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禾
子女對父母的“黃昏戀”伸手太長,強加干涉,地方立法能否對此進行約束?
湖北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近日繼續(xù)審議《湖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辦法(修訂草案二審稿)》。
記者注意到,修訂草案在老年人權益保障上作出諸多修改,涉及養(yǎng)老服務體系、宜居環(huán)境建設、醫(yī)療健康保障等多個方面。
不得干涉老年人婚姻自由
熱播劇《我的前半生》中,熱情外向的羅媽媽遇到自己的晚年幸福崔叔叔,兩人的“黃昏戀”卻遭到了崔叔叔兒子的反對。
從國外歸來的兒子認為,羅媽媽是因為貪圖自己父親的錢財和房產才想嫁給他,不顧父親的反對,決然將羅媽媽趕出家門。
近年來,與電視劇中羅媽媽與崔叔叔遭遇類似的“黃昏戀”并不鮮見,但解決辦法與化解糾紛的手段頗少,留下了諸多隱患。
對此,修訂草案規(guī)定,贍養(yǎng)人、扶養(yǎng)人或者其他親屬不得干涉老年人的婚姻自由,不得因老年人離婚、再婚而索取、隱匿老年人的財產及有關證件,或者限制老年人的居住權利。
不僅如此,修訂草案還明確了追責條款。干涉老年人婚姻自由的,由行為人所在單位、村(居)民委員會或者老年人組織給予批評教育,責令改正;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除了不能對父母的感情生活干涉太多,子女也不能對父母不聞不問,不履行贍養(yǎng)義務。
修訂草案對贍養(yǎng)、扶養(yǎng)老年人作出具體規(guī)定。贍養(yǎng)人、扶養(yǎng)人應當經常探望入住養(yǎng)老院服務機構或者與其分開居住的老年人;對較長時間未探望的,贍養(yǎng)人、扶養(yǎng)人所在的單位、村(居)民委員會或者養(yǎng)老服務機構應當督促其探望。
修訂草案還明確,對贍養(yǎng)人、扶養(yǎng)人不履行贍養(yǎng)、扶養(yǎng)義務的,可以依法申請調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拒不改正的,由相關部門依法納入征信系統(tǒng)。
社會公眾普遍關心的老年人財產權問題,修訂草案也予以明確規(guī)定。
父母含辛茹苦十幾年將孩子撫養(yǎng)長大,孩子反過來竟還要“啃老”。
社會上,不乏有子女私自處置父母房屋或財產而讓雙親無處安身的事件曝光。
對此,修訂草案明確規(guī)定,贍養(yǎng)人、扶養(yǎng)人或者其他親屬不得竊取、騙取、克扣或者強行索取,不得因老年人處分財產而拒絕履行贍養(yǎng)、扶養(yǎng)義務;贍養(yǎng)人、扶養(yǎng)人或其他親屬不得侵占老年人所有的房屋,不得擅自改變產權關系,不得強迫老年人居住或者遷居條件低劣的房屋。
“追責”讓“黃昏戀”更有保障
老年人再婚是他們合法的權利,這點《婚姻法》早有規(guī)定。當然,地方在制定實施《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明確規(guī)定子女不得干涉老人“黃昏戀”,并不是簡單對法律條文的重申,因為婚戀權本身也是老年人權益不可缺省的內容,同時,對與老年人“黃昏戀”密切相關的財產權益作出相應更明細的規(guī)定,很有必要。
前不久云南也提出,“子女或者其他親屬不得干涉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及再婚后的家庭生活。贍養(yǎng)人不得因老年人離婚、再婚而索取、隱匿、扣押老年人的合法財產或者有關證件,不得限制老年人的合法居住權利”“再婚老年人可以對婚前個人財產以及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所得財產的權屬及處分進行書面約定或者公證”。這些規(guī)定的確有必要,首先要讓子女看到干擾老人婚戀存在清晰的行為界線,有積極引導價值。
老年人婚戀不但關乎家庭倫理,更與家庭財產密切相關,再婚老人一般都與前配偶育有子女,關系復雜、利益交錯,同時老年人再婚后的生活涉及住房、醫(yī)療費用、財產繼承、贍養(yǎng)等一系列問題,若不能妥善處理,很容易引發(fā)矛盾。一般而言,由于老年人在家庭中處于相對弱勢地位,如果婚戀牽涉到利益糾紛,很容易受到子女的干涉。此類矛盾屬于民事調解的范疇,老人不主張司法不干預;而在公共管理、行政等領域,老年人婚戀與子女的矛盾,往往被當成家務事看待,缺少必要的干預、保護與懲戒機制。
