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一劭
孔孚先生紀略
邵一劭
孔孚,原名孔令桓,別署老蠶,1925年生于曲阜,著名新山水詩人。1947年畢業(yè)于山東師范大學,1949年參加革命工作,歷任《大眾日報》文藝編輯,1957年到農村改造。1979年田仲濟老協(xié)調調入山東師范大學,1986年離休。1997年4月27日凌晨一時,溘然長逝。住院期間,山東省作家協(xié)會主席張煒攜花前去探望;病逝前一天,孔先生極盡精血,書下絕筆“黃河”二字,大有天上之來、奔流到海之勢,又似驚蛇入草,渴驥奔泉,九曲回腸,九死未悔。
孔先生生前共發(fā)表詩作300余首,詩論30余篇,共出版6本書。但總印數不足兩萬冊,印數最少的一本只印了231冊。
孔先生晚年詩專寫山水,獨辟蹊徑,成為“現(xiàn)代東方神秘主義詩歌”開拓者。其中,《山水清音》獲山東省首屆泰山文藝創(chuàng)作獎一等獎,《孔孚山水·峨眉卷》獲1991年山東省優(yōu)秀圖書獎一等獎、1991年全國計劃單列市出版社優(yōu)秀圖書一等獎。
孔先生寫山水詩,不泥于“第一自然之實”,徹底從模山范水中跳出來,并邀“第二自然”(人類改造中的社會)入詩。糅合升華為藝術的“第三自然”,重在寫神。他的詩不是“再現(xiàn)”,也不是“表現(xiàn)”,而是“隱現(xiàn)”,求一種隱秘之趣;其詩極富層次,沖淡簡遠,呈現(xiàn)一種“空靈”之美,給詩壇吹進了一股新鮮空氣。錢鍾書先生認為孔孚詩是“開門戶”之作,賀敬之稱“五四”以來的新詩到孔孚是一個“新的突破”。
孔孚手跡
孔先生1993年身罹重癥,廢詩,操書藝,匍匐在地,或蹲書,或臥書,癡態(tài)可掬。偶或鈐印,有閑章曰老蠶,自寫實也。1996年春天,由大眾日報社、山東師范大學,在山東省美術館聯(lián)合舉辦孔孚書展,共展出80余幅作品。孔先生“澄心”“坐忘”“玄鑒”“昧象”“大入大出”“非碑非帖”,有些書作“得意忘形”,不拘不泥,天馬行空,放膽創(chuàng)作,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達到了“心妙探于物,墨曲盡于心的境界”。他說“書藝”應向“書道”層次轉換,“書道”亦“從有到無”!
孔先生詩與書法皆“用減”,皆“從有到無”,乃至廢印廢款廢名。一劭有幸,讀到過孔先生兩幅無名無印無款之書作,一是“黃河”;還有一幅是“文殊問我”。詩如其人,書如其人,皆“狂而狷”,自信五百年之后。
尤其可嘆者,孔先生無論寫詩還是書法,素來勞動左手。非左撇子,非左派系,實因為右手幼時因為做農活被鍘刀鍘去。斯亦東方“斷臂之維納斯”也。
孔先生辭世后,山東文藝出版社曾為其出版《孔孚詩》《孔孚文》《孔孚論》三冊透視本,再現(xiàn)了孔先生從手稿到成稿的全部創(chuàng)作過程。這無論對詩人還是對研究者,都將是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承蒙三書策劃兼編輯、書法篆刻家魏永年兄成套贈閱,得讀孔先生翻來覆去修改之手稿全貌。
孔孚手跡
自1992年捧讀孔先生簽名詩、文集(共四冊)以及信札,倏忽二十五年!1999年,自己的小短詩集《蒹葭詩草》結集出版時,桑恒昌先生作序,一度謂我私塾過孔先生,慚愧之至,不敢稱入室也。
“老蠶到死絲方盡。”
今適值孔先生辭世二十周年之際,謹以此短文并書孔先生通靈詩句以為紀念。
2017年3月2日沐手訂于硯山之東坡
個一居士書孔孚先生稿
個一居士書孔孚先生詩句