝福短信。不久,他就打來電話,估計喝高了,語無倫次,不過,從這語無倫次中,我能體會到,他收到我短信的快樂,那是友情的魅力。有人惦念著,是一種幸福。
人世間,不是沒有人跟你玩,更多的時候,要學會跟自己玩。跟自己玩,不是孤芳自賞,不是真的把自己的心封閉起來,而是讓自己的心胸遼闊起來,沉淀他人的缺點,張揚他人的好處,給自己一個足夠大的空間,轉(zhuǎn)身,回旋。
(編輯 之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