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yī)院南校區(qū)門診部(510000)江維亮 何國富
絕經后女性因體內雌激素含量快速下降導致骨代謝速度加快,最終導致骨吸收與骨形成無法平衡,誘發(fā)骨質疏松癥[1]。隨著年齡增加,患者體內骨含量會逐漸降低,礦物質、基質在骨組織中的含量也越來越少,骨骼會出現(xiàn)輕微結構性破壞,骨柔韌性變差,大大增加了骨折的風險。本研究應用唑來膦酸治療絕經后女性骨質疏松癥的臨床療效顯著,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時間選為2015年6月~2016年7月,研究資料為入住我院的絕經后女性骨質疏松癥患者7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35例,對照組35例,兩組患者均為已絕經女性,經由X線檢查、骨密度檢測,確診為骨質疏松癥患者,均排除嚴重肝腎功能疾病患者以及藥物因素導致的骨質疏松癥患者。觀察組男女比例為20∶15,年齡26~53歲,平均年齡(38.4±5.2)歲,絕經時間7~30年,平均絕經時間(16.8±4.2)年。對照組男女比例為21∶14,年齡27~54歲,平均年齡(39.1±5.6)歲,絕經時間6~27年,平均絕經時間(15.3±3.9)年。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可進行對比研究。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本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療法治療,即口服維生素D與碳酸鈣D3治療,服用劑量分別為400~1200U/d、1000~1500g/d,每日均服用1次,7d為一個療程,連續(xù)治療4個療程。
1.2.2 觀察組 本組患者在常規(guī)療法基礎上給予唑來膦酸滴注治療,即葡萄糖溶液中加入唑來膦酸靜脈滴注治療,計量分別為100mL、5mg,滴注時間為20min以上,且用藥間隔為1年,兩組均于用藥半年后進行臨床療效對比。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價標準 觀察治療前后患者的骨密度、骨鈣素含量變化、VAS疼痛指數變化、不良反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16.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附表1 治療前后骨密度、骨鈣素含量變化(±s)
附表1 治療前后骨密度、骨鈣素含量變化(±s)
組別 時間 骨密度(g/cm2) 骨鈣素含量(ng/mL)對照組(n=35) 治療前 0.32±0.20 6.30±0.78治療后 0.71±0.16 9.02±0.86觀察組(n=35) 治療前 0.35±0.21 6.51±0.85治療后 1.05±0.26 12.05±1.06
附表2 治療前后VAS疼痛指數變化情況(±s)
附表2 治療前后VAS疼痛指數變化情況(±s)
組別 例數(n) 時間 VAS對照組 35 治療前 7.58±1.86治療后 6.83±0.65觀察組 35 治療前 7.84±1.94治療后 2.23±0.31
2.1 骨密度、骨鈣素含量變化 治療前兩組患者骨密度、骨鈣素水平數據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上述指標相比對照組改善顯著,P<0.05,詳見附表1。
2.2 VAS疼痛指數變化情況 治療前,兩組患者VAS疼痛指數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VAS疼痛指數較對照組有明顯改善,P<0.05,詳見附表2。
2.3 兩組患者用藥不良反應比較 用藥過程中,對照組7例出現(xiàn)便秘,3例噯氣,17例肌肉關節(jié)痛,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77.14%(27/35);觀察組6例出現(xiàn)中輕度發(fā)熱,2例流感樣癥狀,3例肌肉關節(jié)痛(其中發(fā)熱及肌肉關節(jié)痛癥狀于用藥1周后自行消失),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1.43%(11/35),觀察組患者用藥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數據對比差異顯著P<0.05。
長期以來,對于絕經后女性骨質疏松癥患者的治療,臨床用藥種類繁多,也達到了一定的疾病控制效果,但經過長期用藥觀察,每種藥物自身都存在一定的弊端。本研究常規(guī)療法中采用的維生素D及碳酸鈣D3,即臨床中經常采用的絕經后女性骨質疏松癥患者病情控制藥物,雖在長期用藥后臨床效果良好,但絕經后女性骨質疏松癥屬于慢性病,需要患者保持良好的用藥依從性,若不聽醫(yī)囑私自停藥,就無法達到理想的治愈效果[2][3]。唑來膦酸作為一種絕經后女性骨質疏松癥治療的新型藥物,其用藥間隔時間長,用藥依從性好,親和力強,只需每隔1年進行一次靜脈滴注,用藥后可將藥物優(yōu)先輸送至患者骨病變部位,后釋放至血液中,因不易遭受降解,所以可在機體內長期保持一定的血藥濃度,與常規(guī)藥物相比,其骨吸收抑制能力非常強,可經由與靶細胞破骨細胞的結合顯著削弱破骨細胞對骨骼的分解,增強破骨細胞活性,使患者骨密度與骨鈣素含量增加,從而大大降低患者骨折的機率[4]。本研究發(fā)現(xiàn),采用唑來膦酸治療絕經后女性骨質疏松癥,治療后觀察組患者骨密度、骨鈣素水平及VAS疼痛指數相比對照組改善比較顯著,觀察組患者用藥不良反應發(fā)生率(31.43%)顯著低于對照組(77.14%),說明該治療方法效果明顯,不良反應少。
因唑來膦酸治療絕經后女性骨質疏松癥過程中,容易使患者出現(xiàn)發(fā)熱、流感樣癥狀、肌肉關節(jié)痛等不良反應,一般會于用藥1周后自行消失,所以需引起注意,臨床治療中要將此類癥狀與流感癥狀加以區(qū)分,對于痛感強烈的,給予適當的止痛藥物治療[5]。要叮囑患者用藥后多喝水,多做戶外康復鍛煉,通過力學原理對骨形成與骨代謝的調節(jié)作用,加強骨溶解的抑制能力,同時戶外鍛煉可多曬太陽,對促進患者體內膽固醇的轉化,增強治療輔助作用的效果較好。
綜上所述,唑來膦酸治療絕經后女性骨質疏松癥療效可觀,治愈率高,患者疼痛減輕效果好,不良反應少,同時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