相比于此前山東與云南的立法,湖北此次立法的一大亮點在于“追責”的規(guī)定,賦權老年人所在單位、村(居)委員會、公安機關等機構,介入到干涉老年人“黃昏戀”權益的保護中來,給老年人撐腰,疏導化解矛盾,提供庇護和相關的服務等等。畢竟,保障老年人權益,需要的不只是明晰的權益清單,更需要實務中來自家庭之外“他保護”的力量援助,使得“黃昏戀”的矛盾跳出傳統(tǒng)“家務事”范疇,保障才能到位。
心理學家:子女應理解老人對愛的渴望
有調查表明,我國有抑郁情緒的老人占40%,主要因素是喪偶。《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刊載的一項調查顯示,喪偶者有孤獨感的比例為17.1%,高于在婚者的4.3%。中國人民大學的統(tǒng)計表明,50%的老年人認為再婚的阻力來自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此外還有子女反對、財產分割等許多實際問題。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張君誠說,對于老人尋找另一半的問題,需要征求老人的意見。如果老人無意向,子女也不應該強求。如果老人有再婚意向,子女應多從老人角度考慮?!袄夏耆艘灿凶非蠡橐鲂腋5臋嗬?。作為子女要懂得尊重父母的再婚愿望,這才是真正的孝順。實際上,兒女雖然是老人的至親,但是終究是非常獨立的個體,有了自己的家庭和生活,這會使老人從內心里拉開了與兒女們的距離。
張君誠說,獨身老人排解孤獨和寂寞最好的辦法,就是找一個伴?!斑@層關系會更有效地幫助老人們走出不良的情緒困擾,增強內心的安全感,這種感覺往往是老年人非常缺乏而且非常需要的?!?/p>
但現(xiàn)實中,老人往往受觀念束縛,認為再找老伴就會給家人增添麻煩。對此,張君誠稱,老人們的擔憂不無道理,再婚意味著家庭人事的變動甚至影響到財產。張君誠指出,婚姻需要一定的感情基礎,幸福的生活還需老人自己勇敢而明智的選擇。
案例1:子女支持,兩獨身老人組成幸福家庭
劉大爺今年63歲,王婆婆比他小兩歲,兩人都是獨身老人,平時,兩人經常下午在公園里跳舞,加上兩人的家都相距不遠,相處了一段時間以后,兩人都覺得和對方合得來。劉大爺和王婆婆最終決定在一起,雙方的子女也都表示支持,于是,兩人于今年上半年領了結婚證。如今,劉大爺和王婆婆的感情生活,絲毫不亞于新婚小夫妻。
對于領證這件事,劉大爺認為很有必要,因為在他看來,只有領了證,才算是給王婆婆一個“名分”。對于財產如何分配,兩人并未透露。
案例2:兒子的一句“不合適”,她只好放棄愛情
劉大爺和王婆婆的愛情是值得人羨慕的。在記者的走訪中,多數(shù)獨身中老年人在擇偶方面會更多考慮子女的意見,有的甚至因不愿為子女添麻煩而放棄。
李女士今年56歲,丈夫于十多年前不幸去世,她既當?shù)之攱?,辛苦將兒子撫養(yǎng)長大。如今,兒子已經組成了自己的小家庭,李女士的生活重心自然就轉移到了照顧孫子上,李女士每天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接孫子上幼兒園。在此期間,她結識了同小區(qū)的一位退休教師,相處之后,兩人覺得挺聊得來,性格也合得來,自然而然想到結婚。當她將這個想法告訴兒子后,兒子覺得“不合適”,她也只好作罷。在李女士看來,兒子的意見很重要,如果他不同意,兩人即使結婚,婚后也不會幸福。
案例3:她不愿再婚,就想做他一輩子的舞伴
今年50多歲的李阿姨喜歡跳廣場舞,她的舞伴——59歲的錢大叔也是她的男朋友。兩人都覺得沒必要結婚,所以也沒對家人說。平時,兩人只有在跳舞的時候才見面,家里有好吃的都會帶給對方,但是跳舞一結束都各回各家,所以沒有人知道他們的關系?!熬瓦@樣,做他一輩子的舞伴,挺好的?!崩畎⒁陶f。
錢大叔說,他離異,她喪偶,跳舞跳累了的時候,兩人就坐在一旁聊聊天,分享生活中遇到的喜怒哀樂。對于結婚,兩人目標一致,那就是不結婚,他倆都認為,結婚是兩家人的事情,一旦涉及結婚,會有更多親戚朋友介入到他們的生活中來,而且婚后可能會給孩子們的生活造成影響,所以他倆都認為沒必要“折騰”。(資料來源:《法制日報》、《楚天金報》、《海南特區(qū)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