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人參,大豆,遼闊的原野,稀疏的村落,這就是關(guān)東的風光了。然而,真正的關(guān)東風光,卻還是到了吉林的第二天,踏上去長白山的旅程以后,才領(lǐng)略到了的。清晨五點許,我們參加筆會的三十余位同志一起乘車出發(fā)了。因為從吉林市到長白山,約近一千華里,路程遠,不得不起早趕路。這時候,天剛放亮不久,汽車沿著一條寬闊的大江,飛奔前進。這時候,太陽還沒有出來,江面上,籠罩著一層白的曉霧,使得江對面那一抹綠得發(fā)黑的茂密的樹林,隱在曉霧之中,像戴上了一層面紗似的,朦朦朧朧,迷迷茫茫,時隱時現(xiàn),若有若無。碧綠的江水,清澈而又平靜,江面上,微波不興,只有魚兒在跳出水面時,才撩起一個水圈兒,很快地也就消失了。江面上,聳立著一排排高大的楊柳,長長的柳絲,在晨風中微微飄拂著,更增加了這江邊景色的優(yōu)美和詩意。人們告訴我:這條江,就叫松花江。
(節(jié)選自峻青《長白山下》,題目為編者加)
寫法點撥
“江面上,籠罩著一層白的曉霧”使森林“像戴上了一層面紗似的”,比喻生動而傳神。用“朦朦朧朧,迷迷茫茫,時隱時現(xiàn),若有若無”等四字詞語來形容霧,將霧的縹緲刻畫了出來。魚兒與柳絲的動態(tài)又為霧中的松花江增加了一份活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